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滴漏及自动破薄膜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3779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滴漏及自动破薄膜瓶盖,包括一端封口的筒体、与瓶子连接后将筒体封口端盖住瓶口的连接部、设于筒体内的连通瓶子内部的出液管,出液管内与瓶口连通处设置为漏斗状,出液管内设置可容纳于其漏斗状部位的滚珠,出液管内还设置有挡板,该挡板将可上下滚动的滚珠封在出液管的内部,该挡板上还设置有出液孔,出液管连通瓶口的一端连接有破膜管,该破膜管朝向瓶口一端设置为尖部。使用这样的瓶盖有利于清洁卫生,可以起到防挥发的作用,还比较容易控制所需要倒出药液的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滴漏及自动破薄膜瓶盖
本技术属于密封容器
,具体涉及一种防滴漏及自动破薄膜瓶盖。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盛放碘伏等挥发性药液的瓶子大多采用的是普通螺纹瓶盖,在瓶口贴有一层封口薄膜,使用时将封口薄膜戳穿再将药液倒出,瓶盖需要及时盖上防止挥发。这类型的瓶口存在几个不足之处,其一是在倒出药液时,不易准确控制倒出药液量,其二是常常出现碘伏顺着瓶口流到瓶子外壁、操作者手上及滴落到地板上,污染瓶子外壁、医护人员的手、以及黄染地板,这样的结构易污染瓶口,也不利于保持清洁。专利文献CN207450659U公开了一种防滴漏瓶嘴,其包括:一个柱形的壶嘴;一个与所述壶嘴的外壁相连接的筒体,筒体包围壶嘴以形成用于承接从壶嘴滴漏的药液的容器;一个与壶嘴或筒体相连的接头,以连接一个瓶子的瓶嘴,使瓶子内的药液从壶嘴流出;在接头的一侧设有密封垫圈,以用于防止瓶子内药液在倾倒过程中从接头处泄漏。使用该瓶嘴前,瓶口的封口膜需要使用其他器械戳穿,容易污染瓶口,不符合无菌要求,倒药液时,药液流出速度过快造成浪费,而且在不倒药液时,不能防止药液的挥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滴漏及自动破薄膜瓶盖,盖于盛放有碘伏药液的瓶子,使用前不需要用其他器械戳穿封口膜,倒出药液时,便于控制倒出的药液量,可防止药液流到瓶子外壁与操作者手上及滴落到地板上,不倒药液时起到防止药液挥发作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防滴漏及自动破薄膜瓶盖,包括一端封口的筒体、与瓶子连接后将筒体封口端盖住瓶口的连接部、设于筒体内的连通瓶子内部的出液管,出液管内与瓶口连通处设置为漏斗状,出液管内设置可容纳于其漏斗状部位的滚珠,出液管内还设置有挡板,该挡板将可上下滚动的滚珠封在出液管的内部,该挡板上还设置有出液孔,出液管连通瓶口的一端连接有破膜管,该破膜管朝向瓶口一端设置为尖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出液管倾斜设置于筒体的封口端上。在倒出药液时可以减少药液残留于出液管管口处。筒体的围壁上铰接有盖于筒体上开口的翻盖,铰接处设置在出液管倾斜方向的对侧;翻盖的内侧壁设置有卡环,筒体的外壁设置有与卡环相配合的卡槽。设置翻盖防止外部灰尘落入出液管内造成污染。翻盖内设置有盖于出液管药液流出一端的内盖。内盖将出液管封住,有效防止了滴落在筒体内的药液回流至出液管中造成污染。破膜管设置有由尖部一端至与瓶盖体连接一端的缝隙。药液剩余量较少时,药液可以经缝隙流入到出液管内。本技术有益效果是:盖上瓶盖时,破膜管可以自动戳破封口膜,避免了使用其他器械而造成细菌污染,出液管设置在筒体内,在倒出药液时,残留在瓶口的药液会滴落到筒体中而不会流到瓶壁外或滴落到地板上,使用这样的瓶盖有利于清洁卫生。