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童凯琳专利>正文

一种能够提高双组份胶黏剂混合效果的静态混合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1927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提高双组份胶黏剂混合效果的静态混合管。静态混合管包括圆柱、混合管、中聚胶锥管、出胶管、下聚胶锥管和混合机构;混合管的左右两端的内壁沿轴向分别设有导向槽;混合机构包括套筒,套筒内的顶端开口设有上大下小的上聚胶锥管,套筒内的筒底设有均布的分流孔;套筒的左右两端的外径端沿轴向分别设有凸条,凸条向下插入适配的导向槽内,将若干个混合机构自下而上连续叠放在混合管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静态混合管,首次采用分离、汇聚技术,将若干个混合机构自下而上连续叠放在混合管内,通过对A、B两种液体进行多次的分流和汇聚,使A、B两种液体得到充分的混合,从而明显提高双组份胶黏剂的混合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提高双组份胶黏剂混合效果的静态混合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静态混合管
,尤其是一种能够提高双组份胶黏剂混合效果的静态混合管。
技术介绍
双组份胶黏剂,也称AB胶,由A、B两种液体组成,其中一种液体是本胶,另一种液体是硬化剂,两种液体相互混合才能产生固化作用,是常温硬化胶的一种。市场上常见的双组份胶黏剂是双组份环氧树脂胶黏剂,具有快干特性,A、B两种液体混合后,25°时5分钟即干透,温度越高干透时间越短。市场上出售的双组份胶黏剂是两种液体采用不同的包装瓶独立存放,使用前分别挤出一定分量后搅拌均匀才可以使用。由于使用者采用的搅拌器具各式各样,搅拌方法和时间也不同,搅拌均匀度千差万别,必然影响黏结效果。近几年来,人们设计制造了一种包装瓶,将A、B两种液体分别容纳在同一个包装瓶内两个并列的瓶体内,两个瓶体的瓶颈共同形成一个带外螺纹的圆柱形出胶嘴,然后采用静态混合管的螺纹孔与圆柱形出胶嘴的外螺纹配合联接,将A、B两种液体同时推挤到静态混合管内进行静态混合。目前市场上的静态混合管用于双组份胶黏剂的A、B两种液体的混合。静态混合管无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提高双组份胶黏剂混合效果的静态混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混合管包括圆柱(3)、混合管(6)、中聚胶锥管(10)、出胶管(11)、下聚胶锥管(13)和混合机构(14);/n所述的圆柱(3)的顶端中央设有与双组份胶黏剂瓶体(21)的下端一体成型的圆柱形出胶嘴(22)上的外螺纹(23)配合联接的螺纹孔(2),螺纹孔(2)的孔底中央设有圆通孔(1),圆通孔(1)的底端开口的壁厚周圈向下延伸形成混合管(6),混合管(6)与螺纹孔(2)之间通过圆通孔(1)相通,混合管(6)的内径与圆通孔(1)的内径相同但小于螺纹孔(2)的内径,混合管(6)的底端向下延伸形成上大下小的中聚胶锥管(10),中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提高双组份胶黏剂混合效果的静态混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混合管包括圆柱(3)、混合管(6)、中聚胶锥管(10)、出胶管(11)、下聚胶锥管(13)和混合机构(14);
所述的圆柱(3)的顶端中央设有与双组份胶黏剂瓶体(21)的下端一体成型的圆柱形出胶嘴(22)上的外螺纹(23)配合联接的螺纹孔(2),螺纹孔(2)的孔底中央设有圆通孔(1),圆通孔(1)的底端开口的壁厚周圈向下延伸形成混合管(6),混合管(6)与螺纹孔(2)之间通过圆通孔(1)相通,混合管(6)的内径与圆通孔(1)的内径相同但小于螺纹孔(2)的内径,混合管(6)的底端向下延伸形成上大下小的中聚胶锥管(10),中聚胶锥管(10)的底端向下延伸形成出胶管(11),出胶管(11)的底端向下延伸形成上大下小的下聚胶锥管(13),出胶口(12)设置在下聚胶锥管(13)的底端;
所述的混合管(6)的左右两端的内壁沿轴向分别设有导向槽(7);
所述的混合机构(14)包括套筒(9),套筒(9)内的顶端开口设有一体成型的、上大下小的上聚胶锥管(4),上聚胶锥管(4)与套筒(9)的顶端齐平,套筒(9)内的筒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凯琳
申请(专利权)人:童凯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