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山区底层生物采集网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1606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山区底层生物采集网框架结构,包括采集网框架,采集网框架呈槽型结构,采集网框架包括两个侧框架,以侧框架作为采集网框架的支撑边,侧框架的前端呈圆弧形,侧框架的前端与侧框架的底面形成一个平滑过渡的弧形面,侧框架的后端的棱角边缘处经圆角处理;侧框架的上下板之间设有加强板,两个侧框架通过三块联接板连接,两个侧框架之间还设有一网口上纲支架,侧框架的上下钢板之间还设有网口侧纲支架,网口上纲支架和网口侧纲支架构成一U型架,U型架位于采集网框架的前端。通过两个侧框架降低采集网具与海底接触面积,方便越障、提高底层生物采集成功率,可以适应不同海洋底质环境的底层生物采样并良好的保护底质环境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山区底层生物采集网框架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中的底层生物采集网框架结构,特别是一种海山区底层生物资源的采集网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海山生态系统特征研究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加强海山区生物资源调查,分析海山区底层生物物种组成、丰度与生物量,为支撑未来我国深远海资源合理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目前采集海洋底层生物时通常采用采泥器、阿氏拖网、底层拖网、载人深潜器、无人深潜器。但是采泥器仅适用于微型、小型生物的采集。依托载人深潜器、无人深潜器等平台的采样和作业方法成本较高、操作复杂,且在水下速度较慢,更适合直接进行海洋底层生命现象的观察,不适合游泳生物的采样。阿氏拖网是海洋底层生物调查的常规方法,普遍用于浅海的生物采样,也逐渐地用于深海生物的采样。但在海底地形比较复杂的海山区域底层生物采样时,阿氏拖网网口为框架型结构,与海底的接触面广,特别在底质环境较差的海山区拖曳过程中,易会对海山区底质环境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容易造成网具与礁石等钩挂,造成破损或丢网等事故,影响调查正常开展。海山区底质环境和生物群落复杂,在海山区底层生物资源进行采样调查中由于缺乏专业的取样采集网具,无法有效地开展海山区底层生物样品采集。如何快速、方便和有效地对海山底层生物进行调查采样,获得第一手的海洋底层生物科学研究样品,成为了当务之急。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态系统科学调查”项目也将海山区游泳动物调查作为重要研究内容进行专题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海山底层生物资源采集网框架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海山区底层生物采集网框架结构,包括采集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网框架呈槽型结构,所述采集网框架包括两个侧框架,以所述侧框架作为所述采集网框架的支撑边,所述侧框架的前端呈圆弧形,所述侧框架的前端与所述侧框架的底面形成一个平滑过渡的弧形面,所述侧框架的后端的棱角边缘处经圆角处理;所述侧框架的上下板之间设有加强板,两个侧框架通过三块联接板连接,所述两个侧框架之间还设有一网口上纲支架,所述侧框架的上下钢板之间还设有网口侧纲支架,所述网口上纲支架和网口侧纲支架构成一U型架,所述U型架位于采集网框架的前端。本专利技术优化了结构,通过两个侧框架具有降低采集网具与海底接触面积,方便越障、提高底层生物采集成功率,可以适应不同海洋底质环境的底层生物采样并良好的保护底质环境的优点。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海洋底层资源采集网框架结构,该结构可根据调查需要搭载不同的采样网具,可不受限于生物资源采集。采集装置侧框架的前段采用了圆弧形结构,形成一个平滑过渡的弧形面,适用于底层生物资源采样,具有较好的通过性、不破坏底质生态环境的优点。由于通过使用该装置的采集网,网口部分除下纲外主要通过与框架结构固定,使调查渔具网口扩张面积稳定,便于规范评估采集区域的资源丰度和生物量,另调查网下纲呈自然调节状态,可根据调查要求与调查对象,调整下纲与底层的接触要求,配置特殊的下纲结构,有效提高采集底层生物资源成功率高,可以解决现有采样工具底层生物资源采集成功率低的问题。进一步优选,所述侧框架的前端圆弧顶部设有曳纲拉环。用于连接曳纲。进一步优选,所述三块联接板中位于后侧的联接板上设有倒式拉环。当采集装置网被障碍物阻挡时,可通过牵引倒式拉环使采集装置网倾斜退出障碍物。进一步优选,所述侧框架为钢板框架结构,所述侧框架的高度为1m,所述侧框架的长为3m,所述侧框架的钢板厚度为1cm,所述侧框架的钢板宽度10cm。进一步优选,两个侧框架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m,所述联接板为槽钢,所述槽钢的高度为5cm。进一步优选,所述采集网框架内固定有采集网网具,所述采集网网具的上纲固定在所述网口上纲支架上,所述采集网网具的侧纲固定在所述网口侧纲支架上。采集网网具可根据调查取样的规范和要求进行配置。进一步优选,所述网口上纲支架和所述网口侧纲支架均由圆钢制成,所述圆钢的直径为3cm。进一步优选,所述侧框架可以是中空型浮筒结构或采用高强度PVC管材。