出液管内部设置有滚珠,在倒出药液过程中,由于滚珠的阻挡减缓了药液流出的速度使用者更容易控制所需要倒出药液的量,不倒药液时滚珠堵住出液管,用于盛装挥发性的药液的瓶子可以起到防挥发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主视剖视图。图2是图1中实施例的仰视图。图中标号:1、出液管;2、挡板;3、出液孔;4、筒体;5、滚珠;6、连接部;7、翻盖;8、内盖;9、卡环;10、卡槽;11、破膜管;12、缝隙。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防滴漏及自动破薄膜瓶盖,包括一端封口的筒体4、与瓶子连接后将筒体4封口端盖住瓶口的连接部6、设于筒体4内的连通瓶子内部的出液管1,出液管1内与瓶口连通处设置为漏斗状,出液管1内设置可容纳于其漏斗状部位的滚珠5,出液管1内还设置有挡板2,该挡板2将可上下滚动的滚珠5封在出液管1的内部,该挡板2上还设置有出液孔3。一般的,出液管1高于筒体4的外壁,这样便于药液的倒出,挡板2最好设置在出液管1的中上部,滚珠5可在出液管1内挡板2的下部滚动,出液孔3设置有多个。出液管1倾斜设置于筒体4的封口端上,出液管轴线和水平面的夹角最好在60°~80°之间。筒体4的围壁上铰接有盖于筒体4上开口的翻盖7,铰接处设置在出液管1倾斜方向的对侧;翻盖7的内侧壁设置有卡环9,筒体4的外壁设置有与卡环9相配合的卡槽10。翻盖7内设置有盖于出液管1药液流出一端的内盖8,一般的,内盖8和出液管1具有相同的倾斜角度,内盖8使用硅胶弹性材料。出液管1连通瓶口的一端连接有破膜管11,该破膜管11朝向瓶口一端设置为尖部。破膜管11设置有由尖部一端至与瓶盖体连接一端的缝隙12,该缝隙12可以设置为对侧分布的两条。使用时,将瓶盖的连接部6连接于瓶口上,在连接过程中破膜管11穿破薄膜使得瓶子内部与出液管1连通,将瓶子倾斜可使药液由出液管流1出,该瓶子中药液使用完后,可拆卸下瓶盖清洗消毒用于其他装有挥发性药液的瓶子,这样的防滴漏及自动破薄膜瓶盖可循环使用从而降低成本,减少浪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防滴漏及自动破薄膜瓶盖,包括一端封口的筒体(4)、与瓶子连接后将筒体(4)封口端盖住瓶口的连接部(6)、设于筒体(4)内的连通瓶子内部的出液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1)内与瓶口连通处设置为漏斗状,出液管(1)内设置可容纳于其漏斗状部位的滚珠(5),出液管(1)内还设置有挡板(2),该挡板(2)将可上下滚动的滚珠(5)封在出液管(1)的内部,该挡板(2)上还设置有出液孔(3),出液管(1)连通瓶口的一端连接有破膜管(11),该破膜管(11)朝向瓶口一端设置为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滴漏及自动破薄膜瓶盖,包括一端封口的筒体(4)、与瓶子连接后将筒体(4)封口端盖住瓶口的连接部(6)、设于筒体(4)内的连通瓶子内部的出液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1)内与瓶口连通处设置为漏斗状,出液管(1)内设置可容纳于其漏斗状部位的滚珠(5),出液管(1)内还设置有挡板(2),该挡板(2)将可上下滚动的滚珠(5)封在出液管(1)的内部,该挡板(2)上还设置有出液孔(3),出液管(1)连通瓶口的一端连接有破膜管(11),该破膜管(11)朝向瓶口一端设置为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滴漏及自动破薄膜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1)倾斜设置于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黎曾美荣陆爱娇廖莹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口腔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