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国科学院专利>正文

基于凹槽土体特征的低频泥石流沟判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2813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凹槽土体特征的低频泥石流沟判识方法,通过识别流域的凹槽土体分布、凹槽土体的面积、凹槽土体上游潜在补给水源的汇水区面积、凹槽土体的平均坡度和凹槽土体的平均厚度,计算凹槽土体的稳定性,就能够判定出流域中的凹槽土体是否处于稳定状态,从而判定出流域中是否存在潜在低频泥石流沟,为低频泥石流沟的预测与防治提供了更有效的理论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凹槽土体特征的低频泥石流沟判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质灾害预测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凹槽土体特征的低频泥石流沟判识方法。
技术介绍
据对世界各国现代泥石流灾害的分析与统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泥石流灾害绝大多数是低频泥石流灾害。低频泥石流具有极强的隐蔽性、群发性、同发性等特点,潜在危害性大,一旦暴发规模较大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对下游沟口附近的居民和建筑物造成巨大灾害损失。因此,低频泥石流沟的判识是国内外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最急需解决的难题。目前对于低频泥石流沟的判识可以通过沟道泥石流暴发历史与泥石流堆积物特征确定。但是这些方法主要判识已经发生过的低频泥石流沟,并且存在很大的区域条件限制,对于植被覆盖率高、区域地质条件稳定、泥石流暴发周期长、沟道特征不明显的沟道,此类方法难以有效判识潜在的低频泥石流沟。研究发现低频泥石流沟多发育在植被覆盖率高并且岩石相对坚硬的花岗岩、石英砂岩、闪长岩等岩浆岩山区。比如2004年8月浙江乐清北部山区群发性低频泥石流灾害,2015年“5.8”福建泰宁低频泥石流灾害,在加利福尼亚马林县的一个研究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凹槽土体特征的低频泥石流沟判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通过凹槽土体的面积S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凹槽土体特征的低频泥石流沟判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凹槽土体的面积S凹槽和凹槽土体上游潜在补给水源的汇水区面积S汇,计算出凹槽后端汇水面积与凹槽土体面积的比值a:



其中,a为面积比值;S汇为上游潜在补给水源的汇水区面积,单位m2;S凹槽为凹槽土体面积,单位m2;
(2)当a≥15、凹槽土体的平均坡度和凹槽土体的平均厚度时,根据凹槽土体的平均坡度和凹槽土体的平均厚度计算出稳定系数FS,



其中,Z0=-0.48808,Z1=5442.38139,Xc=-5.7389,W1=0.34731,Yc=-31.32319,W2=26.04616;
当FS<1.0时,表明凹槽土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判定流域为潜在低频泥石流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凹槽土体特征的低频泥石流沟判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土体的平均坡度根据测量计算得出:



其中,为凹槽土体的平均坡度,单位度;J为凹槽土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宁生张勇黄娜王涛邓明枫丁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