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3029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输液管,该输液管由进液侧缠绕加热管、进液侧测温热电偶、进液侧保温层、输液管盖保温层、输液管盖、出液侧缠绕加热管、出液侧测温热电偶、弯嘴进气口、弯嘴保温层、弯嘴外壳、弯嘴内管、弯嘴出液口、输液管进液口、输液管内管、输液管进液侧外管、输液管外管、中部保温加热模块、中段测温热电偶、中段加热模块加热装置、出液侧保温层、输液管出液口和连接抱箍等组成。该装置用于液体,特别是金属液体的保温输送。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传统高温金属液体传输过程中熔体温度容易下降及易产生氧化结渣缺陷,采用多种混合加热方式及分体结构,方便对输液管进行现场维护保养,降低故障率,降低维护成本,保障传输液体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液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输液管,该输液管主要运用于液体保温传输等领域,特别是金属液的保温向上提升传输,为铸造生产提供高品质金属熔体。
技术介绍
铸造生产过程中,需要向铸造型腔中注入温度参数稳定、内部品质合格的金属熔体。目前,较为传统金属熔体提升传输管道,一中常用方法是采用耐热钢管外缠绕加热管,并在加热管外添加保温层,并在保温层外加金属外壳,使用时通过对加热管进行通电,将输液管道控制在合适温度,再进行高温金属液的传输,这种方式的输液管,存在的问题是,当现场出问题后,要对整个管道进行拆卸,先要拆外管,再拆保温层,最后拆加热管,排除故障后,又要进行上述工序的还原,导致生产现场维护时间长、工作量大、费用高,大大影响生产现场工作效率,十分不便。另一种常用方法是,采用输液管内管与外管分离的方式,内管安装于U型外管中,外管内设置加热保温装置,这种方式解决了前一种方式现场不便于维护的缺陷,但在输液管不规则部分,拐弯、斜角或空间受限处,U型外管无法制作,导致这些不规则处的加热,往往无法设置实现,只能添加保温层,导致该处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容易冷却而使得传输金属液凝固而无法传输。另外,输液管出水端目前市售的弯嘴一般均为纯金属结构,容易导致所传输金属熔体的急剧降温,导致金属熔体凝固堵塞管道,或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针对上述两种市售金属液体输送装置的不足,开发一种保温效果好和现场清理维护方便金属熔体向上输送装置。根据上述设计思路,为防止熔体传输过程中温度的下降,在传输管外部均设置加热保温装置,对传输管进行加热及控温,防止熔体热量的散失。另外,为使得输液管在生产现场便于维护,本专利技术设计的输液管为两端不规则处采用缠绕加热管加热、中间为U型加热装置带盖的结构,整根输液管与盖子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结构,输液管内管和外管为分体结构,内管便于快速拆卸更换,生产工人可短时间内实现现场维护,防止故障长时间影响生产,降低维护工人劳动强度。另外,为降低输液管出口——浇嘴处的温度散失过快,在浇嘴外部设置保温层,降低浇嘴对输送液体的降温效果。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输液管,其由进液侧缠绕加热管(1)、进液侧测温热电偶(2)、进液侧保温层(3)、输液管盖保温层(4)、输液管盖(5)、出液侧缠绕加热管(6)、出液侧测温热电偶(7)、弯嘴进气口(8)、弯嘴保温层(9)、弯嘴外壳(10)、弯嘴内管(11)、弯嘴出液口(12)、输液管进液口(13)、输液管内管(14)、输液管进液侧外管(15)、输液管外管(16)、中部保温加热模块(17)、中段测温热电偶(18)、中段加热模块加热装置(19)、出液侧保温层(20)、输液管出液口(21)和连接抱箍(22)组成。输液管内管(14)下端为输液管进液口(13),输液管内管(14)两端的进液管侧和出液侧外部分别缠绕有进液侧缠绕加热管(1)和出液侧缠绕加热管(6),并在这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液侧测温热电偶(2)和出液侧测温热电偶(7),另在这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液侧保温层(3)和出液侧保温层(20),进液侧保温层(3)外部设置有输液管进液侧外管(15),输液管内管(14)安装于输液管外管(16)中,输液管外管(16)为中部平直、上端开口的U型结构,输液管外管(16)内侧安装有中部保温加热模块(17),并设置有中段测温热电偶(18),输液管外管(16)上端设置有输液管盖(5),输液管盖(5)内侧设置有输液管盖保温层(4),输液管内管(14)出液端,设置有弯嘴内管(11),弯嘴内管(11)与输液管内管(14)通过连接抱箍(22)相连,弯嘴内管(11)外侧设置有弯嘴保温层(9)及弯嘴外壳(10),弯嘴内管(11)上端设置有弯嘴进气口(8),下端设置有弯嘴出液口(12)。本专利技术与现行同类液体输送装置相比,有如下效果:1、对输液管直段部位加热采用U型加热模块,而对不规则弯曲段加热,采用缠绕加热管加热,综合利用了各种加热方式的优势,克服各自劣势;2、输液管外管与输液管内管为分体结构,便于现场快速维护及更换,提升维护效率;3、输液管内管及加热元件,均为可自行更换结构,防止了任何一个故障会就导致整支输液管报废的缺陷,输液管各未损坏部件可再次利用,大大降低了输液管的使用维护成本。