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急诊科救助担架
本技术属于医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急诊科救助担架。
技术介绍
为救护车内装备的担架,符合病情需要,便于病人与伤员躺卧。因担架自身重量较重,搬运时费力,现有的急诊科救助担架存在一定的弊端,当急诊科救助担架在使用时,有时会因为担架的高度太高,导致在搬运病人时,不容易将病人进行放置,而且人工搬运非常耗费力气,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急诊科救助担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急诊科救助担架,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急诊科救助担架,包括救助担架主体,所述救助担架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且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于第二支架的左侧,担架板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外表面,所述救助担架主体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螺旋连接杆与固定连接杆,且第一螺旋连接杆固定安装于固定连接杆的右侧,所述第一螺旋连接杆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螺旋通道,所述第一螺旋连接杆的外表面啮合有第二螺旋连接杆,所述第二螺旋连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急诊科救助担架,包括救助担架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救助担架主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支架(2)与第二支架(3),且所述第一支架(2)设置于第二支架(3)的左侧,担架板(4)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2)与第二支架(3)的外表面,所述救助担架主体(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螺旋连接杆(5)与固定连接杆(11),且第一螺旋连接杆(5)固定安装于固定连接杆(11)的右侧,所述第一螺旋连接杆(5)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连接杆(6),所述第一连接杆(6)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螺旋通道(7),所述第一螺旋连接杆(5)的外表面啮合有第二螺旋连接杆(8),所述第二螺旋连接杆(8)的右端固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诊科救助担架,包括救助担架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救助担架主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支架(2)与第二支架(3),且所述第一支架(2)设置于第二支架(3)的左侧,担架板(4)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2)与第二支架(3)的外表面,所述救助担架主体(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螺旋连接杆(5)与固定连接杆(11),且第一螺旋连接杆(5)固定安装于固定连接杆(11)的右侧,所述第一螺旋连接杆(5)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连接杆(6),所述第一连接杆(6)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螺旋通道(7),所述第一螺旋连接杆(5)的外表面啮合有第二螺旋连接杆(8),所述第二螺旋连接杆(8)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9),所述第二连接杆(9)的右端固定安装有摇动把手(10),所述第一连接杆(6)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三连接杆(12),所述第三连接杆(12)的内部开设有第二螺旋通道(13),所述第二螺旋通道(13)的内部啮合有第三螺旋连接杆(14),所述第三螺旋连接杆(14)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四连接杆(15),所述第四连接杆(15)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万向轮(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科救助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蓓蓓,许美艳,刘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连云港市临床肿瘤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