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面闸门水下随行供电和通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2801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面闸门水下随行供电和通讯装置,包括顶盖、铰链、顶板、A型板、B型板、接力板、外壳和底板,所述顶盖的下端中部通过铰链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有多块A型板,相邻A型板之间通过铰链首尾连接有B型板,所述A型板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中部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中部插接有接力板,所述接力板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有外壳。该装置所需安装空间小,适用性较强;安全性高,且安装、维护极为方便;可自适应闸门运行工况,满足闸门在水流方向和左右方向的摆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面闸门水下随行供电和通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供电和通讯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平面闸门水下随行供电和通讯装置。
技术介绍
闸门是水利水电工程中重要的挡水和泄洪设备,闸门的安全运行直接影响着一座电站的安全甚至整个水库下游的安全。由于闸门在水下运行,在不了解水下闸门实时状况的情况下,运行人员仅能通过启闭机上装设的载荷、行程等检测装置显示的数值对闸门的预计位置及状况进行估判。国内也因为估判错误,造成了许多重大事故的发生。闸门的水下长期在线监测势在必行,但水下的传感器不仅需要电源供给,也需要有良好的通讯回路。目前,可靠的供电和通讯回路是制约闸门水下监测的首要问题。闸门有水下和水上两种运行工况,大多数情况下两种工况随着闸门的运行要求不断切换。电梯工业中普遍使用的随行电缆方案不适用与闸门的原因有四个方面:1、闸门在门槽中运行时,门槽与闸门之间的间隙最大仅为300mm,无法满足随行电缆U型折返的空间需求。2、闸门在水下挡水或泄水工作时,随行电缆会受到水流的冲刷或水中漂浮物的撞击,造成随行电缆的打结或破坏。3、闸门在水面上运行时,水面上的烈日或大风也会对随行电缆造成破坏。4、随行电缆一般抗拉强度较高,若断裂、打结或遭到破坏后的一部分落入闸门运行间隙,则会造成闸门卡阻,后果将不堪设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面闸门水下随行供电和通讯装置,所需安装空间小,适用性较强;安全性高,且安装、维护极为方便;可自适应闸门运行工况,满足闸门在水流方向和左右方向的摆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平面闸门水下随行供电和通讯装置,包括顶盖、铰链、顶板、A型板、B型板、接力板、外壳和底板,所述顶盖的下端中部通过铰链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有多块A型板,相邻A型板之间通过铰链首尾连接有B型板,所述A型板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中部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中部插接有接力板,所述接力板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有外壳;所述铰链包括第一铰孔、第二铰孔和销轴,所述顶盖的下表面中部以及A型板的两端均设有三个等间距排列的第一铰孔,所述顶板和B型板的两端均设有两个第二铰孔,所述第一铰孔和第二铰孔之间交替排列,所述第一铰孔和第二铰孔之间贯穿连接有销轴;所述接力板包括过线槽和螺栓孔,所述接力板的一端开设有螺栓孔,所述接力板的上表面开设有过线槽。优选的,所述A型板和B型板的中部均开设有线孔。优选的,所述顶盖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外壳的上端,A型板、B型板和底板相互叠加且均位于滑槽中。优选的,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于门槽中,且门槽滑动连接有闸门,接力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闸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的平面闸门水下随行供电和通讯装置,所需空间极小,可根据不同闸门与门槽的间隙定制,适用性较强;能够长期在水下运行,可防止水流冲刷和漂浮物撞击;安装在门槽上,避免了恶劣天气环境对其进行的侵扰;装置无论破坏与否,不会对闸门的安全运行造成威胁;且安装、维护极为方便;可自适应闸门运行工况,满足闸门在水流方向和左右方向的摆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组装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外壳连接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闸门连接图。