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斜板沉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2421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斜板沉淀装置,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箱体、联动斜板、振动导流滑泥板、导泥板、隔泥板和布水管道;联动斜板包括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斜板,各斜板与固设于箱体上的各中心转轴转动连接,相邻斜板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振动导流滑泥板倾斜设于联动斜板下方,振动导流滑泥板与固设于箱体上的侧转轴转动连接;导泥板与箱体后侧壁之间形成导泥槽,导泥板顶端通过第二弹簧与振动导流滑泥板靠近导泥槽的一侧连接,导泥板底端与隔泥板固连;隔泥板将箱体分成沉淀区和泥斗区,沉淀区和泥斗区通过导泥槽连通;布水管道与进水口连通,布水管道上均布有喇叭状布水口,布水口位于隔泥板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泥渣的沉淀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斜板沉淀装置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斜板沉淀装置,属于污水处理

技术介绍
人类生活、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和农业废水等,这些存在大量污染物的污水经生化或化学处理会产生大量含微小颗粒的处理水,现今一般采取后续沉淀工艺。沉淀池种类较多,效率及投资各有优劣。平流式沉淀池构造简单,沉淀效果好,对冲击负荷的适应能力强,工作性能稳定,但占地面积较大,排泥操作复杂,排泥连续性较差。辐流沉淀池具有设备管理方便,运行效果稳定,对冲击负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的优点,但其也具有占地面积太大,施工质量要求高的缺点。竖流沉淀池则排泥方便,管理简单,占地面积小,但竖流沉淀池池深较大,施工困难,造价较高,对冲击负荷适应能力较差,尤其底部污泥容易产生厌氧反应,产生翻泥现象。斜板沉淀池是根据浅池沉淀原理进行设计的一种沉淀池,其原理是通过在沉淀区设置许多密集的斜板,使水中悬浮杂质在斜板中进行沉淀,分离出的泥渣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板向下滑落至池底泥斗,再集中排出。相比其他沉淀池,斜板沉淀池沉淀效率高且节省占地,被广泛用于生化处理或化学混凝处理的后续沉淀工艺中,但是随着土地资源的紧缺,对高效率低投资的装置需求日益增加,因此也对斜板沉淀池的沉淀效率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目前的斜板沉淀池由于由下向上运动的水流会影响由上而下运动的泥渣,使泥渣向上翻滚,影响泥渣的沉降效率,其泥渣沉降效率仍然不够理想。此外,斜板沉淀池中分离出的泥渣易黏附于斜板上,这也会降低泥渣的沉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斜板沉淀装置,以提高对泥渣的沉淀效率。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斜板沉淀装置,包括箱体、联动斜板、振动导流滑泥板、导泥板、隔泥板和布水管道;所述箱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位于箱体右侧和左侧;所述联动斜板包括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斜板,各斜板与固设于箱体上的各中心转轴转动连接,相邻斜板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振动导流滑泥板倾斜设于联动斜板下方,振动导流滑泥板与固设于箱体上的侧转轴转动连接,其中,侧转轴位于振动导流滑泥板中心线的前侧;所述导泥板与箱体后侧壁之间形成导泥槽,导泥板顶端通过第二弹簧与振动导流滑泥板靠近导泥槽的一侧连接,导泥板底端与隔泥板固连;所述隔泥板水平设置,隔泥板将箱体分成沉淀区和泥斗区,其中,沉淀区位于隔泥板上方,泥斗区位于隔泥板下方,沉淀区和泥斗区通过导泥槽相连通;所述布水管道通过U型螺栓固定在隔泥板下方,布水管道与进水口相连通,布水管道上等间距均布有与布水管道内部相连通的布水口,布水口呈喇叭状且位于隔泥板上方。本技术结构简单,对泥渣的沉降效率高,其中,通过设置隔泥板,可以对隔泥板上方的沉淀区和隔泥板下方的泥斗区进行分离,避免泥斗区中的污泥厌氧发酵,影响沉淀区的沉淀效率;通过设置振动导流滑泥板和与振动导流滑泥板相配合的喇叭状布水口,一方面由于振动导流滑泥板的阻隔作用,不仅可以减少上升水流对下降的沉淀污泥的影响,提高沉淀效率,还可以减少由于隔泥板造成的积泥,另一方面,经布水口流出的水流的动能推动倾斜设置的振动导流滑泥板进行微弱的振动,有利于将上部联动斜板产生的泥渣导流至导泥槽并最终流入泥斗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斜板沉淀装置还包括振动传动杆,所述振动传动杆包括横板、传动杆、支杆和第一弹簧,横板水平设于顶板上方,传动杆设有多根,传动杆均竖直设置且沿联动斜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各传动杆的顶端均与横板固连,各传动杆的底端均通过支杆与联动斜板中的末端斜板固连,各传动杆外均套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顶端与横板固连,第一弹簧的底端与设于箱体顶部的顶板固连。本技术通过设置振动传动杆,当采用外力定期按压振动传动杆,可以使联动斜板进行小幅抖动,从而使黏附于斜板上的泥渣易于滑落至下方的振动导流滑泥板上。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连接件为棱形折叠器,棱形折叠器包括第一铰接座、第二铰接座和两个铰接件,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分别固设于相邻的两个斜板上,两个铰接件上下对称设置,各铰接件均由两根铰链连接的连杆组成,各铰接件的两端均分别与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铰接。