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稳定的拉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3347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结构稳定的拉膜结构,包括上模、下模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顶面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座的侧连接有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的侧面连接所述上模,并带动上模移动,所述上模底面设有安装槽,所述上模底面设有上腔体,所述上模上还设有上空气流动层,所述上空气流动层包裹所述上腔体,并与外部气体装置连接;所述上模还设有上顶压装置,所述下模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部,所述下模与安装槽间垫有缓冲装置,所述下模内设有下空气流动层并与外部气体装置连接,所述上模和下模上设有锁扣装置进行卡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的拉膜结构,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通过冷却装置使模具快速冷却成型,且通过脱料装置进行脱料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稳定的拉膜结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加工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稳定的拉膜结构。
技术介绍
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模具一般包括上模和下模两个部分,二者可分可合,分开时取出制件,合拢时使坯料注入模具型腔成形,拉模结构一般用于塑料模具或压铸模具型芯的抽拔,推进,移动。但是现有的拉模结构仍然存在一些缺点,在使用过程中稳定性不够,此外,现有的装置在脱模时候成品很容易与腔体粘接,使得脱模不完全,而且现有的装置配合其它装置使用时,难免会产生震动,长期震动容易造成装置内部器件损坏,从而降低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的拉膜结构,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通过冷却装置使模具快速冷却成型,且通过脱料装置进行脱料处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结构稳定的拉膜结构,包括上模、下模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顶面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座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并带动上模移动。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动电机、电动滑轨和滑块,所述滑块的侧面与所述上模固定连接,所述滑块在所述电动滑轨上移动。所述上模底面的四角处设有卡槽,所述上模底面的中心位置设有上腔体注塑通道,所述上腔体与所述注塑通道连通,所述上模上还设有上空气流动层,所述上空气流动层包裹所述上腔体,并与外部气体装置连接,可进行预热和冷却辅助成型。所述上模还设有上顶压装置,所述上顶压装置包括转轴和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带动转轴旋转,所述转轴上设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顶压到上顶杆,所述上顶杆上连接有恢复弹簧。所述下模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部,所述下模与安装槽间垫有缓冲装置,起到减震保护的作用。所述下模顶面四角处设有与所述卡槽对应的卡柱,所述下模内设有压槽,所述压槽内安装有下顶压装置,所述下顶压装置包括下顶柱和气缸。所述下模内设有下空气流动层,所述下空气流动层与所述下模对应均匀设置,并与外部气体装置连接。所述上模和下模上设有锁扣装置进行卡紧。优选的是,所述上空气流动层的一端贯穿所述上模通过进气管连接到气体装置,所述上空气流动层的另一端贯穿所述上模连通出气管。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下空气流动层的一端贯穿所述下模通过进气管连接到气体装置,所述下空气流动层的另一端贯穿所述下模连通出气管。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板和缓冲垫,所述缓冲板通过缓冲垫与所述安装槽内壁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缓冲垫内置多个弹簧。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气体装置具有加热和制冷功能,即可以进行冷风输出也能热风输出。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若干螺纹安装孔。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上模和下模的接触面上设有密封垫,加强密封性。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卡槽和所述卡柱接触面上设有密封垫,加强密封性。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锁扣装置包括卡扣和卡锁,所述上模上设有卡扣,所述下模上设有卡锁,所述卡扣和卡锁相适配。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锁扣装置包括卡扣和卡锁,所述下模上设有卡扣,所述上模上设有卡锁,所述卡扣和卡锁相适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结构稳定的拉膜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结构稳定的拉膜结构安装座上设有缓冲装置,具有减震功能,安装和工作更加稳定;电动控制上下模的运动实现自动化,同时装置一体化程度高,避免出现上下模由于不同安装导致配合时或因震动出现不对应的现象。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结构稳定的拉膜结构设有上下顶压结构,同时顶压成型模具,避免出现成型模具与上模下模出现脱料不完全的现象。