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空调的双风道出风口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特别涉及汽车空调的双风道出风口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空调出风口是汽车必备的部件之一,为满足不同身高、不同体型、不同习惯的驾驶员对温度的要求,目前市场上汽车空调出风口一般是控制上层叶片、下层叶片、风门等部件实现风向调节。目前市场上的汽车出风口大都是由多种分离式的机构或多个电机实现汽车出风口的风量和风向控制,机构分离带来的结果是需要多个外观零件操作或增加电机的数量来实现汽车出风口导风功能,不仅需要复杂的汽车内饰A面需求和多种控制单元的添加,增加项目开发的难度,同时控制单元或电机数量的增加也增加了项目开发的成本,此外目前市场上流行的隐藏式或窄型出风口,然而出风口对于出风角度有严格的要求,风向从上到下需要覆盖从驾乘人员眼部到下腹部的范围,受限于窄小的出风开口,其吹风角度较小,吹风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汽车空调的双风道出风口结构,通过设置双风道结构,其中下出风道吹向驾乘人员的下腹部位置,上出风道通过主导风叶片的调节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空调的双风道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导风机构,所述壳体具有入风段和与所述入风段连通的下出风道和上出风道,所述导风机构包括位于所述上出风道内的主导风叶片以及位于所述上出风道和下出风道之间的通道挡板,所述主导风叶片通过间歇联动机构与所述通道挡板联动;所述主导风叶片由初始位置向上转动进行纵向导风调节时,所述通道挡板将所述下出风道进行封闭,且所述通道挡板通过间歇联动机构不响应所述主导风叶片动作;所述主导风叶片由初始位置向下转动进行纵向导风调节时,所述主导风叶片通过间歇联动机构带动所述通道挡板向上转动,所述通道挡板向上转动的过程中,所述通道挡板与所述上出风道配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空调的双风道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导风机构,所述壳体具有入风段和与所述入风段连通的下出风道和上出风道,所述导风机构包括位于所述上出风道内的主导风叶片以及位于所述上出风道和下出风道之间的通道挡板,所述主导风叶片通过间歇联动机构与所述通道挡板联动;所述主导风叶片由初始位置向上转动进行纵向导风调节时,所述通道挡板将所述下出风道进行封闭,且所述通道挡板通过间歇联动机构不响应所述主导风叶片动作;所述主导风叶片由初始位置向下转动进行纵向导风调节时,所述主导风叶片通过间歇联动机构带动所述通道挡板向上转动,所述通道挡板向上转动的过程中,所述通道挡板与所述上出风道配合使得所述上出风道逐渐关闭,所述通道挡板与所述下出风道分离使得所述下出风道逐渐开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的双风道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联动机构包括与所述主导风叶片连接的第一联动件以及与所述通道挡板连接的第二联动件,所述主导风叶片由初始位置向上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联动件沿第一方向动作,所述主导风叶片由初始位置向下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联动件沿第二方向动作,所述第一联动件沿第一方向动作时,所述第二联动件不响应所述第一联动件动作,所述第一联动件沿第二方向动作时,带动所述第二联动件动作,以通过第二联动件使得所述通道挡板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空调的双风道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件为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联动件为第二连杆,所述间歇联动机构还包括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进行连接的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所述第三连杆另一端设有滑槽,所述第二连杆上设有伸入所述滑槽内的凸块,所述主导风叶片由初始位置向上转动时,所述凸块沿所述滑槽内移动,所述主导风叶片由初始位置向下转动时,所述滑槽的端部与所述凸块相接触并推动所述凸块移动,所述凸块移动时通过第二连杆带动所述通道挡板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的双风道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剑钦,俞江涛,陈李杰,张强寅,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