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双色横条、反面双色菱形格且穿着舒适的针织上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1737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正面双色横条、反面双色菱形格且穿着舒适的针织上衣,包括上衣本体,上衣本体由多块针织面料拼接而成,针织面料包括面层、底层以及连接面层与底层的连接纱,多块针织面料包括前衣片、后衣片、左袖片、右袖片、第一侧拼片以及第二侧拼片,左袖片包括对应手肘上部设置的第一袖片和对应手肘的下部设置的第二袖片,右袖片包括对应手肘上部设置的第三袖片和对应手肘的下部设置的第四袖片,第二袖片包括拼接的第二前袖片和第二后袖片,第四袖片包括拼接的第四前袖片和第四后袖片,第二前袖片、第四前袖片、第一侧拼片以及第二侧拼片中针织面料的底层位于所述上衣本体的外侧,前衣片、后衣片、第一袖片、第二后袖片、第三袖片以及第四后袖片中针织面料的底层位于所上衣本体的内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视觉效果佳、穿着舒适、保型性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正面双色横条、反面双色菱形格且穿着舒适的针织上衣
本技术涉及一种正面双色横条、反面双色菱形格且穿着舒适的针织上衣。
技术介绍
针织面料是由线圈相互串套连接而成,其结构特点决定了针织类服装具有极好的弹性舒适性。近些年,针织材料迅速发展成为运动服装领域的主力材料。对于运动针织上衣品类,棉涤夹丝布以其挺括有型,塑形效果好等特点,近几年已取代毛圈布占据了主流消费市场,各运动品牌如阿迪达斯、耐克、李宁、安踏等均在针织上衣品类中大量使用棉涤夹丝布,以净色为主,辅以色纱织造产生的麻灰效果,外观平整光洁。目前市场上主流的针织上衣材料主要通过如下方案来实现:1、采用针织大圆机搭配精梳棉纱+涤纶有色丝通过纬编织造的方案,织造获得胚布后套染棉获得净色效果。2、采用针织大圆机搭配色纺精梳棉纱+涤纶有色丝通过纬编织造的方案,不经过染色,坯布具有花灰效果,定型后获得成品。由两种方案获得的成品均挺括有型不软塌,塑形效果好,且布面平整光洁,克重一般在250g-330g之间。近年来,各大运动品牌大量使用净色棉涤夹丝布,以黑色、白色为主,使得终端呈现的商品在视觉效果上同质化严重,无法满足青年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另外,夹丝布易出现起毛起球,不利于品牌形象的提升,且易起皱变形,降低穿着中的美感。具有花灰效果的棉涤夹丝布是经散纤维染色或棉条染色后获得有色棉纤维,不同颜色的棉纤维或棉条按一定比例混合纺纱,获得具有花灰效果的精梳棉纱,再搭配相近颜色的涤纶长丝织造而成。由于棉纤维经染色后再进行清棉、梳棉、混棉,生产周期较长,且原料损耗大,成本较高。<br>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视觉效果佳、穿着舒适、保型性好的正面双色横条、反面双色菱形格且穿着舒适的针织上衣。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正面双色横条、反面双色菱形格且穿着舒适的针织上衣,包括上衣本体,上衣本体由多块针织面料拼接而成,针织面料包括面层、底层以及连接面层与底层的连接纱,以上衣本体靠近人体的一侧为内,相对的另一侧为外,多块针织面料包括前衣片、后衣片、左袖片、右袖片、第一侧拼片以及第二侧拼片,左袖片包括对应手肘上部设置的第一袖片和对应手肘的下部设置的第二袖片,右袖片包括对应手肘上部设置的第三袖片和对应手肘的下部设置的第四袖片,第二袖片包括拼接的第二前袖片和第二后袖片,第四袖片包括拼接的第四前袖片和第四后袖片,第一侧拼片设置在前衣片与后衣片之间且从所述上衣本体的腋下部位向下延伸,第二侧拼片设置在前衣片与后衣片之间且从所述上衣本体的腋下部位向下延伸,第一侧拼片与第二侧拼片分设在所述上衣本体的左右两侧,第二前袖片、第四前袖片、第一侧拼片以及第二侧拼片中针织面料的底层位于所述上衣本体的外侧,前衣片、后衣片、第一袖片、第二后袖片、第三袖片以及第四后袖片中针织面料的底层位于所上衣本体的内侧,所述面层由第一种颜色的第一纱线和第二种颜色的第二纱线以纬平针组织交织而成,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交替排布,所述底层由第三种颜色的第三纱线和第四种颜色的纱线交织而成并在所述底层上形成由第三纱线交织的第一菱形格和由第四纱线交织的第二菱形格,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以及第四纱线均为涤纶纱线,在所述面层和底层均以衬纬组织的方式衬入衬纬纱。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连接纱以集圈的方式分别与所述面层和所述底层交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纱线为阳离子涤纶花灰纱,规格为125D/120F,所述第二纱线为阳离子涤纶舞龙纱,规格为125D/144F,所述第三纱线为阳离子涤纶纱线,规格为100D/144F,所述第四纱线为涤纶纱线,规格为100D/96F,所述连接纱为涤纶纱线,规格为50D/36F,所述衬纬纱为涤纶纱线,规格为150D/96F。