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金属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2910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金属模具,包括固定座、上模板、下模板和防护板,在上模板的底部设置第一凸柱,将下模板设置成基模和内模套的结构,基模的顶部设置有和内模套相互匹配的第一凹槽,内模套为一圆形截面的筒体,内模套的外壁沿着竖直方向呈倾斜设置,内模套的顶部的外径大于内模套的底部的外径,内模套的顶部的内径和内模套的底部的内径相同,能够方便的使得内模套和基模之间产生松动,防护板上设置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内部可活动设置连接杆,连接杆的内端抵在基模的外壁,连接杆的外端设置配重球,扳动配重球使得连接杆撞击基模的外壁,在连接杆撞击基模外壁的作用下,能够使得金属产品和内模套轻松的相互脱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金属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为一种新型金属模具。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模具是一种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其主要通过对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对物品外形的加工,随着我国制造业水平的不断发展,金属模具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金属模具通常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在下模板的顶部设置凹腔,在上模板的底部设置相对应的凸起,在凸起和凹腔内倒入金属熔化的金属,待金属冷却完毕即可完成产品的造型,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发现,金属成型完成后,上模板和下模板相互分离,金属制品不容易在下模板的凹腔内脱离。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金属模具。(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金属模具,包括固定座、上模板、下模板和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设置数量为两个,两防护板相对的设置在所述固定座的两侧的顶部,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板均设置在两防护板之间,上模板设置在下模板的上方,上模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凸柱,所述第一凸柱为圆形截面的柱体,第一凸柱的轴线竖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金属模具,包括固定座(1)、上模板(2)、下模板(3)和防护板(4),所述防护板(4)的设置数量为两个,两防护板(4)相对的设置在所述固定座(1)的两侧的顶部,所述上模板(2)和所述下模板(3)均设置在两防护板(4)之间,上模板(2)设置在下模板(3)的上方,其特征在于,上模板(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凸柱(5),所述第一凸柱(5)为圆形截面的柱体,第一凸柱(5)的轴线竖直设置,下模板(3)包括基模(6)以及和第一凸柱(5)相互匹配的内模套(7),所述内模套(7)为中空筒体,内模套(7)的轴线竖直设置,内模套(7)的外壁倾斜设置,内模套(7)的顶部的外径大于内模套(7)的底部的外径,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金属模具,包括固定座(1)、上模板(2)、下模板(3)和防护板(4),所述防护板(4)的设置数量为两个,两防护板(4)相对的设置在所述固定座(1)的两侧的顶部,所述上模板(2)和所述下模板(3)均设置在两防护板(4)之间,上模板(2)设置在下模板(3)的上方,其特征在于,上模板(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凸柱(5),所述第一凸柱(5)为圆形截面的柱体,第一凸柱(5)的轴线竖直设置,下模板(3)包括基模(6)以及和第一凸柱(5)相互匹配的内模套(7),所述内模套(7)为中空筒体,内模套(7)的轴线竖直设置,内模套(7)的外壁倾斜设置,内模套(7)的顶部的外径大于内模套(7)的底部的外径,内模套(7)的顶部的内径和内模套(7)的底部的内径相同,所述基模(6)的顶部设置有和内模套(7)相互匹配的第一凹槽(8),内模套(7)可活动设置于第一凹槽(8)的内部,防护板(4)相对基模(6)的外侧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9),所述第一通孔(9)的轴线水平设置,所述第一通孔(9)的内部可活动设置有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的内端抵于基模(6)的外侧,连接杆(10)的远离基模(6)的一端设置有配重球(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金属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9)的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圣霖李之甲
申请(专利权)人:黄骅市坤霖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