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盆栽群组自动称重补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1637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盆栽群组自动称重补灌系统,包括称重系统、自动灌溉系统、光照补充系统和农药雾化系统;所述称重系统包括自行走吊架、盆栽群组和吊称,所述自动灌溉系统包括电磁阀、进水软管和灌滴滴头,所述光照补充系统包括LED灯、条状灯盘和光敏模块,农药雾化系统包括混药筒、搅拌器、水管、药斗、混药管、阀门和雾化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批量大体积盆钵自动称重,并根据称重结果控制灌溉系统进行自动补灌等工作,在达到作物需水量试验要求的同时,节约了劳动力成本,且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盆栽群组自动称重补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盆栽群组自动称重补灌系统。
技术介绍
作物需水量的直接测定方法通常采用蒸渗仪法,但蒸渗仪存在体积较大、不能移动、造价昂贵等弊端,为此,研究者选用体积较小的盆钵进行单株或群体作物需水量研究。盆栽试验方法是一种用盆钵栽培技术进行农业科学试验的方法,不仅廉价,而且体积相对蒸渗仪更小,便于移动称重以确定作物蒸发蒸腾量,是进行单株或群体作物需水过程及调控技术研究的常用设施。但是,通常试验所用盆栽体积较小,根系生长受到限制,与实际偏差较大;若盆钵体积过大,土体重量增大,给称重带来困扰的同时,增加了人工成本,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盆栽群组自动称重补灌系统。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盆栽群组自动称重补灌系统,包括称重系统、自动灌溉系统、光照补充系统和农药雾化系统;所述称重系统包括自行走吊架、盆栽群组和吊称,所述自行走吊架上通过挂钩挂有若干所述吊称,每个所述吊称上均挂有一个铁皮桶,若干所述铁皮桶组成所述盆栽群组,所述吊称内安装有吊称用的重量传感器,在重量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CAN线连接着中央决策模块,所述中央决策模块通过CAN线还连接着所述自动灌溉系统;所述自动灌溉系统包括电磁阀、进水软管和灌滴滴头,所述进水软管的进水端连接在灌溉网支路上,在所述进水软管上等距离的位置安装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另一端上安装有所述电磁阀,在所述电磁阀的出口处安装有灌滴滴头,所述电磁阀通过CAN线连接着所述中央决策模块,在所述进水软管的一侧上安装有一肥料均衡器,所述肥料均衡器的出料端上设有一个手动阀门,所述手动阀门的出口与进水软管的分支连接;所述光照补充系统包括LED灯、条状灯盘和光敏模块,所述LED灯安装在所述条状灯盘上,在条状灯盘的开关上通过CAN线连接着所述中央决策模块,在所述自行走吊架上安装着若干所述光敏模块,所述光敏模块通过CAN线连接着所述中央决策模块;农药雾化系统包括混药筒、搅拌器、水管、药斗、混药管、阀门和雾化器,所述雾化器通过螺丝安装在所述自行走吊架的中部,在所述雾化器的喷口安装处设有三个喷口,相邻两个喷口之间的夹角为600-900在所述搅拌器的进水口处通过螺管接头连接着所述水管,所述混药筒放置在适当的位置,所述搅拌器套装在混药筒上,在所述混药筒的侧面设置有斜向的所述药斗,所述混药筒上盖处与搅拌器的上端密封连接,在所述混药筒的底部设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另一端连接着混药管,混药管的上端连接着灌溉网的支管,在混药管的出口处设有阀门,在阀门的出口处通过管道连接着雾化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自行走吊架包括框架、吊架、自行走部,框架安装在地面上,在框架的两侧设有行走轨道,自行走部分别设置在行走轨道内,在两个自行走部的上方焊接有吊架,在自行走部内安装有驱动电机和滚轮。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铁皮桶分为内桶和外桶,外桶上边缘安装铁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手动阀门和进水软管的分支连接处采用铁丝进行固定。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肥料均衡器包括桶体、筛筒、电机和刀片,在桶体中部通过支架安装有筛筒,在筛筒的正下方安装有电机,在筛筒的内部安装有刀片,电机的输出端安装在刀片中部的安装孔上并通过金属卡环进行相互固定。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条状灯盘内内置有LED灯条和电源装置,电源装置上连接着开关。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药斗和混药管上均刻有刻度。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出液管与水平面之间呈80-150夹角。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混药管为玻璃材质,在底部设有出水口,在出水口上安装着水泵。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筛筒的筛孔在0.1mm-0.5mm之间。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可实现批量大体积盆钵自动称重,并根据称重结果控制灌溉系统进行自动补灌等工作,在达到作物需水量试验要求的同时,节约了劳动力成本,且省时省力。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补光和喷洒农药。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前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动灌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光照补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农药雾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肥料均衡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筛筒的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3中细软管与收卷辊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混合灯照的灯盘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自行走吊架-1;盆栽群组-2;吊称-3;铁皮桶-4;中央决策模块-5;框架-1.1;吊架-1.2;自行走部-1.3;电磁阀-10;进水软管-11;灌滴滴头-12;肥料均衡器-13;LED灯-20;条状灯盘-21;光敏模块-22;混药筒-30;搅拌器-31;水管-32;药斗-33;混药管-34;阀门-35;雾化器-36;桶体-13.1、筛筒-13.2、电机-13.3;刀片-13.4;细软管-40;收卷电机-41。