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阿雄专利>正文

一种接卸矿石用漏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2376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卸矿石用漏斗,其结构包括引导道、导向漏斗、引导架、支撑架,引导道焊接于引导架上表面,导向漏斗与引导道相贯通,引导架焊接于支撑架上表面,当矿石大量置入导向漏斗内时,在空口逐渐缩小的空间内,其矿石在引杆表面上滚动时,其前端的垂头将会引导整体裹层的端头倾向,在芯角受力冲撞时,内部的弧芯将会匀开整体的力,匀分开整体部位,在矿石汇集在一起进行输送时,导入口能够突然缩小,再将其引导滚入,防止其卡位于一起,内部的导芯将会大面积引导外延层的方向,带动固角延伸开的聚力角进行受力方向的引导,匀分开整体的受力点,能够在矿石滚到端头进行垂向引导时,对其进行顺向垂放,并且起到一定缓冲的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卸矿石用漏斗
本专利技术属于矿石机械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到一种接卸矿石用漏斗。
技术介绍
将开采下来的矿石通过漏斗状的导送箱,将其引导至传送带上,让其矿石能够顺着输送带进行移动至所需的位置,开采下来的矿石有大有小,且形态各异,将其汇集于一起进行输送。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接卸矿石用漏斗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比如:当矿石同时汇入漏斗状导送箱时,其导入口是逐渐缩小,当其两个矿石同时卡于漏斗中端位置时,会保持着各自的硬力卡于原位,后续的矿石持续压动时,会让卡住的矿石对导送箱造成损伤。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接卸矿石用漏斗。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当矿石同时汇入漏斗状导送箱时,其导入口是逐渐缩小,当其两个矿石同时卡于漏斗中端位置时,会保持着各自的硬力卡于原位,后续的矿石持续压动时,会让卡住的矿石对导送箱造成损伤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接卸矿石用漏斗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其结构包括引导道、导向漏斗、引导架、支撑架,所述引导道焊接于引导架上表面,所述导向漏斗与引导道相贯通,所述引导架焊接于支撑架上表面。所述导向漏斗包括推块、硬壳、空口、通口,所述推块与硬壳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空口与通口相互贯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块包括后固块、引杆、延体,所述后固块与引杆相连接,所述后固块与延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引杆呈向下角度进行倾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杆包括叠层、弧头、芯角、垂头、裹层,所述叠层与弧头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芯角嵌入于裹层内部,所述裹层与垂头相连接,所述芯角为梯形结构且设有三个,所述弧头为弧形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芯角包括夹角、固球、胶条、中撑体、压角,所述中撑体安装于压角与胶条之间,所述固球衔接在夹角与胶条之间,所述胶条抵在夹角表面,所述固球为球体结构,所述压角由橡胶材质所制成,具有一定的韧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叠层包括隔层、弧芯、叠口,所述弧芯嵌入于隔层内部,所述隔层之间安装有叠口,所述弧芯为半弧形结构,所述叠口为前后堆叠的状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垂头包括外延层、活动口、导芯,所述导芯抵在外延层内壁,所述外延层与活动口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导芯为橡胶材质所制成,具有一定的韧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芯包括弧条、中球、聚力角、固角,所述弧条包裹于中球外表面,所述中球与固角相连接,所述固角嵌入于聚力角内部,所述中球为球体结构,所述弧条呈弧形状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弧条包括护层、定球、导角,所述定球嵌入于导角内部,所述导角与护层相连接,所述导角设有三个,所述定球为球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当矿石大量置入导向漏斗内时,在空口逐渐缩小的空间内,其矿石在引杆表面上滚动时,引导所抵触外物往一个方向进行活动,后端的后固块与延体将会固定住外衔接部位的冲撞力,其前端的垂头将会引导整体裹层的端头倾向,在芯角受力冲撞时,支撑开内部整体的距离与范围,其压角根据外力进行调整压缩,内部的弧芯将会匀开整体的力,匀分开整体部位,在矿石汇集在一起进行输送时,导入口能够突然缩小,再将其引导滚入,防止其卡位于一起。2.