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粘稠物料聚合搅拌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2615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粘稠物料聚合搅拌釜,分离壳在顶端和底端分别固接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的面板上开设换热孔,换热管的两端插入换热孔;导流管插入导流孔并与上导流板或下导流板固接;上导流板与上封头通过连接法兰固接,下封头和下导流板通过连接法兰固接;下封头的中心开设有进料口,下封头的底端固接进料环,进料环上开有进料孔,物料进管与进料孔相通;进料环底端固接转动电机,转动电机固接转动轴,转动轴伸入导流管内,转动轴的顶端固设搅拌叶;催化剂管伸入下封头的内腔;介质进管和介质出管分别伸入分离壳;出气管和出淤管均与上封头内腔相通。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后,能够使得粘稠物料更利于聚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粘稠物料聚合搅拌釜
本技术涉及工业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粘稠物料聚合搅拌釜。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中,尤其是在化工产品生产中,常常会遇到反应原材料是十分粘稠的情况。原材料粘稠首先带来的问题是原材料难以搅拌,因此原材料难以形成反应,或者即使反应也反应不充分,给企业带来了多余的损耗,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其次,通常粘稠原材料的性质是有毒的或者易燃的或者兼而有之的,当反应不充分后可能产生的副产品更加是有毒、易燃甚至是易炸的,这成了严重的生产安全隐患,给企业工作人员、甚至给企业所在的周围环境都埋下了“安全炸”弹。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粘稠物料聚合搅拌釜。使用本技术后,能够使得粘稠物料更利于聚合,提高原材料的聚合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间接地提高企业生产的安全性。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粘稠物料聚合搅拌釜,中空的分离壳在顶端和底端分别固接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所述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的外径比分离壳的外径大,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的面板上以中轴线为中心均布开设多个换热孔,换热管的两端插入相对应的换热孔且与上导流板或下导流板固接;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中心位置开有用于导流管通过的导流孔,所述导流管插入导流孔并与上导流板或下导流板固接,导流管的内壁中空且两端呈喇叭口状;壳状的上封头和下封头外壁均设置连接法兰,上导流板与上封头通过连接法兰固接,下封头和下导流板通过连接法兰固接;导流管的两端分别伸入上封头和下封头的内腔;所述下封头的中心开设有呈锥柱状的进料口,下封头的底端固接进料环,所述进料环上开有与进料口底端相对应的进料孔,多个物料进管沿进料环的侧壁插入并与进料孔相通;进料环底端固接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工作端固接转动轴,所述转动轴沿进料孔和进料口伸入导流管内,转动轴的顶端固设搅拌叶;催化剂管伸入下封头的内腔;介质进管伸入分离壳的下部内腔,介质出管伸入分离壳上部的内腔;出气管垂直固设在上封头顶部并与上封头内腔相通;出淤管倾斜固设在上封头顶部并与上封头内腔相通。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管内壁还固设多片呈弧形的导流片,所述导流片位于搅拌叶之上。进一步地,出淤管与水平线夹角为60度地固设在上封头顶部并与上封头内腔相通。进一步地,清洗液进管伸入上封头并与上封头内腔相通,清洗液出管伸入下封头并与下封头内腔相通。进一步,所述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的面板上还以中轴线为中心均布开设多个拉杆孔,拉杆的两端与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上导流板与上封头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下封头和下导流板之间设置有密封圈。进一步地,测温计的测量端伸入分离壳内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结构合理,使用本技术后,转动电机带动转动轴和搅拌叶进行转动,搅拌叶的转动形成负压,粘稠的聚合物通过物料进管进入进料孔进而进入下封头,最后被搅拌叶形成的负压吸入搅拌叶并被搅拌叶搅拌,同理进入下封头的催化剂也被搅拌叶吸入并与聚合物混合搅拌。聚合物经过与催化剂搅拌反应后形成气体和淤泥,气体通过导流管的内壁导流上升至上封头的出气管并被排出,淤泥则下沉并经过换热管上升。在淤泥上升的过程中,换热介质从介质进管进入,进过换热汽化后由接介质出管排出,淤泥因此放热形成稳定状态,最终上升至出淤管被排出。