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狭小工作井小直径隧道的混凝土运输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2936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狭小工作井小直径隧道的混凝土运输方法,包括以下使用步骤,S1:在小直径隧道的中轴线位置铺设隧道内轨道;S2:在狭小工作井安装平移摆渡车;S3:将两台运输小罐车吊放至平移摆渡车横移轨道上,放置在与隧道内轨道对接轨道上的运输小罐车先接料;S4:当1号运输小罐车在小直径隧道内进行浇筑时,竖井内2号运输小罐车安排接料;S5:当1号运输小罐车料完成出洞后,启动平移摆渡车,使2号运输小罐车沿平移摆渡车横移轨道平移,至与隧道内轨道完成对接,行走至小直径隧道内浇筑点开始继续浇筑,交替进行混凝土浇筑。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狭小工作井条件下小直径隧道混凝土高效运输,保证施工连续性及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狭小工作井小直径隧道的混凝土运输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具体为一种用于狭小工作井小直径隧道的混凝土运输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施工技术的进步,小直径长距离隧道日益增多,且施工过程中,竖井由于功能及用地限制,均设置较小。在隧道二衬施工时,若需将混凝土运至浇筑点浇筑时,受限于隧道尺寸,洞内无法铺设双轨、竖井内无法铺设道岔,仅能单罐车运输混凝土,效率极低;若在竖井内直接将混凝土泵送至浇筑点,施工效率虽可提高,但由于工艺限制,泵送距离有限,且堵管风险极大,控制因素极多,实施难度巨大,无法大面积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隧道二衬施工时,仅能借助单罐车运输混凝土,效率低的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狭小工作井小直径隧道的混凝土运输方法,可实现狭小竖井内小直径隧道混凝土高效运输,保证施工连续性及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狭小工作井小直径隧道的混凝土运输方法,包括竖井内平移摆渡车和混凝土运输小罐车,及按下列顺序进行的步骤:S1:在小直径隧道的中轴线位置铺设单组隧道内轨道;S2:在狭小工作井内安装平移摆渡车,并设置自动对位,可切换平移摆渡车上的两组轨道与隧道内轨道对接;S3:将1号运输小罐车和2号运输小罐车吊放至平移摆渡车横移轨道上,放置在与隧道内轨道对接轨道上的运输小罐车先接料,通过地面泵车向1号运输小罐车泵入混凝土,1号运输小罐车接料完成后行走至小直径隧道洞内的浇筑点,通过隧道特制的泵泵送或者自卸小车接力运输完成混凝土浇筑;S4:当1号运输小罐车在小直径隧道内进行浇筑时,竖井内2号运输小罐车安排接料;S5:当1号运输小罐车卸料完成出洞后,启动平移摆渡车,使2号运输小罐车沿平移摆渡车横移轨道平移,至2号运输小罐车的轨道与隧道内轨道完成对接,行走至小直径隧道内浇筑点开始浇筑;S6:重复步骤S4和S5直至小直径隧道内混凝土浇筑完成。上述的一种用于狭小工作井小直径隧道的混凝土运输方法,所述的平移摆渡车由车体、小罐车轨道、驱动轮组、从动轮组以及对位控制系统。上述的一种用于狭小工作井小直径隧道的混凝土运输方法,所述的平移摆渡车上设置有不少于2组小罐车轨道,且轨距与隧道内轨距相同。上述的一种用于狭小工作井小直径隧道的混凝土运输方法,所述的平移摆渡车长度与运输小罐车长度相同,宽度根据运输小罐车宽度及竖井宽度确定。上述的一种用于狭小工作井小直径隧道的混凝土运输方法,所述平移摆渡车由车体、小罐车轨道、驱动轮组、从动轮组以及对位控制系统组成,平移摆渡车有不少于2组小罐车轨道,且轨道间距与隧道内轨道的间距相同,平移摆渡车的长度与混凝土运输小罐车的长度相同,宽度根据运输小罐车宽度及竖井宽度进行确定,平移摆渡车的宽度不小于3个混凝土运输小罐车的宽度,平移摆渡车的平移方向与小直径隧道的中轴线垂直。上述的一种用于狭小工作井小直径隧道的混凝土运输方法,所述的混凝土运输小罐车尺寸根据隧道及竖井尺寸确定,内部设置有蓄电池及驾驶室,可实现竖井内充电,隧道内自行,在运输过程中可实现混凝土搅拌功能。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狭小工作井小直径隧道的混凝土运输方法,可实现狭小竖井内小直径隧道混凝土高效运输,保证施工连续性及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1号运输小罐车与隧道内轨道对接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1号运输小罐车在小直径隧道内的运输过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2号运输小罐车与隧道内轨道对接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2号运输小罐车在小直径隧道内的运输过程示意图;图中:1-平移摆渡车,2-1号运输小罐车,3-2号运输小罐车,4-隧道内轨道,5-浇筑点,6-小直径隧道,7-狭小工作井,8-平移摆渡车横移轨道。