一种钢筋笼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39896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钢筋笼运输装置,它包括支架(1),在支架(1)顶部设有安装垫板(2),安装垫板(2)上安装有承载面板(3);在支架(1)的一端底部安装有移动装置(4),移动装置(4)对称安装在支架(1)的一端两侧,在支架(1)另一端对称设有起吊杆(5),两根起吊杆(5)分别同轴延伸设置于支架(1)的两侧下部横梁(14)上,起吊杆(5)上设有起吊绳(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高效地为钢筋笼吊装前的运输起到保护作用,保证了钢筋笼的质量,避免了钢筋笼拖拽过程中的损坏,提高了成桩质量的同时还实现了有效的固定钢筋笼,使得运输过程安全、可靠,保证运输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笼运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运输装置,具体的是涉及一种钢筋笼运输装置,主要是用于钢筋笼的运输,属于钢筋混凝土桩基工程施工

技术介绍
通常来说,钢筋笼就是使用相应直径的钢筋,根据一定的外形要求绑扎在一起形成的笼形钢筋框架。常见于现代建筑的钢混结构,浇注、钢筋水泥桩等,即以钢筋笼为骨架,使用相应标号的混凝土按规定工艺进行填充或浇灌,经过一定时间的保养,便可达到其设计承压力,以便保证其上部工程的施工要求以及今后的使用要求。作用主要有两个:一为固聚流质,二为提升强度。我国房建桩基多采用灌注桩,在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常采用挖机等机械,辅助钢筋笼的运输及起吊。但在钢筋笼从加工棚运输到起吊点过程中,钢筋笼易被拖拽损坏变形,常出现扎丝脱落,绕筋间距移动破坏,绕筋、主筋变形,加强筋与主筋焊接处断裂等破坏现象,从而导致工程质量差,灌注桩承载力不足等问题。目前,运输钢筋笼主要是将钢筋笼放置在三个方型的行走小车上,然后用装载机通过钢丝绳拉着钢筋笼往前走,但在行走的过程中受到一点晃动钢筋笼就会从小车上滚下来,接着就需要调用现场的汽车吊去重新把钢筋笼吊上去,操作及其不易,而且这种做法现场大型机械能耗大且施工效率低下。针对此难题,亟需寻求一种有效方法进行解决。因此,需研制一种实用性较高以及工作可靠性较高的一种钢筋笼运输装置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诸多缺陷与不足,本技术对此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高效地为钢筋笼吊装前的运输起到保护作用,保证了钢筋笼的质量,避免了钢筋笼拖拽过程中的损坏,提高了成桩质量。本技术另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是能够有效的固定钢筋笼,使得运输过程安全、可靠,保证运输质量。本技术的还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简单的结构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降低了人工成本和运输车使用成本,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整体由一台驱动起吊设备提供动力,减少了大型机械能源消耗。为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上述的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一种钢筋笼运输装置是通过采用下列的设计结构以及采用下列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作为本技术一种钢筋笼运输装置的改进,它包括支架(1),在支架(1)顶部设有安装垫板(2),安装垫板(2)上安装有承载面板(3);在支架(1)的一端底部安装有移动装置(4),移动装置(4)对称安装在支架(1)的一端两侧,在支架(1)另一端对称设有起吊杆(5),两根起吊杆(5)分别同轴延伸设置于支架(1)的两侧下部横梁(14)上,起吊杆(5)上设有起吊绳(6)。作为本技术上述的改进,所述支架(1)包括数个下部横杆(11)、数个竖向杆(12)、数个连接杆(13)、数个下部横梁(14)和数个上部横梁(15),其中,竖向杆(12)下端垂直连接下部横梁(14),下部横梁(14)垂直连接下部横杆(11),竖向杆(12)上端垂直连接上部横梁(15),上部横梁(15)上端连接安装垫板(2),相邻的竖向杆(12)之间通过连接杆(13)连接。作为本技术上述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1)整体为长形框架主体;所述下部横杆(11)、竖向杆(12)、连接杆(13)、下部横梁(14)和上部横梁(15)均为棒状体构件或是管状体构件。作为本技术上述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垫板(2)整体为长条状的圆弧形板状体构件,该圆弧形板状体构件的两端侧部均向外延伸形成钩状,使其与上部横梁(15)卡合连接。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承载面板(3)整体为长条状的圆弧形板状体构件,该圆弧形板状体构件的两端侧部均向外延伸形成钩状;在承载面板(3)的内表面上套设有与之形状大小相吻配的防护垫,防护垫为光滑的橡胶垫。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再进一步改进,在承载面板(3)上设有若干个限位固定钩(31),限位固定钩(31)对称或不对称设置在承载面板(3)的两侧或一侧;所述承载面板(3)与安装垫板(2)的形状相吻配,且承载面板(3)与安装垫板(2)之间为活动连接或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再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垫板(2)与所述承载面板(3)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形成活动可拆卸结构;所述移动装置(4)为车轮,车轮对称安装于支架(1)一端底部的轮轴上。