因此使用本技术后,能够使得粘稠物料更利于聚合,提高原材料的聚合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间接地提高企业生产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截面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其中:1、出气管;2、导流管;201、导流片;3、上封头;4、上导流板;5、介质出管;6、拉杆;7、换热管;8、测温计;9、下导流板;10、下封头;1001、进料口;11、催化剂管;12、物料进管;13、转动电机;1301、转动轴;14、清洗液出管;15、介质进管;16、搅拌叶;17、分离壳;1701、拉杆通孔;1702、导流孔;1703、换热孔;18、出淤管;19、清洗液进管;20、进料环;2001、进料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到图3所示,一种粘稠物料聚合搅拌釜,中空的分离壳17在顶端和底端分别固接上导流板4和下导流板9,上导流板4和下导流板9的外径比分离壳17的外径大,上导流板4和下导流板9的面板上以中轴线为中心均布开设二十二个换热孔1703,其中内圈有十个换热孔1703,外圈有十二个换热孔1703,换热管7的两端插入相对应的换热孔1703且与上导流板4或下导流板9固接;上导流板4和下导流板9中心位置开有用于导流管2通过的导流孔1702,导流管2插入导流孔1702并与上导流板4或下导流板9固接,导流管2的内壁中空且两端呈喇叭口状,导流管2内壁还固设多片呈弧形的导流片201;壳状的上封头3和下封头10外壁均设置连接法兰,上导流板4与上封头3通过连接法兰固接,且上导流板4与上封头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下封头10和下导流板9通过连接法兰固接,且下封头10和下导流板9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导流管2的两端分别伸入上封头3和下封头10的内腔;下封头10的中心开设有呈锥柱状的进料口1001,下封头10的底端固接进料环20,进料环20上开有与进料口1001底端相对应的进料孔2001,两个物料进管12沿进料环20的侧壁插入并与进料孔2001相通;进料环20底端固接转动电机13,转动电机13的工作端固接转动轴1301,转动轴1301沿进料孔2001和进料口1001伸入导流管2内,转动轴1301的顶端固设搅拌叶16,搅拌叶16位于导流片201之下;催化剂管11伸入下封头10的内腔;介质进管15伸入分离壳17的下部内腔,介质出管5伸入分离壳17上部的内腔;出气管1垂直固设在上封头3顶部并与上封头3内腔相通;出淤管18与水平线夹角为60度地固设在上封头3顶部并与上封头3内腔相通。清洗液进管19伸入上封头3并与上封头3内腔相通,清洗液出管14伸入下封头10并与下封头10内腔相通;上导流板4和下导流板9的面板上还以中轴线为中心均布开设六个拉杆孔1701,拉杆6的两端与上导流板4和下导流板9可拆卸连接;测温计8的测量端伸入分离壳17内腔。使用本技术后,转动电机13带动转动轴1301和搅拌叶16进行转动,搅拌叶16的转动形成负压,粘稠的聚合物(比如氯甲烷、异丁烯和橡胶的混合物)通过物料进管12进入进料孔2001进而进入下封头10,最后被搅拌叶16形成的负压吸入搅拌叶16并被搅拌叶16搅拌,同理进入下封头10的催化剂也被搅拌叶16吸入并与聚合物混合搅拌。聚合物经过与催化剂搅拌反应后形成气体和淤泥,气体通过导流管2的内壁导流上升至上封头3的出气管1并被排出,淤泥则下沉并经过换热管7上升。在淤泥上升的过程中,换热介质(比如乙烯)从介质进管15进入,进过换热汽化后由接介质出管5排出,淤泥因此放热后形成稳定状态,最终上升至出淤管18被排出。当需要清洗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粘稠物料聚合搅拌釜,其特征在于:中空的分离壳(17)在顶端和底端分别固接上导流板(4)和下导流板(9),所述上导流板(4)和下导流板(9)的外径比分离壳(17)的外径大,上导流板(4)和下导流板(9)的面板上以中轴线为中心均布开设多个换热孔(1703),换热管(7)的两端插入相对应的换热孔(1703)且与上导流板(4)或下导流板(9)固接;上导流板(4)和下导流板(9)中心位置开有用于导流管(2)通过的导流孔(1702),所述导流管(2)插入导流孔(1702)并与上导流板(4)或下导流板(9)固接,导流管(2)的内壁中空且两端呈喇叭口状;壳状的上封头(3)和下封头(10)外壁均设置连接法兰,上导流板(4)与上封头(3)通过连接法兰固接,下封头(10)和下导流板(9)通过连接法兰固接;导流管(2)的两端分别伸入上封头(3)和下封头(10)的内腔;所述下封头(10)的中心开设有呈锥柱状的进料口(1001),下封头(10)的底端固接进料环(20),所述进料环(20)上开有与进料口(1001)底端相对应的进料孔(2001),多个物料进管(12)沿进料环(20)的侧壁插入并与进料孔(2001)相通;进料环(20)底端固接转动电机(13),所述转动电机(13)的工作端固接转动轴(1301),所述转动轴(1301)沿进料孔(2001)和进料口(1001)伸入导流管(2)内,转动轴(1301)的顶端固设搅拌叶(16);催化剂管(11)伸入下封头(10)的内腔;介质进管(15)伸入分离壳(17)的下部内腔,介质出管(5)伸入分离壳(17)上部的内腔;出气管(1)垂直固设在上封头(3)顶部并与上封头(3)内腔相通;出淤管(18)倾斜固设在上封头(3)顶部并与上封头(3)内腔相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粘稠物料聚合搅拌釜,其特征在于:中空的分离壳(17)在顶端和底端分别固接上导流板(4)和下导流板(9),所述上导流板(4)和下导流板(9)的外径比分离壳(17)的外径大,上导流板(4)和下导流板(9)的面板上以中轴线为中心均布开设多个换热孔(1703),换热管(7)的两端插入相对应的换热孔(1703)且与上导流板(4)或下导流板(9)固接;上导流板(4)和下导流板(9)中心位置开有用于导流管(2)通过的导流孔(1702),所述导流管(2)插入导流孔(1702)并与上导流板(4)或下导流板(9)固接,导流管(2)的内壁中空且两端呈喇叭口状;壳状的上封头(3)和下封头(10)外壁均设置连接法兰,上导流板(4)与上封头(3)通过连接法兰固接,下封头(10)和下导流板(9)通过连接法兰固接;导流管(2)的两端分别伸入上封头(3)和下封头(10)的内腔;所述下封头(10)的中心开设有呈锥柱状的进料口(1001),下封头(10)的底端固接进料环(20),所述进料环(20)上开有与进料口(1001)底端相对应的进料孔(2001),多个物料进管(12)沿进料环(20)的侧壁插入并与进料孔(2001)相通;进料环(20)底端固接转动电机(13),所述转动电机(13)的工作端固接转动轴(1301),所述转动轴(1301)沿进料孔(2001)和进料口(1001)伸入导流管(2)内,转动轴(1301)的顶端固设搅拌叶(16);催化剂管(11)伸入下封头(10)的内腔;介质进管(15)伸入分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正明钱菊明唐晓锋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志成生化工程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