在表层、中层水域拖网作业能够增加浮力。进一步优选,所述联接板上可以固定浮力板或者耐压塑料浮子等浮力材料。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加浮力,使本专利技术能够用于表层或者中层水域。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采集网框架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采集网整体示意图;附图3是采集网框架的正视图;附图4是采集网框架的右视图;附图5是采集网框架的俯视图。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1.侧框架,2.加强板,3.曳纲拉环,4.网口上纲支架,5.网口侧纲支架,6.联接板,7.倒式拉环,8.采集网网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请参照附图1-图5,一种海山区底层生物采集网框架结构,包括采集网框架,其特征在于,采集网框架呈槽型结构,采集网框架包括两个侧框架1,以侧框架作为采集网框架的支撑边,侧框架的前端呈圆弧形,侧框架的前端与侧框架的底面形成一个平滑过渡的弧形面,侧框架的后端的棱角边缘处经圆角处理;侧框架的上下板之间设有加强板2,两个侧框架通过三块联接板6连接,两个侧框架之间还设有一网口上纲支架4,侧框架的上下钢板之间还设有网口侧纲支架5,网口上纲支架和网口侧纲支架构成一U型架,U型架位于采集网框架的前端。本专利技术优化了结构,通过两个侧框架具有降低采集网具与海底接触面积,方便越障、提高底层生物采集成功率,可以适应不同海洋底质环境的底层生物采样并良好的保护底质环境的优点。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海洋底层资源采集网框架结构,该结构可根据调查需要搭载不同的采样网具,可不受限于生物资源采集。采集装置侧框架的前段采用了圆弧形结构,形成一个平滑过渡的弧形面,适用于底层生物资源采样,具有较好的通过性、不破坏底质生态环境的优点。由于通过使用该装置的采集网,网口部分除下纲外主要通过与框架结构固定,使调查渔具网口扩张面积稳定,便于规范评估采集区域的资源丰度和生物量,另调查网下纲呈自然调节状态,可根据调查要求与调查对象,调整下纲与底层的接触要求,配置特殊的下纲结构,有效提高采集底层生物资源成功率高,可以解决现有采样工具底层生物资源采集成功率低的问题。进一步优选,侧框架的前端圆弧顶部设有曳纲拉环3。用于连接曳纲。进一步优选,三块联接板中位于后侧的联接板上设有倒式拉环7。当采集装置网被障碍物阻挡时,可通过牵引倒式拉环使采集装置网倾斜退出障碍物。进一步优选,侧框架为钢板框架结构,侧框架的高度为1m,侧框架的长为3m,侧框架的钢板厚度为1cm,侧框架的钢板宽度10cm。进一步优选,两个侧框架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m,联接板为槽钢,槽钢的高度为5cm。进一步优选,采集网框架内固定有采集网网具8,采集网网具的上纲固定在网口上纲支架上,采集网网具的侧纲固定在网口侧纲支架上。采集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山区底层生物采集网框架结构,包括采集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网框架呈槽型结构,所述采集网框架包括两个侧框架,以所述侧框架作为所述采集网框架的支撑边,所述侧框架的前端呈圆弧形,所述侧框架的前端与所述侧框架的底面形成一个平滑过渡的弧形面,所述侧框架的后端的棱角边缘处经圆角处理;/n所述侧框架的上下板之间设有加强板,两个侧框架通过三块联接板连接,所述两个侧框架之间还设有一网口上纲支架,所述侧框架的上下钢板之间还设有网口侧纲支架,所述网口上纲支架和网口侧纲支架构成一U型架,所述U型架位于采集网框架的前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山区底层生物采集网框架结构,包括采集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网框架呈槽型结构,所述采集网框架包括两个侧框架,以所述侧框架作为所述采集网框架的支撑边,所述侧框架的前端呈圆弧形,所述侧框架的前端与所述侧框架的底面形成一个平滑过渡的弧形面,所述侧框架的后端的棱角边缘处经圆角处理;
所述侧框架的上下板之间设有加强板,两个侧框架通过三块联接板连接,所述两个侧框架之间还设有一网口上纲支架,所述侧框架的上下钢板之间还设有网口侧纲支架,所述网口上纲支架和网口侧纲支架构成一U型架,所述U型架位于采集网框架的前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山区底层生物采集网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框架的前端圆弧顶部设有曳纲拉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山区底层生物采集网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块联接板中位于后侧的联接板上设有倒式拉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山区底层生物采集网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框架为钢板框架结构,所述侧框架的高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健黄洪亮李灵智杨嘉樑屈泰春饶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