图中:1、顶盖;2、铰链;21、第一铰孔;22、第二铰孔;23、销轴;3、顶板;4、A型板;5、B型板;6、接力板;61、过线槽;62、螺栓孔;7、外壳;71、滑槽;8、底板;81、矩形槽;9、线孔;10、闸门;11、门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平面闸门水下随行供电和通讯装置,包括顶盖1、铰链2、顶板3、A型板4、B型板5、接力板6、外壳7和底板8,顶盖1的下端中部通过铰链2连接有顶板3,顶盖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外壳7的上端,A型板4、B型板5和底板8相互叠加且均位于滑槽71中,闸门10向下运行时,由于自重的作用,若干铰链2、A型板4和B型板5组成的结构会随着闸门10的下降逐渐由水平方向打开至接近垂直方向;闸门10向上运行时,若干铰链2、A型板4和B型板5组成的结构会随着闸门10的上升逐渐由接近垂直的方向逐渐关闭至水平方向,顶板3的一端通过铰链2连接有多块A型板4,相邻A型板4之间通过铰链2首尾连接有B型板5,根据门槽11的长度确定A型板4和B型板5的数量,A型板4和B型板5的中部均开设有线孔9,A型板4、B型板5根据其自身宽度及导线直径,布置有若干穿线孔9,A型板4的一端通过铰链2连接有底板8,底板8的一侧中部开设有矩形槽81,矩形槽81的中部插接有接力板6,接力板6通过滑槽71滑动连接有外壳7,依据门槽11的高度确定外壳7的长度,并将外壳7垂直安装于门槽11的外立面,外壳7固定连接于门槽11中,且门槽11滑动连接有闸门10,接力板6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闸门10,接力板6随闸门10的移动而移动;铰链2包括第一铰孔21、第二铰孔22和销轴23,顶盖1的下表面中部以及A型板4的两端均设有三个等间距排列的第一铰孔21,顶板3和B型板5的两端均设有两个第二铰孔22,第一铰孔21和第二铰孔22之间交替排列,第一铰孔21和第二铰孔22之间贯穿连接有销轴23;接力板6包括过线槽61和螺栓孔62,接力板6的一端开设有螺栓孔62,接力板6的上表面开设有过线槽61。安装步骤:现场安装时,依据门槽11的长度确定外壳7的长度,外壳7垂直固定于门槽11混凝土立面上;根据门槽11的长度确定A型板4和B型板5的数量,再通过若干销轴23进行铰接;A型板4、B型板5根据其自身宽度及导线直径,布置有若干穿线孔9;依据门槽11的高度确定外壳7的长度,并将外壳7垂直安装于门槽11的外立面,并不得与闸门10运行轨迹干涉;将导线按顺序穿过顶盖1过线孔9;将穿过顶盖1的导线依次轮流穿过A型板4穿线孔9、B型板5穿线孔9,并最终以A型板4穿线孔9结束穿线;将顶盖1与顶板3用销轴23连接;将若干A型板4和B型板5按顺序用销轴23连接;将最终的A型板4与底板8用销轴23连接;将顶板3、A型板4、B型板5、……、A型板4按顺序进行折叠操作,并将穿过的导线整理好;将折叠好的顶板3、若干A型板4、B型板5、底板8放入外壳7内;将接力板6没有过线槽61的一侧插入底板8的矩形槽81内;将顶盖1盖在外壳7上;接力板6按预定的位置固定在闸门10顶部;连接导线的两端点。工作原理:闸门10向下运行时,由于自重的作用,若干铰链2、A型板4和B型板5组成的结构会随着闸门10的下降逐渐由水平方向打开至接近垂直方向;闸门10向上运行时,若干铰链2、A型板4和B型板5组成的结构会随着闸门10的上升逐渐由接近垂直的方向逐渐关闭至水平方向。综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面闸门水下随行供电和通讯装置,包括顶盖(1)、铰链(2)、顶板(3)、A型板(4)、B型板(5)、接力板(6)、外壳(7)和底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的下端中部通过铰链(2)连接有顶板(3),所述顶板(3)的一端通过铰链(2)连接有多块A型板(4),相邻A型板(4)之间通过铰链(2)首尾连接有B型板(5),所述A型板(4)的一端通过铰链(2)连接有底板(8),所述底板(8)的一侧中部开设有矩形槽(81),所述矩形槽(81)的中部插接有接力板(6),所述接力板(6)通过滑槽(71)滑动连接有外壳(7);所述铰链(2)包括第一铰孔(21)、第二铰孔(22)和销轴(23),所述顶盖(1)的下表面中部以及A型板(4)的两端均设有三个等间距排列的第一铰孔(21),所述顶板(3)和B型板(5)的两端均设有两个第二铰孔(22),所述第一铰孔(21)和第二铰孔(22)之间交替排列,所述第一铰孔(21)和第二铰孔(22)之间贯穿连接有销轴(23);所述接力板(6)包括过线槽(61)和螺栓孔(62),所述接力板(6)的一端开设有螺栓孔(62),所述接力板(6)的上表面开设有过线槽(6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面闸门水下随行供电和通讯装置,包括顶盖(1)、铰链(2)、顶板(3)、A型板(4)、B型板(5)、接力板(6)、外壳(7)和底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的下端中部通过铰链(2)连接有顶板(3),所述顶板(3)的一端通过铰链(2)连接有多块A型板(4),相邻A型板(4)之间通过铰链(2)首尾连接有B型板(5),所述A型板(4)的一端通过铰链(2)连接有底板(8),所述底板(8)的一侧中部开设有矩形槽(81),所述矩形槽(81)的中部插接有接力板(6),所述接力板(6)通过滑槽(71)滑动连接有外壳(7);所述铰链(2)包括第一铰孔(21)、第二铰孔(22)和销轴(23),所述顶盖(1)的下表面中部以及A型板(4)的两端均设有三个等间距排列的第一铰孔(21),所述顶板(3)和B型板(5)的两端均设有两个第二铰孔(22),所述第一铰孔(21)和第二铰孔(22)之间交替排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冬梅薄西宁高霞李联合高连广武东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昊宇水工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