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一种狭小工作井条件下小直径隧道混凝土长距离运输方法,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使用的设备有竖井内平移摆渡车1和混凝土运输小罐车。具体实施例1:在本次实施例中,狭小工作井7的截面尺寸为14m×14m,无法满足运输小罐车通过道岔实现错车,小直径隧道6的直径为3m,无法满足运输小罐车洞内错车。平移摆渡车1由车体、小罐车轨道、驱动轮组、从动轮组以及PLC对位控制系统组成,平移摆渡车1上设置有2组轨道,相邻轨道的间距为762mm,与隧道内轨道4的间距相同,平移摆渡车1长10m,宽4.6m。平移摆渡车1平移方向与小直径隧道6的中轴线垂直,且可实现与隧道内轨道4自动对位和手动对位。混凝土运输小罐车的尺寸根据隧道尺寸确定,长10m,宽1.8m,单次运输混凝土方量为6.5m3。运输小罐车设置有蓄电池及驾驶室,可实现竖井内充电,隧道内自行,续航里程12km。运输小罐车运输过程中可实现混凝土搅拌功能。具体的运输方法包括以下使用步骤:步骤一:在小直径隧道6的中轴线位置铺设单组隧道内轨道4;步骤二:在狭小工作井7内安装平移摆渡车1,并设置自动对位,可切换平移摆渡车1上的两组轨道与隧道内轨道4对接;步骤三:将1号运输小罐车2和2号运输小罐车3吊放至平移摆渡车横移轨道8上,放置在与隧道内轨道4对接轨道上的1号运输小罐车2先接料,如图1所示,通过地面泵车向1号运输小罐车2泵入混凝土,1号运输小罐车2接料完成后行走至小直径隧道6洞内的浇筑点5,通过隧道特制的泵泵送或者自卸小车接力运输完成混凝土浇筑,1号运输小罐车在小直径隧道内的运输过程如图2所示;步骤四:当1号运输小罐车2在小直径隧道6内进行浇筑时,竖井内2号运输小罐车3安排接料;步骤五:当1号运输小罐车2卸料完成出洞后,启动平移摆渡车1,使2号运输小罐车3沿平移摆渡车横移轨道8平移,至2号运输小罐车3的轨道与隧道内轨道4完成对接,如图3所示,行走至小直径隧道6内浇筑点5开始浇筑,如图4所示,为2号运输小罐车在小直径隧道内的运输过程示意图;步骤六:重复步骤四和步骤五直至小直径隧道6内混凝土浇筑完成。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可实现狭小竖井内小直径隧道混凝土高效运输,保证施工连续性及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狭小工作井小直径隧道的混凝土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使用的设备有竖井内平移摆渡车(1)和混凝土运输小罐车,该混凝土运输方法包括以下使用步骤:/nS1:在小直径隧道(6)的中轴线位置铺设单组隧道内轨道(4);/nS2:在狭小工作井(7)内安装平移摆渡车(1),并设置自动对位,可切换平移摆渡车(1)上的两组轨道与隧道内轨道(4)对接;/nS3:将1号运输小罐车(2)和2号运输小罐车(3)吊放至平移摆渡车横移轨道(8)上,放置在与隧道内轨道(4)对接轨道上的运输小罐车先接料,通过地面泵车向1号运输小罐车(2)泵入混凝土,1号运输小罐车(2)接料完成后行走至小直径隧道(6)洞内的浇筑点(5),通过隧道特制的泵泵送或者自卸小车接力运输完成混凝土浇筑;/nS4:当1号运输小罐车(2)在小直径隧道(6)内进行浇筑时,竖井内2号运输小罐车(3)安排接料;/nS5:当1号运输小罐车(2)卸料完成出洞后,启动平移摆渡车(1),使2号运输小罐车(3)沿平移摆渡车横移轨道(8)平移,至2号运输小罐车(3)的轨道与隧道内轨道(4)完成对接,行走至小直径隧道(6)内浇筑点(5)开始浇筑;/nS6:重复步骤S4和S5直至小直径隧道(6)内混凝土浇筑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狭小工作井小直径隧道的混凝土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使用的设备有竖井内平移摆渡车(1)和混凝土运输小罐车,该混凝土运输方法包括以下使用步骤:
S1:在小直径隧道(6)的中轴线位置铺设单组隧道内轨道(4);
S2:在狭小工作井(7)内安装平移摆渡车(1),并设置自动对位,可切换平移摆渡车(1)上的两组轨道与隧道内轨道(4)对接;
S3:将1号运输小罐车(2)和2号运输小罐车(3)吊放至平移摆渡车横移轨道(8)上,放置在与隧道内轨道(4)对接轨道上的运输小罐车先接料,通过地面泵车向1号运输小罐车(2)泵入混凝土,1号运输小罐车(2)接料完成后行走至小直径隧道(6)洞内的浇筑点(5),通过隧道特制的泵泵送或者自卸小车接力运输完成混凝土浇筑;
S4:当1号运输小罐车(2)在小直径隧道(6)内进行浇筑时,竖井内2号运输小罐车(3)安排接料;
S5:当1号运输小罐车(2)卸料完成出洞后,启动平移摆渡车(1),使2号运输小罐车(3)沿平移摆渡车横移轨道(8)平移,至2号运输小罐车(3)的轨道与隧道内轨道(4)完成对接,行走至小直径隧道(6)内浇筑点(5)开始浇筑;
S6:重复步骤S4和S5直至小直径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瑞华谷海华陈伟刘开扬孙庆崔健苏长毅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