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后,针织面料的面层呈现双色横条,针织面料的底层呈现双色菱形格,同一种针织面料采用不同的朝向拼接成上衣本体,即节省开发成本,又能够赋予针织上衣独特的视觉效果,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同时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以及第四纱线采用涤纶纱线,比棉类针织上衣成本更低,且染色性能好,上色鲜艳,色牢度好,且还具备棉类材质难以达到的优良抗皱性,穿着保形性好,通过衬纬纱能够对面层线圈和底层线圈进行一定的限制,降低起毛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底层的结构简图。图4为本技术中面层的结构简图。图5为本技术中面层的组织结构示意图。图中:上衣本体10前衣片11后衣片21第一袖片32第二前袖片43第二后袖片44第三袖片31第四前袖片41第四后袖片42第一侧拼片51第二侧拼片52第一横条61第二横条62第一菱形格71第二菱形格7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参照图1至图5,正面双色横条、反面双色菱形格且穿着舒适的针织上衣,包括上衣本体10,上衣本体10由多块针织面料拼接而成,针织面料包括面层、底层以及连接面层与底层的连接纱,以上衣本体10靠近人体的一侧为内,相对的另一侧为外。多块针织面料包括前衣片11、后衣片21、左袖片、右袖片、第一侧拼片51以及第二侧拼片52,左袖片包括对应手肘上部设置的第一袖片32和对应手肘的下部设置的第二袖片,右袖片包括对应手肘上部设置的第三袖片31和对应手肘的下部设置的第四袖片。第二袖片包括拼接的第二前袖片43和第二后袖片44,第四袖片包括拼接的第四前袖片41和第四后袖片42,第一侧拼片51设置在前衣片11与后衣片21之间且从所述上衣本体10的腋下部位向下延伸,第二侧拼片52设置在前衣片11与后衣片21之间且从所述上衣本体10的腋下部位向下延伸,第一侧拼片51与第二侧拼片52分设在所述上衣本体10的左右两侧,第二前袖片43、第四前袖片41、第一侧拼片51以及第二侧拼片52中针织面料的底层位于所述上衣本体10的外侧,也即在加工时,将作为第二前袖片43、第四前袖片41、第一侧拼片51以及第二侧拼片52的针织面料的底层朝外侧进行缝接。前衣片11、后衣片21、第一袖片32、第二后袖片44、第三袖片31以及第四后袖片42中针织面料的底层位于所上衣本体10的内侧,也即在加工时,将作为前衣片11、后衣片21、第一袖片32、第二后袖片44、第三袖片31以及第四后袖片42的针织面料的底层朝内进行缝接。所述面层由第一种颜色的第一纱线和第二种颜色的第二纱线以纬平针组织交织而成,第一种颜色和第二种颜色不同,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交替排布形成间隔排布的第一横条61和第二横条62。所述底层由第三种颜色的第三纱线和第四种颜色的纱线交织而成并在所述底层上形成由第三纱线交织的第一菱形格71和由第四纱线交织的第二菱形格72,第三种颜色和第四种颜色不同。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以及第四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正面双色横条、反面双色菱形格且穿着舒适的针织上衣,包括上衣本体,上衣本体由多块针织面料拼接而成,针织面料包括面层、底层以及连接面层与底层的连接纱,以上衣本体靠近人体的一侧为内,相对的另一侧为外,其特征在于:多块针织面料包括前衣片、后衣片、左袖片、右袖片、第一侧拼片以及第二侧拼片,左袖片包括对应手肘上部设置的第一袖片和对应手肘的下部设置的第二袖片,右袖片包括对应手肘上部设置的第三袖片和对应手肘的下部设置的第四袖片,第二袖片包括拼接的第二前袖片和第二后袖片,第四袖片包括拼接的第四前袖片和第四后袖片,第一侧拼片设置在前衣片与后衣片之间且从所述上衣本体的腋下部位向下延伸,第二侧拼片设置在前衣片与后衣片之间且从所述上衣本体的腋下部位向下延伸,第一侧拼片与第二侧拼片分设在所述上衣本体的左右两侧,第二前袖片、第四前袖片、第一侧拼片以及第二侧拼片中针织面料的底层位于所述上衣本体的外侧,前衣片、后衣片、第一袖片、第二后袖片、第三袖片以及第四后袖片中针织面料的底层位于所上衣本体的内侧,所述面层由第一种颜色的第一纱线和第二种颜色的第二纱线以纬平针组织交织而成,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交替排布,所述底层由第三种颜色的第三纱线和第四种颜色的纱线交织而成并在所述底层上形成由第三纱线交织的第一菱形格和由第四纱线交织的第二菱形格,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以及第四纱线均为涤纶纱线,在所述面层和底层均以衬纬组织的方式衬入衬纬纱。/n...

【技术特征摘要】
1.正面双色横条、反面双色菱形格且穿着舒适的针织上衣,包括上衣本体,上衣本体由多块针织面料拼接而成,针织面料包括面层、底层以及连接面层与底层的连接纱,以上衣本体靠近人体的一侧为内,相对的另一侧为外,其特征在于:多块针织面料包括前衣片、后衣片、左袖片、右袖片、第一侧拼片以及第二侧拼片,左袖片包括对应手肘上部设置的第一袖片和对应手肘的下部设置的第二袖片,右袖片包括对应手肘上部设置的第三袖片和对应手肘的下部设置的第四袖片,第二袖片包括拼接的第二前袖片和第二后袖片,第四袖片包括拼接的第四前袖片和第四后袖片,第一侧拼片设置在前衣片与后衣片之间且从所述上衣本体的腋下部位向下延伸,第二侧拼片设置在前衣片与后衣片之间且从所述上衣本体的腋下部位向下延伸,第一侧拼片与第二侧拼片分设在所述上衣本体的左右两侧,第二前袖片、第四前袖片、第一侧拼片以及第二侧拼片中针织面料的底层位于所述上衣本体的外侧,前衣片、后衣片、第一袖片、第二后袖片、第三袖片以及第四后袖片中针织面料的底层位于所上衣本体的内侧,所述面层由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卫程熙徐中印伍嫣王鸿达马冬冬
申请(专利权)人:柯林福建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