紫外灯-50;红外灯-5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一种盆栽群组自动称重补灌系统,包括称重系统、自动灌溉系统、光照补充系统和农药雾化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称重系统包括自行走吊架1、盆栽群组2和吊称3,所述自行走吊架1上通过挂钩挂有若干所述吊称3,每个所述吊称3上均挂有一个铁皮桶4,若干所述铁皮桶4组成所述盆栽群组2,所述吊称3内安装有吊称用的重量传感器,在重量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CAN线连接着中央决策模块5,所述中央决策模块5通过CAN线还连接着所述自动灌溉系统;所述铁皮桶4分为内桶和外桶,外桶上边缘安装铁环。如图3所示,所述自动灌溉系统包括电磁阀10、进水软管11和灌滴滴头12,所述进水软管11的进水端连接在灌溉网支路上,在所述进水软管11上等距离的位置安装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另一端上安装有所述电磁阀10,在所述电磁阀10的出口处安装有灌滴滴头12,所述电磁阀10通过CAN线连接着所述中央决策模块5,在所述进水软管11的一侧上安装有一肥料均衡器13,所述肥料均衡器13的出料端上设有一个手动阀门,所述手动阀门的出口与进水软管11的分支连接;所述手动阀门和进水软管11的分支连接处采用铁丝进行固定,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固定,但需要好拆卸,由于软管在使用过程会出现管口裂开的现象,由于肥料均衡器13的位置比较高,一般都是在地面上将肥料处理完后再安装上去,然后打开加水,打开手动阀门,肥水进入到水软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盆栽群组自动称重补灌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称重系统、自动灌溉系统、光照补充系统和农药雾化系统;/n所述称重系统包括自行走吊架(1)、盆栽群组(2)和吊称(3),所述自行走吊架(1)上通过挂钩挂有若干所述吊称(3),每个所述吊称(3)上均挂有一个铁皮桶(4),若干所述铁皮桶(4)组成所述盆栽群组(2),所述吊称(3)内安装有吊称用的重量传感器,在重量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CAN线连接着中央决策模块(5),所述中央决策模块(5)通过CAN线还连接着所述自动灌溉系统;/n所述自动灌溉系统包括电磁阀(10)、进水软管(11)和灌滴滴头(12),所述进水软管(11)的进水端连接在灌溉网支路上,在所述进水软管(11)上等距离的位置安装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另一端上安装有所述电磁阀(10),在所述电磁阀(10)的出口处安装有灌滴滴头(12),所述电磁阀(10)通过CAN线连接着所述中央决策模块(5),在所述进水软管(11)的一侧上安装有一肥料均衡器(13),所述肥料均衡器(13)的出料端上设有一个手动阀门,所述手动阀门的出口与进水软管(11)的分支连接;/n所述光照补充系统包括LED灯(20)、条状灯盘(21)和光敏模块(22),所述LED灯(20)安装在所述条状灯盘(21)上,在条状灯盘(21)的开关上通过CAN线连接着所述中央决策模块(5),在所述自行走吊架(1)上安装着若干所述光敏模块(22),所述光敏模块(22)通过CAN线连接着所述中央决策模块(5);/n农药雾化系统包括混药筒(30)、搅拌器(31)、水管(32)、药斗(33)、混药管(34)、阀门(35)和雾化器(36),所述雾化器(36)通过螺丝安装在所述自行走吊架(1)的中部,在所述雾化器(36)的喷口安装处设有三个喷口,相邻两个喷口之间的夹角为6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盆栽群组自动称重补灌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称重系统、自动灌溉系统、光照补充系统和农药雾化系统;
所述称重系统包括自行走吊架(1)、盆栽群组(2)和吊称(3),所述自行走吊架(1)上通过挂钩挂有若干所述吊称(3),每个所述吊称(3)上均挂有一个铁皮桶(4),若干所述铁皮桶(4)组成所述盆栽群组(2),所述吊称(3)内安装有吊称用的重量传感器,在重量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CAN线连接着中央决策模块(5),所述中央决策模块(5)通过CAN线还连接着所述自动灌溉系统;
所述自动灌溉系统包括电磁阀(10)、进水软管(11)和灌滴滴头(12),所述进水软管(11)的进水端连接在灌溉网支路上,在所述进水软管(11)上等距离的位置安装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另一端上安装有所述电磁阀(10),在所述电磁阀(10)的出口处安装有灌滴滴头(12),所述电磁阀(10)通过CAN线连接着所述中央决策模块(5),在所述进水软管(11)的一侧上安装有一肥料均衡器(13),所述肥料均衡器(13)的出料端上设有一个手动阀门,所述手动阀门的出口与进水软管(11)的分支连接;
所述光照补充系统包括LED灯(20)、条状灯盘(21)和光敏模块(22),所述LED灯(20)安装在所述条状灯盘(21)上,在条状灯盘(21)的开关上通过CAN线连接着所述中央决策模块(5),在所述自行走吊架(1)上安装着若干所述光敏模块(22),所述光敏模块(22)通过CAN线连接着所述中央决策模块(5);
农药雾化系统包括混药筒(30)、搅拌器(31)、水管(32)、药斗(33)、混药管(34)、阀门(35)和雾化器(36),所述雾化器(36)通过螺丝安装在所述自行走吊架(1)的中部,在所述雾化器(36)的喷口安装处设有三个喷口,相邻两个喷口之间的夹角为600-900,在所述搅拌器(31)的进水口处通过螺管接头连接着所述水管(32),所述混药筒(30)放置在适当的位置,所述搅拌器(31)套装在混药筒(30)上,在所述混药筒(30)的侧面设置有斜向的所述药斗(33),所述混药筒(30)上盖处与搅拌器(31)的上端密封连接,在所述混药筒(30)的底部设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另一端连接着混药管(34),混药管(34)的上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浩王广帅宁慧峰高阳李欢欢李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