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药液外流雾化吸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2307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吸入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药液外流雾化吸入装置,包括雾化杯主体,雾化杯主体的顶部安装有杯盖,杯盖的底部设有连接柱,连接柱上设有有T型挡件,雾化杯主体内开设有雾化腔,雾化杯主体顶部的外表面上设有喷嘴,喷嘴下方的雾化腔内壁上设有防药液外流隔片,喷嘴内设置有挡套,挡套包括遮挡部和连接部。该防药液外流雾化吸入装置,通过设置的防药液外流隔片,使得雾化杯主体在朝向喷嘴处过度倾斜时,雾化腔内的药液会被防药液外流隔片阻隔,防止药液渗出,通过设置在喷嘴内挡套,使得药雾在雾化杯主体顶部凝结并沿倾斜的雾化杯主体流到喷嘴处时会被挡套阻挡,可防止凝结后的药液流到患者的脸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药液外流雾化吸入装置
本技术涉及吸入器械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药液外流雾化吸入装置。
技术介绍
雾化吸入疗法是用雾化的装置将药物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并进入呼吸道及肺内,达到洁净气道,湿化气道,局部治疗及全身治疗的目的。目前临床应用或市场销售的雾化吸入装置在临床的实际应用中,卧床患者在做雾化吸入时,雾化器杯倾斜角度过大,药液经常流出到患者脸上,导致雾化药量不足,治疗效果差,同时药液在雾化后经过雾化吸入装置的顶部时,部分药液会重新凝结呈药液并流向患者的脸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药液外流雾化吸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药液外流雾化吸入装置,包括雾化杯主体,雾化杯主体的顶部安装有杯盖,杯盖的底部一体成型有连接柱,连接柱的底部的外表面上一体成型有T型挡件,所述雾化杯主体内开设有顶底通透的雾化腔,雾化腔底部的内壁上一体成型有底板,雾化杯主体顶部的外表面上一体成型有喷嘴,所述喷嘴下方的雾化腔内壁上一体成型有防药液外流隔片,喷嘴内开设有与雾化腔相连通的喷腔,喷腔的内壁上设置有挡套,所述挡套包括朝向雾化腔内的遮挡部和连接在喷腔内壁与遮挡部末端之前的连接部,遮挡部的中部开设有通口。作为优选,所述底板呈倒置的圆台状,底板的顶端紧密熔接有雾化蘑菇头,底板的底端紧密熔接有连接管,连接管、雾化蘑菇头以及雾化腔相连通。作为优选,所述防药液外流隔片距离雾化杯主体的底端距离为3.5-4.5cm,防药液外流隔片的宽度为0.7-1cm,当杯盖安装在雾化杯主体上时,防药液外流隔片位于T型挡件的下方。作为优选,所述雾化杯主体顶部的外表面上一体成型有把手,把手的位置与喷嘴的位置相对立。作为优选,所述遮挡部呈空心的圆柱体结构,遮挡部的外径小于喷腔的内径,遮挡部和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连接部的末端与喷腔的内壁紧密熔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防药液外流雾化吸入装置,通过设置在雾化腔内并位于喷嘴下方的防药液外流隔片,使得雾化杯主体在朝向喷嘴处过度倾斜时,雾化腔内的药液会被防药液外流隔片阻隔,防止药液渗过T型挡件并从喷嘴中流出;2.该防药液外流雾化吸入装置,通过设置在喷嘴内挡套,使得药雾在雾化杯主体顶部凝结并沿倾斜的雾化杯主体流到喷嘴处时会被挡套阻挡,可防止凝结后的药液流到患者的脸部。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雾化杯主体的剖视图;图3为实施例1中雾化杯主体的另一剖视图;图4为实施例1中挡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雾化杯主体;1a、雾化腔;11、底板;111、雾化蘑菇头;112、连接管;12、喷嘴;12a、喷腔;13、防药液外流隔片;14、挡套;141、遮挡部;142、连接部;14a、通口;15、把手;2、杯盖;21、连接柱;22、T型挡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药液外流雾化吸入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雾化杯主体1,雾化杯主体1的顶部安装有杯盖2,杯盖2的底部一体成型有连接柱21,连接柱21的底部的外表面上一体成型有T型挡件22,雾化杯主体1内开设有顶底通透的雾化腔1a,T型挡件22的侧壁与雾化腔1a的内壁贴合,可对药液进行初步阻挡,防止雾化杯主体1在倾斜时药液流向患者的脸部。