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安全柜,涉及生物实验室设备的技术领域,包括柜体,柜体内设置有操作腔,操作腔内的底面上开设有圆形的通孔,操作腔的底面上固接有固定管,通孔位于固定管内,且固定管的中心线与通孔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固定管内穿设有开口向上的废料收集桶,废料收集桶与固定管螺纹连接。通过设置废料收集桶,可以暂时收集生物安全柜内的耗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安全柜
本技术涉及生物实验室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生物安全柜。
技术介绍
生物安全柜是为操作原代培养物、菌毒株以及诊断性标本等具有感染性的实验材料时,用来保护操作者本人、实验室环境以及实验材料,使其避免暴露于上述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感染性气溶胶和溅出物而设计的。参照图1、图2,一种生物安全柜,包括柜体1,柜体1的下表面上固接有四根将柜体1支撑于地面上的支撑杆2,柜体1设置有操作腔11,柜体1长度方向的侧壁上开设有矩形的拿取口111,拿取口111的上边沿铰接有用于将拿取口111封闭的门框12,门框12的内周面上固接有透明的玻璃板121,玻璃板121上开设有两个圆形的操作孔1211,两个圆形孔的内周面上均固接有隔离手套1212。操作腔11的上方设置有过滤腔17,过滤腔17与操作腔11连通,过滤腔17的侧壁上穿设有进风管13,进风管13的一端与外部连通,进风管13的另一端位于过滤腔17内,过滤腔17内固接有第一过滤器171和第二过滤器172,第一过滤器171位于第二过滤器172的下方,进风管13位于第一过滤器171和第二过滤器172之间。操作腔11内宽度方向的两侧壁之间固接有连接板14,连接板14与操作腔11内远离拿取口111的侧壁之间存在风道15,连接板14与操作腔11的底面之间存在间距,连接板14的上表面固接有封闭板141,封闭板141长度方向的一侧侧壁与连接板14固接,封闭板141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侧壁与操作腔11内远离拿取口111的侧壁固接。进风管13位于过滤腔17内的一端与封闭板141的上表面固接,且进风管13与风道15连通。进风管13内固接有进风机131。第二过滤器172上方的过滤腔17顶部设置有抽风机16。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进行生物实验时,会使用大量的耗材,例如,移液枪的枪头、一次性注射器、接种环、接种针、涂布玻璃珠等,这些耗材在使用后需要取出,从而避免发生交叉污染,但是,频繁的取出过程,会很大程度的降低工作效率,现有的处理方式是生物安全柜的内部放置临时的收集容器,例如烧杯,用于收集使用后的耗材。但是,此种方式若使用小容量的收集容器,收集容器的高度低,接种环、接种针在收集容器内会朝向各个方向倾倒,且需要经常更换收集容器;若使用大容量的收集容器,收集容器的顶部与安全柜操作太顶部的距离小,操作者需要将使用后的耗材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放置到收集内,费时费力;并且收集容器会占用操作台内部的空间,使实验空间缩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安全柜,通过设置废料收集桶,可以暂时收集生物安全柜内的耗材。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生物安全柜,包括柜体,柜体内设置有操作腔,操作腔内的底面上开设有圆形的通孔,操作腔的底面上固接有固定管,通孔位于固定管内,且固定管的中心线与通孔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固定管内穿设有开口向上的废料收集桶,废料收集桶与固定管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生物实验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可以直接投放到废料收集桶内,方便废料的收集,待生物实验做完以后,将废料收集桶从固定管内旋拧下来,将废料收集桶内的垃圾进行清理后,将废料收集桶重新安装到固定管内。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管的上表面固接有环形的密封板,密封板的中心线与固定管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废料收集桶在向上旋转的过程中,废料收集桶的上表面会与密封板的下表面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在进行生物实验的时候,就增加了废料收集桶与固定管之间的密封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废料收集桶的上表面固接有与废料收集桶上表面适配的环形密封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密封垫增加了废料收集桶与密封板之间的密封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管上设置有用于将固定管封闭的盖体,盖体设置为下端面开设有圆形盲槽的桶状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生物实验的时候,产生废料后通过拉杆将盖体打开,然后将废料投入到废料收集桶内,然后用盖体将废料收集桶与操作腔隔离。避免了废料收集桶内的废料与操作腔内的设备产生交叉污染。