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输液管的结构原理图正视图:图中:1—进液侧缠绕加热管;2—进液侧测温热电偶;3—进液侧保温层;4—输液管盖保温层;5—输液管盖;6—出液侧缠绕加热管;7—出液侧测温热电偶;8—弯嘴进气口;9—弯嘴保温层;10—弯嘴外壳;11—弯嘴内管;12—弯嘴出液口;13—输液管进液口;14—输液管内管;15—输液管进液侧外管;16—输液管外管;17—中部保温加热模块;18—中段测温热电偶;19—中段加热模块加热装置;20—出液侧保温层;21—输液管出液口;22—连接抱箍。具体实施方式:该输液管工作时,将该装置的输液管进液口(13)喇叭口与输送液体源头相连,并通过输液管自重压紧连接部位,实现与液体源头的紧密连接,将输液管内管(14)安装于U型输液管外管(16)中,并将弯嘴内管(11)与输液管内管(14)出液端通过连接抱箍(22)相连,盖上输液管盖(5),通电对输液管进液侧缠绕加热管(1)、出液侧缠绕加热管(6)以及中部保温加热模块(17)中的中段加热模块加热装置(19)进行加热,当加热到一定工艺温度时,输送液体源头开始往经输液管内管(14)往弯嘴内管(11)方向输送液体,实现整个液体的保温输送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液管,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进液侧缠绕加热管(1)、进液侧测温热电偶(2)、进液侧保温层(3)、输液管盖保温层(4)、输液管盖(5)、出液侧缠绕加热管(6)、出液侧测温热电偶(7)、弯嘴进气口(8)、弯嘴保温层(9)、弯嘴外壳(10)、弯嘴内管(11)、弯嘴出液口(12)、输液管进液口(13)、输液管内管(14)、输液管进液侧外管(15)、输液管外管(16)、中部保温加热模块(17)、中段测温热电偶(18)、中段加热模块加热装置(19)、出液侧保温层(20)、输液管出液口(21)和连接抱箍(22),输液管内管(14)下端为输液管进液口(13),输液管内管(14)两端的进液管侧和出液侧外部分别缠绕有进液侧缠绕加热管(1)和出液侧缠绕加热管(6),并在这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液侧测温热电偶(2)和出液侧测温热电偶(7),另在这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液侧保温层(3)和出液侧保温层(20),进液侧保温层(3)外部设置有输液管进液侧外管(15),输液管内管(14)安装于输液管外管(16)中,输液管外管(16)为中部平直、上端开口的U型结构,输液管外管(16)内侧安装有中部保温加热模块(17),并设置有中段测温热电偶(18),输液管外管(16)上端设置有输液管盖(5),输液管盖(5)内侧设置有输液管盖保温层(4),输液管内管(14)出液端,设置有弯嘴内管(11),弯嘴内管(11)与输液管内管(14)通过连接抱箍(22)相连,弯嘴内管(11)外侧设置有弯嘴保温层(9)及弯嘴外壳(10),弯嘴内管(11)上端设置有弯嘴进气口(8),下端设置有弯嘴出液口(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液管,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进液侧缠绕加热管(1)、进液侧测温热电偶(2)、进液侧保温层(3)、输液管盖保温层(4)、输液管盖(5)、出液侧缠绕加热管(6)、出液侧测温热电偶(7)、弯嘴进气口(8)、弯嘴保温层(9)、弯嘴外壳(10)、弯嘴内管(11)、弯嘴出液口(12)、输液管进液口(13)、输液管内管(14)、输液管进液侧外管(15)、输液管外管(16)、中部保温加热模块(17)、中段测温热电偶(18)、中段加热模块加热装置(19)、出液侧保温层(20)、输液管出液口(21)和连接抱箍(22),输液管内管(14)下端为输液管进液口(13),输液管内管(14)两端的进液管侧和出液侧外部分别缠绕有进液侧缠绕加热管(1)和出液侧缠绕加热管(6),并在这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液侧测温热电偶(2)和出液侧测温热电偶(7),另在这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液侧保温层(3)和出液侧保温层(20),进液侧保温层(3)外部设置有输液管进液侧外管(15),输液管内管(14)安装于输液管外管(16)中,输液管外管(16)为中部平直、上端开口的U型结构,输液管外管(16)内侧安装有中部保温加热模块(17),并设置有中段测温热电偶(18),输液管外管(16)上端设置有输液管盖(5),输液管盖(5)内侧设置有输液管盖保温层(4),输液管内管(14)出液端,设置有弯嘴内管(11),弯嘴内管(11)与输液管内管(14)通过连接抱箍(22)相连,弯嘴内管(11)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绍勇邓琳莉查吉利万恒飞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启宏热工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