雾化腔1a底部的内壁上一体成型有底板11,雾化杯主体1顶部的外表面上一体成型有喷嘴12,喷嘴12下方的雾化腔1a内壁上一体成型有防药液外流隔片13。本实施例中,底板11呈倒置的圆台状,使雾化腔1a内的药液能够集中在底板11的中部。底板11的顶端紧密熔接有雾化蘑菇头111,底板11的底端紧密熔接有连接管112,连接管112、雾化蘑菇头111以及雾化腔1a相连通,连接管112与氧气管相接通,使得氧气管中的氧气能够通入到雾化腔1a内,以供患者吸入。具体的,防药液外流隔片13距离雾化杯主体1的底端距离为3.5-4.5cm,防药液外流隔片13的宽度为0.7-1cm,当杯盖2安装在雾化杯主体1上时,防药液外流隔片13位于T型挡件22的下方,使得雾化杯主体1朝喷嘴12方向倾斜至180°时,防药液外流隔片13仍然能够将药液进行阻挡,防止药液流到喷嘴12内并流向患者的脸部。进一步的,雾化杯主体1顶部的外表面上一体成型有把手15,把手15的位置与喷嘴12的位置相对立。此外,为了防止药雾在雾化杯主体1顶部凝结并沿倾斜的雾化杯主体1流向喷嘴12,如图3和图4所示,喷嘴12内开设有与雾化腔1a相连通的喷腔12a,喷腔12a的内壁上设置有挡套14,挡套14包括朝向雾化腔1a内的遮挡部141和连接在喷腔12a内壁与遮挡部141末端之前的连接部142,遮挡部141的中部开设有通口14a,使挡套14不会阻碍药雾被患者吸入。遮挡部141呈空心的圆柱体结构,遮挡部141的外径小于喷腔12a的内径,遮挡部141和连接部142为一体成型结构,连接部142的末端与喷腔12a的内壁紧密熔接,使得药雾凝结后的药液在沿喷腔12a的内壁流落时会被挡套14阻挡,防止药液流向患者的脸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药液外流雾化吸入装置,包括雾化杯主体(1),雾化杯主体(1)的顶部安装有杯盖(2),杯盖(2)的底部一体成型有连接柱(21),连接柱(21)的底部的外表面上一体成型有T型挡件(22),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杯主体(1)内开设有顶底通透的雾化腔(1a),雾化腔(1a)底部的内壁上一体成型有底板(11),雾化杯主体(1)顶部的外表面上一体成型有喷嘴(12),所述喷嘴(12)下方的雾化腔(1a)内壁上一体成型有防药液外流隔片(13),喷嘴(12)内开设有与雾化腔(1a)相连通的喷腔(12a),喷腔(12a)的内壁上设置有挡套(14),所述挡套(14)包括朝向雾化腔(1a)内的遮挡部(141)和连接在喷腔(12a)内壁与遮挡部(141)末端之前的连接部(142),遮挡部(141)的中部开设有通口(14a)。/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药液外流雾化吸入装置,包括雾化杯主体(1),雾化杯主体(1)的顶部安装有杯盖(2),杯盖(2)的底部一体成型有连接柱(21),连接柱(21)的底部的外表面上一体成型有T型挡件(22),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杯主体(1)内开设有顶底通透的雾化腔(1a),雾化腔(1a)底部的内壁上一体成型有底板(11),雾化杯主体(1)顶部的外表面上一体成型有喷嘴(12),所述喷嘴(12)下方的雾化腔(1a)内壁上一体成型有防药液外流隔片(13),喷嘴(12)内开设有与雾化腔(1a)相连通的喷腔(12a),喷腔(12a)的内壁上设置有挡套(14),所述挡套(14)包括朝向雾化腔(1a)内的遮挡部(141)和连接在喷腔(12a)内壁与遮挡部(141)末端之前的连接部(142),遮挡部(141)的中部开设有通口(14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药液外流雾化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呈倒置的圆台状,底板(11)的顶端紧密熔接有雾化蘑菇头(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信利李敏李云鹏刘英倩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