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模块化高能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1968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磨机领域,公开了一种大型模块化高能磨机,包括筒体模块、入料端模块以及出料端模块;筒体模块包括若干个筒体;筒体模块的一端与入料端模块连接,筒体模块的另一端与出料端模块连接;筒体模块的一侧设有若干个激励装置安装底座,若干个激励装置安装底座分别连接有若干个串联的多轴圆形激振器,筒体模块的另一侧连接有配重;若干个串联的多轴圆形激振器的两端分别连接有驱动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振动性磨机并进行卧式布置,实现了干法和湿法磨矿,很好的完成了磨机大型化,便于加工制造和运输,本发明专利技术对磨机进行了模块化设计,且很好地满足了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大型化、高装球率、低能耗、干磨和湿磨通用的超细磨大规模生产诉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型模块化高能磨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磨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大型模块化高能磨机。
技术介绍
传统球磨机是以冲击研磨为主、滚动和磨削研磨为辅的研磨设备,球磨机的旋转筒体把物料和介质(比如钢球、钢锻)带到一定高度后向下泄落,泄落过程中完成介质和物料之间的冲击研磨,冲击过程中伴随研磨介质之间的速度差,从而产生研磨介质之间的滚动速度差和磨削速度差,从而使物料被磨细。物料和介质贴筒体旋转的速度是传统球磨机的临界转速,当磨机旋转筒体转速高于临界转速时,物料会贴筒体旋转,不再产生泄落,随着对单台设备更大的处理能需求时,磨机筒体直径就需要加大,临界转速会越来越低。介质充填率也越来越低,导致滚动和磨削的速度差越来越小,这种传统球磨完全不适应细磨或超细磨的工业应用领域,只有通过增大滚动和磨削的速度差或者完全去除冲击研磨,才可能实现细磨和超细磨的大规模工业应用,由于冲击研磨、临界转速和介质充填率的限制,传统球磨机完全不能应用于细磨或者超细磨的矿物粉磨领域。另外介质之间的冲击导致材料塑性变形,这种塑性变形最终表现为介质的磨损和介质的发热,无法转化为对矿物的磨削能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型模块化高能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模块、入料端模块以及出料端模块;所述筒体模块包括若干个筒体;所述筒体模块的一端与所述入料端模块连接,所述筒体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料端模块连接;所述筒体模块的一侧设有若干个激励装置安装底座,所述若干个激励装置安装底座分别连接有若干个串联的多轴圆形激振器,所述筒体模块的另一侧连接有若干个配重;所述若干个串联的多轴圆形激振器的两端分别连接有驱动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模块化高能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模块、入料端模块以及出料端模块;所述筒体模块包括若干个筒体;所述筒体模块的一端与所述入料端模块连接,所述筒体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料端模块连接;所述筒体模块的一侧设有若干个激励装置安装底座,所述若干个激励装置安装底座分别连接有若干个串联的多轴圆形激振器,所述筒体模块的另一侧连接有若干个配重;所述若干个串联的多轴圆形激振器的两端分别连接有驱动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模块化高能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轴圆形激振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设有至少两个轴孔,所述至少两个轴孔分别通过轴承连接有至少两个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箱体的两侧;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设有偏心摆块和第一同步带轮,所述第一同步带轮位于所述偏心摆块的外侧,位于相邻两个转轴的每一端的第一同步带轮之间通过第一同步带进行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带用于实现多个转轴之间的同步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型模块化高能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设有可拆卸的用于密封箱体的箱体端盖、以及用于固定所述箱体的箱体底座;所述若干个串联的多轴圆形激振器的箱体底座分别与所述若干个筒体的激励装置安装底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型模块化高能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焊接有端法兰,相邻两个筒体之间通过端法兰进行连接;所述筒体的外表面套设有至少一个环形法兰,所述筒体的一侧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环形法兰与激励装置安装底座连接;所述筒体的另一侧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环形法兰与配重连接,所述配重用于调节所述筒体的两侧的重量;所述筒体的两侧的下端分别设有弹簧底座,所述弹簧底座的底部连接有若干个弹簧;所述出料端模块包括与所述筒体模块相连的出料端端盖,所述出料端端盖通过端盖法兰与所述筒体模块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能磨机出料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端端盖包括湿式出料模块,所述湿式出料模块包括溢流料箱以及在所述出料端端盖的端盖面上从高到低开设的若干个溢流口;所述若干个溢流口分别通过若干条第一支路与所述溢流料箱连接;每一条第一支路包括第一软连接结构和第一导流管;所述若干个溢流口分别设有溢流口法兰;所述第一导流管设有第一导流管法兰;所述第一软连接结构的一端通过所述溢流口法兰与所述溢流口连接,所述第一软连接结构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导流管法兰与所述第一导流管连接;所述溢流料箱中设有若干个能够调节高度的溢流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永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实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