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2514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它采用配合比按照水泥:水:砂:建筑垃圾细骨料(预湿处理):碎石:建筑垃圾粗骨料(预湿处理):外加剂=1:(0.45‑0.61):(0.68‑1.10):(0.68‑1.10):(1.51‑2.05):(1.51‑2.05):0.03的成分,混合后搅拌形成强度等级C20‑C30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可用于且不仅限于施工道路面层。本发明专利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再生混凝土的受力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再生混凝土具有C20‑C30强度等级,可改善大多企业将建筑垃圾制备低强度混凝土产品的现状,应于路面面层具有良好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淤泥及其他废弃物。按产生源分类,建筑垃圾可分为工程渣土、装修垃圾、拆迁垃圾、工程泥浆等;按组成成分分类,建筑垃圾中可分为渣土、混凝土块、碎石块、砖瓦碎块、废砂浆、沥青块、废塑料、废金属等。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业也同时快速发展,相伴而产生的建筑垃圾日益增多,中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1/3以上,建筑垃圾“围城”现象屡见不鲜。且受环保政策和矿石资源枯竭影响,砂石价格猛涨,严重妨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建筑垃圾来源主要以砖瓦结构的旧建筑拆除为主,再生骨料中含有大量砖和瓦,虽已有研究表明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可达C50,但由于现阶段再生骨料的来源、制备技术水平等尚不稳定,国内大多数企业以制备C20、C15、C10强度再生混凝土为主,主要用于生产环保透水砖、道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的成分由建筑垃圾粗骨料、建筑垃圾细骨料、水泥、水、砂、碎石和外加剂组成,各成分之间比例按照水泥:水:砂:建筑垃圾细骨料:碎石:建筑垃圾粗骨料:外加剂=1:(0.45-0.61):(0.68-1.10):(0.68-1.10):(1.51-2.05):(1.51-2.05):0.03进行配比搅拌,制备得到再生混凝土,其中建筑垃圾粗骨料与碎石用量的比例为1:1,建筑垃圾细骨料与砂用量的比例为1:1,所述建筑垃圾粗骨料为经过预湿处理的建筑垃圾粗骨料,所述建筑垃圾细骨料为经过预湿处理的建筑垃圾细骨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的成分由建筑垃圾粗骨料、建筑垃圾细骨料、水泥、水、砂、碎石和外加剂组成,各成分之间比例按照水泥:水:砂:建筑垃圾细骨料:碎石:建筑垃圾粗骨料:外加剂=1:(0.45-0.61):(0.68-1.10):(0.68-1.10):(1.51-2.05):(1.51-2.05):0.03进行配比搅拌,制备得到再生混凝土,其中建筑垃圾粗骨料与碎石用量的比例为1:1,建筑垃圾细骨料与砂用量的比例为1:1,所述建筑垃圾粗骨料为经过预湿处理的建筑垃圾粗骨料,所述建筑垃圾细骨料为经过预湿处理的建筑垃圾细骨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垃圾粗骨料粒径为10-20mm,压碎指标≤30%,表观密度2.2-2.6g/cm³,孔隙率47%-53%,经预湿处理的吸水率为3.0%-8.0%,泥块含量≤1.0%,红砖含量≤32.6%,杂质含量≤0.8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杰胡明文邱远光张晓峰申景涛刘雪涛夏青张鑫全曾乐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