内部的导芯将会大面积引导外延层的方向,带动固角延伸开的聚力角进行受力方向的引导,其定球将会把力聚集在导角上,匀分开整体的受力点,能够在矿石滚到端头进行垂向引导时,对其进行顺向垂放,并且起到一定缓冲的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接卸矿石用漏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导向漏斗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推块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引杆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芯角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叠层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垂头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导芯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弧条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引导道-11、导向漏斗-22、引导架-33、支撑架-44、推块-201、硬壳-202、空口-203、通口-204、后固块-g1、引杆-g2、延体-g3、叠层-001、弧头-002、芯角-003、垂头-004、裹层-005、夹角-e11、固球-e22、胶条-e33、中撑体-e44、压角-e55、隔层-s11、弧芯-s22、叠口-s33、外延层-x11、活动口-x22、导芯-x33、弧条-311、中球-322、聚力角-333、固角-344、护层-w01、定球-w02、导角-w0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接卸矿石用漏斗,其结构包括引导道11、导向漏斗22、引导架33、支撑架44,所述引导道11焊接于引导架33上表面,所述导向漏斗22与引导道11相贯通,所述引导架33焊接于支撑架44上表面。所述导向漏斗22包括推块201、硬壳202、空口203、通口204,所述推块201与硬壳20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空口203与通口204相互贯通。其中,所述推块201包括后固块g1、引杆g2、延体g3,所述后固块g1与引杆g2相连接,所述后固块g1与延体g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引杆g2呈向下角度进行倾斜,所述后固块g1让受力物体有一个后端固定的力,所述引杆g2引导所抵触外物往一个方向进行活动,所述延体g3巩固整体的固定力。其中,所述引杆g2包括叠层001、弧头002、芯角003、垂头004、裹层005,所述叠层001与弧头00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芯角003嵌入于裹层005内部,所述裹层005与垂头004相连接,所述芯角003为梯形结构且设有三个,所述弧头002为弧形结构,所述芯角003支撑开内部整体的距离与范围,所述垂头004引导整体端头的垂向,所述叠层001对固定力与受力端一定的缓冲。其中,所述芯角003包括夹角e11、固球e22、胶条e33、中撑体e44、压角e55,所述中撑体e44安装于压角e55与胶条e33之间,所述固球e22衔接在夹角e11与胶条e33之间,所述胶条e33抵在夹角e11表面,所述固球e22为球体结构,所述压角e55由橡胶材质所制成,具有一定的韧性,所述夹角e11将外力全方位的往内挤压,所述中撑体e44对外力起到支撑的作用,所述固球e22衔接住两侧的受力点。其中,所述叠层001包括隔层s11、弧芯s22、叠口s33,所述弧芯s22嵌入于隔层s11内部,所述隔层s11之间安装有叠口s33,所述弧芯s22为半弧形结构,所述叠口s33为前后堆叠的状态,所述叠口s33在两侧部位受力时,将会呈拉扯回缩的状态,所述弧芯s22匀分开整体部位。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本专利技术中,将矿石通过导向漏斗22置入内部,通过导向漏斗22进行汇集后,在从引导道11引导至衔接在一起的输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卸矿石用漏斗,其结构包括引导道(11)、导向漏斗(22)、引导架(33)、支撑架(44),所述引导道(11)焊接于引导架(33)上表面,所述导向漏斗(22)与引导道(11)相贯通,所述引导架(33)焊接于支撑架(44)上表面,其特征在于:/n所述导向漏斗(22)包括推块(201)、硬壳(202)、空口(203)、通口(204),所述推块(201)与硬壳(20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空口(203)与通口(204)相互贯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卸矿石用漏斗,其结构包括引导道(11)、导向漏斗(22)、引导架(33)、支撑架(44),所述引导道(11)焊接于引导架(33)上表面,所述导向漏斗(22)与引导道(11)相贯通,所述引导架(33)焊接于支撑架(44)上表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漏斗(22)包括推块(201)、硬壳(202)、空口(203)、通口(204),所述推块(201)与硬壳(20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空口(203)与通口(204)相互贯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卸矿石用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201)包括后固块(g1)、引杆(g2)、延体(g3),所述后固块(g1)与引杆(g2)相连接,所述后固块(g1)与延体(g3)为一体化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接卸矿石用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杆(g2)包括叠层(001)、弧头(002)、芯角(003)、垂头(004)、裹层(005),所述叠层(001)与弧头(00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芯角(003)嵌入于裹层(005)内部,所述裹层(005)与垂头(004)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接卸矿石用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角(003)包括夹角(e11)、固球(e22)、胶条(e33)、中撑体(e44)、压角(e55),所述中撑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阿雄
申请(专利权)人:陈阿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