3)上模和下模上均设有空气流动层,空气流动层既可以起到预热的作用,也能进行加速冷却,增加成型速率,其中,空气流动层采用包裹的结构接触面积更大,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结构稳定的拉膜结构一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标注说明:1、安装座;101、安装孔;2、缓冲装置;3、下模;301、卡柱;302、卡锁;303、下空气流动层;304、气缸;305、下顶杆;4、滑动组件;401、滑块;402、电动滑轨;5、上模;501、卡槽;502、卡扣;503、上空气流动层;504、转轴;505、偏心轮;506、上顶杆;507、旋转电机;508、注塑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阐述本技术。如图1所示,按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结构稳定的拉膜结构的一实施例,包括上模5、下模3和安装座1,安装座1顶面上设有安装槽,安装座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滑动组件4,滑动组件4的侧面固定连接上模5,并带动上模5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1上设有若干螺纹安装孔101,用于固定安装。滑动组件4包括滑动电机、电动滑轨402和滑块401,滑块401的侧面与上模5固定连接,滑块401在电动滑轨402上移动,通过滑动组件4实现一体式连接,安装方便同时避免错位。上模5底面的四角处设有卡槽501,上模5底面的中心位置设有上腔体和注塑通道508,上腔体和注塑通道508连通,上模5上还设有上空气流动层503,上空气流动层503包裹上腔体,并与外部气体装置连接,其中,上空气流动层503的一端贯穿上模5通过进气管连接到气体装置,上空气流动层503的另一端贯穿上模5连通出气管。需要说明的是,气体装置具有加热和制冷功能,即可以进行冷风输出也能热风输出。上模5还设有上顶压装置,上顶压装置包括转轴504和旋转电机507,旋转电机507带动转轴504旋转,转轴504上设有偏心轮505,偏心轮505顶压到上顶杆506,上顶杆506上连接有恢复弹簧,起到复位功能。下模3安装在安装槽内部,下模3与安装槽间垫有缓冲装置2,缓冲装置2包括缓冲板和缓冲垫,缓冲板通过缓冲垫与安装槽内壁固定连接,其中,缓冲垫内置多个弹簧。在上一实施例中,缓冲装置2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结构,还可以是其他能达到技术效果的减震结构,例如缓冲棉等。下模3顶面四角处设有与卡槽501对应的卡柱301,卡槽501和卡柱301接触面上设有密封垫,下模3内设有压槽,压槽内安装有下顶压装置,下顶压装置包括下顶柱和气缸304。下模3内设有下空气流动层303,下空气流动层303与下模3对应均匀设置,并与外部气体装置连接,下空气流动层303的一端贯穿下模3通过进气管连接到气体装置,下空气流动层303的另一端贯穿下模3连通出气管。需要说明的是,气体装置具有加热和制冷功能,即可以进行冷风输出也能热风输出。在上一实施例中,上模5的底面和下模3的顶面上设有密封垫,可以是上模5底面有密封垫,或者下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构稳定的拉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下模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顶面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座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并带动上模移动;/n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动电机、电动滑轨和滑块,所述滑块的侧面与所述上模固定连接,所述滑块在所述电动滑轨上移动;/n所述上模底面的四角处设有卡槽,所述上模底面的中心位置设有上腔体注塑通道,所述上腔体与所述注塑通道连通,所述上模上还设有上空气流动层,所述上空气流动层包裹所述上腔体,并与外部气体装置连接;/n所述上模还设有上顶压装置,所述上顶压装置包括转轴和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带动转轴旋转,所述转轴上设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顶压到上顶杆,所述上顶杆上连接有恢复弹簧;/n所述下模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部,所述下模与安装槽间垫有缓冲装置;/n所述下模顶面四角处设有与所述卡槽对应的卡柱,所述下模内设有压槽,所述压槽内安装有下顶压装置,所述下顶压装置包括下顶柱和气缸;/n所述下模内设有下空气流动层,所述下空气流动层与所述下模对应均匀设置,并与外部气体装置连接;/n所述上模和下模上设有锁扣装置进行卡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稳定的拉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下模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顶面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座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并带动上模移动;
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动电机、电动滑轨和滑块,所述滑块的侧面与所述上模固定连接,所述滑块在所述电动滑轨上移动;
所述上模底面的四角处设有卡槽,所述上模底面的中心位置设有上腔体注塑通道,所述上腔体与所述注塑通道连通,所述上模上还设有上空气流动层,所述上空气流动层包裹所述上腔体,并与外部气体装置连接;
所述上模还设有上顶压装置,所述上顶压装置包括转轴和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带动转轴旋转,所述转轴上设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顶压到上顶杆,所述上顶杆上连接有恢复弹簧;
所述下模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部,所述下模与安装槽间垫有缓冲装置;
所述下模顶面四角处设有与所述卡槽对应的卡柱,所述下模内设有压槽,所述压槽内安装有下顶压装置,所述下顶压装置包括下顶柱和气缸;
所述下模内设有下空气流动层,所述下空气流动层与所述下模对应均匀设置,并与外部气体装置连接;
所述上模和下模上设有锁扣装置进行卡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稳定的拉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空气流动层的一端贯穿所述上模通过进气管连接到气体装置,所述上空气流动层的另一端贯穿所述上模连通出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卫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钜祥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