震动在从联动斜板的末端斜板依次传递至前级斜板的过程中,动能会发生递减,通过将连接件设置棱形折叠器,由于菱形折叠器自身会发生小幅形变,可以弥补这种动能的损失,提高震动传递的效果,从而更有利于泥渣的降落。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振动导流滑泥板的宽度与联动斜板的长度相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0.箱体11.进水口12.出水口13.顶板14.中心转轴15.侧转轴210.斜板230.棱形折叠器231.第一铰接座232.第二铰接座233.铰接件31.横板32.传动杆33.支杆34.第一弹簧4.振动导流滑泥板50.导泥板51.导泥槽52.第二弹簧6.隔泥板7.沉淀区8.泥斗区90.布水管道91.布水口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3,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不对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做任何限定。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高效斜板沉淀装置,包括箱体10、联动斜板、振动传动杆、振动导流滑泥板4、导泥板50、隔泥板6和布水管道90;所述箱体10上设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分别位于箱体10右侧和左侧,所述箱体10顶部设有顶板13;所述联动斜板包括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斜板210,各斜板210与固设于箱体10上的各中心转轴14转动连接,相邻斜板210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其中,连接件可以为棱形折叠器230,棱形折叠器230包括第一铰接座231、第二铰接座232和两个铰接件233,第一铰接座231和第二铰接座232分别固设于相邻的两个斜板210上,两个铰接件233上下对称设置,各铰接件233均由两根铰链连接的连杆组成,各铰接件233的两端均分别与第一铰接座231和第二铰接座232铰接;所述振动传动杆包括横板31、传动杆32、支杆33和第一弹簧34,横板31水平设于顶板13上方,传动杆设有3根,3根传动杆均竖直设置且沿联动斜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各传动杆的顶端均与横板31固连,各传动杆的底端均通过支杆33与联动斜板中最左端的斜板210(末端斜板210)固连,各传动杆外均套设有第一弹簧34,第一弹簧34的顶端与横板31固连,第一弹簧34的底端与顶板13固连;所述振动导流滑泥板4倾斜设于联动斜板下方,振动导流滑泥板4与固设于箱体10上的侧转轴15转动连接,其中,振动导流滑泥板4的宽度与联动斜板的长度相同,侧转轴15位于振动导流滑泥板4中心线的前侧;所述导泥板50与箱体10后侧壁之间形成导泥槽51,导泥板50顶端通过第二弹簧52与振动导流滑泥板4靠近导泥槽51的一侧连接,导泥板50底端与隔泥板6固连;所述隔泥板6水平设置,隔泥板6将箱体10分成沉淀区7和泥斗区8,其中,沉淀区7位于隔泥板6上方,泥斗区8位于隔泥板6下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斜板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联动斜板、振动导流滑泥板、导泥板、隔泥板和布水管道;所述箱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位于箱体右侧和左侧;所述联动斜板包括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斜板,各斜板与固设于箱体上的各中心转轴转动连接,相邻斜板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振动导流滑泥板倾斜设于联动斜板下方,振动导流滑泥板与固设于箱体上的侧转轴转动连接,其中,侧转轴位于振动导流滑泥板中心线的前侧;所述导泥板与箱体后侧壁之间形成导泥槽,导泥板顶端通过第二弹簧与振动导流滑泥板靠近导泥槽的一侧连接,导泥板底端与隔泥板固连;所述隔泥板水平设置,隔泥板将箱体分成沉淀区和泥斗区,其中,沉淀区位于隔泥板上方,泥斗区位于隔泥板下方,沉淀区和泥斗区通过导泥槽相连通;所述布水管道通过U型螺栓固定在隔泥板下方,布水管道与进水口相连通,布水管道上等间距均布有与布水管道内部相连通的布水口,布水口呈喇叭状且位于隔泥板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斜板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联动斜板、振动导流滑泥板、导泥板、隔泥板和布水管道;所述箱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位于箱体右侧和左侧;所述联动斜板包括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斜板,各斜板与固设于箱体上的各中心转轴转动连接,相邻斜板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振动导流滑泥板倾斜设于联动斜板下方,振动导流滑泥板与固设于箱体上的侧转轴转动连接,其中,侧转轴位于振动导流滑泥板中心线的前侧;所述导泥板与箱体后侧壁之间形成导泥槽,导泥板顶端通过第二弹簧与振动导流滑泥板靠近导泥槽的一侧连接,导泥板底端与隔泥板固连;所述隔泥板水平设置,隔泥板将箱体分成沉淀区和泥斗区,其中,沉淀区位于隔泥板上方,泥斗区位于隔泥板下方,沉淀区和泥斗区通过导泥槽相连通;所述布水管道通过U型螺栓固定在隔泥板下方,布水管道与进水口相连通,布水管道上等间距均布有与布水管道内部相连通的布水口,布水口呈喇叭状且位于隔泥板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康陆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波赛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