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又再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起吊杆(5)为棒状体构件或者是管状体构件,在该棒状体构件或者是管状体构件的一端开设有贯通其侧部正反面的固定孔,起吊绳(6)一端穿过该固定孔后端部通过扣钩或者是绳卡与起吊杆(5)连为一整体,所述起吊绳(6)为弹簧绳或是钢丝绳,在弹簧绳或是钢丝绳的自由端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扣钩或者是绳卡。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又再更加进一步改进,在支架(1)、安装垫板(2)、承载面板(3)、移动装置(4)和起吊杆(5)以及起吊绳(6)的外表面上均从内至外依序喷涂有注塑层和防锈层以及警示层,警示层上涂有荧光粉。作为本技术上述的还更加进一步改进,在注塑层上注塑有高分子耐磨材料;所述防锈层包括环氧富锌底漆和氯化橡胶面漆以及位于环氧富锌底漆和氯化橡胶面漆之间的环氧云铁中间漆;所述警示层为黄色或黑色的反光警示带或反光色膜或反光漆。工作原理是:上述设计结构的一种钢筋笼运输装置在进行使用之前,需要将其已经制作完成的该一种运输装置搬运至指定的位置作为备用。工作之前,施工人员预先将其本技术通过人力或者是通过牵引设备(8)搬运至钢筋笼(7)堆放区域待为使用,随即施工人员将钢筋笼(7)放在该运输装置顶部的承载面板(3)上,钢筋笼(7)顶端放置在运输装置首端,即起吊端,钢筋笼底端放置在运输装置末端,随后,采用限位固定钩(31)钩住钢筋笼(7)进行限位固定,固定牢靠后,随即可进行钢筋笼(7)的运输工作,运输时,施工人员只需预先将其牵引设备(8)上的挂钩钩住起吊绳(6),牵引设备(8)机械臂抬高一定高度,将运输装置首端提起,在牵引设备(8)行走下配合设计于运输装置一侧底部的移动装置(4),从而带动整个运输装置向前移动行走,牵引设备(8)将运输装置连同钢筋笼(7)运输至起吊点,并通过调整运输装置位置及其首端高度,将钢筋笼(7)顶端对准插筋器低端,牵引设备(8)拖拽运输装置将钢筋笼(7)穿入插筋器内,即可完成钢筋笼运输及插筋工作,从而为钢筋笼提供质量保证放置钢筋笼破坏变形。在本技术中,牵引设备(8)为挖机或者是吊车。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为钢筋笼吊装前的运输起到保护作用,保证了钢筋笼的质量,避免了钢筋笼拖拽过程中的损坏,提高了成桩质量;2、本技术由于结构简单,制造极为方便,所需加工部件料源广泛,并可依据钢筋笼直径大小灵活加工,使用寿命长,节约资源,运输过程中轻巧快捷,效率高,质量好,还极大减轻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有效降低工程成本;3、本技术能够将码好的钢筋笼整体搬运,减少了人工搬运装车和搬运卸载的环节,避免损坏钢筋笼,有效降低了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笼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架(1),在支架(1)顶部设有安装垫板(2),安装垫板(2)上安装有承载面板(3);在支架(1)的一端底部安装有移动装置(4),移动装置(4)对称安装在支架(1)的一端两侧,在支架(1)另一端对称设有起吊杆(5),两根起吊杆(5)分别同轴延伸设置于支架(1)的两侧下部横梁(14)上,起吊杆(5)上设有起吊绳(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笼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架(1),在支架(1)顶部设有安装垫板(2),安装垫板(2)上安装有承载面板(3);在支架(1)的一端底部安装有移动装置(4),移动装置(4)对称安装在支架(1)的一端两侧,在支架(1)另一端对称设有起吊杆(5),两根起吊杆(5)分别同轴延伸设置于支架(1)的两侧下部横梁(14)上,起吊杆(5)上设有起吊绳(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笼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包括数个下部横杆(11)、数个竖向杆(12)、数个连接杆(13)、数个下部横梁(14)和数个上部横梁(15),其中,竖向杆(12)下端垂直连接下部横梁(14),下部横梁(14)垂直连接下部横杆(11),竖向杆(12)上端垂直连接上部横梁(15),上部横梁(15)上端连接安装垫板(2),相邻的竖向杆(12)之间通过连接杆(1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筋笼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整体为长形框架主体;所述下部横杆(11)、竖向杆(12)、连接杆(13)、下部横梁(14)和上部横梁(15)均为棒状体构件或是管状体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笼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垫板(2)整体为长条状的圆弧形板状体构件,该圆弧形板状体构件的两端侧部均向外延伸形成钩状,使其与上部横梁(15)卡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笼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面板(3)整体为长条状的圆弧形板状体构件,该圆弧形板状体构件的两端侧部均向外延伸形成钩状;在承载面板(3)的内表面上套设有与之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红岗王晓曙许利东张延杰高春雷余琨琳高买燕赵宏宇江春明杞文君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建投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