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盖体上圆形盲孔的底面上固接有圆形密封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形密封垫增加了盖体与密封板之间的密封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废料收集桶底端的端面上固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与废料收集桶底端的端面垂直,连接杆远离废料收集桶的一端固接有圆形的手轮,手轮与废料收集桶底端的端面平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拆卸废料收集桶的时候,工作人员可以握住手轮咋旋拧废料收集桶,方便了废料收集桶的拆卸。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废料收集桶的外周面上固接有环形的挡板,在废料收集桶上的环形密封垫的上表面与密封板的下表面抵触的时候,挡板的上表面正好与柜体的下表面接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观察挡板的状态可以确定环形密封垫的上表面是否与密封板的下表面抵触。避免在安装废料收集桶的时候,因为无法观察固定管内的情况,造成环形密封垫没有与密封板的下表面抵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矩形的安装槽,安装槽处于相对位置的两侧壁之间固接有受力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受力板和安装槽的配合,增加了盖板上的受力点,使得工作人员在将旋拧盖板的时候,可以通过受力板旋拧盖板,更加的省力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通孔和废料收集桶,在进行生物实验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可以直接投放到废料收集桶内,方便废料的收集,待生物实验做完以后,将废料收集桶从固定管内旋拧下来,将废料收集桶内的垃圾进行清理后,将废料收集桶重新安装到固定管内;2.通过设置密封板、盖体和盖板,增加了增加了废料收集桶与密封板之间的密封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生物安全柜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凸显生物安全柜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生物安全柜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凸显生物安全柜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中凸显固定管结构的示意图;图6是本实施例中凸显通孔结构的示意图;图7是本实施例中凸显废料收集桶结构的示意图;图8是本实施例中盖体的侧面剖视图。图中,1、柜体;11、操作腔;111、拿取口;112、通孔;12、门框;121、玻璃板;1211、操作孔;1212、隔离手套;13、进风管;131、进风机;14、连接板;141、封闭板;15、风道;16、抽风机;17、过滤腔;171、第一过滤器;172、第二过滤器;2、支撑杆;3、固定管;31、密封板;4、废料收集桶;41、环形密封垫;42、凹槽;43、挡板;5、盖体;51、圆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安全柜,包括柜体(1),柜体(1)内设置有操作腔(11),其特征在于:操作腔(11)内的底面上开设有圆形的通孔(112),操作腔(11)的底面上固接有固定管(3),通孔(112)位于固定管(3)内,且固定管(3)的中心线与通孔(112)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固定管(3)内穿设有开口向上的废料收集桶(4),废料收集桶(4)与固定管(3)螺纹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安全柜,包括柜体(1),柜体(1)内设置有操作腔(11),其特征在于:操作腔(11)内的底面上开设有圆形的通孔(112),操作腔(11)的底面上固接有固定管(3),通孔(112)位于固定管(3)内,且固定管(3)的中心线与通孔(112)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固定管(3)内穿设有开口向上的废料收集桶(4),废料收集桶(4)与固定管(3)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安全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3)的上表面固接有环形的密封板(31),密封板(31)的中心线与固定管(3)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废料收集桶(4)在向上旋转的过程中,废料收集桶(4)的上表面会与密封板(31)的下表面抵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安全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料收集桶(4)的上表面固接有与废料收集桶(4)上表面适配的环形密封垫(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安全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3)上设置有用于将固定管(3)封闭的盖体(5),盖体(5)设置为下端面开设有圆形盲孔(51)的桶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物安全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基永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