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二化螟盘绒茧蜂的室内繁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1605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化螟盘绒茧蜂的室内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室内,将处于4‑5龄的二化螟幼虫置入寄生试管中,再放入雌雄比为2:1、共三只二化螟盘绒茧蜂,放入营养液后将寄生试管口封口,并用黑布将寄生试管遮盖,寄生6‑12小时;(2)将寄生后的二化螟从试管中取出,然后放入未寄生的二化螟,重复此步骤至二化螟盘绒茧蜂完全死亡;(3)将取出的已被寄生的二化螟分组放置于饲养瓶中,底部放置二化螟人工饲料,用黑布封住饲养瓶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可有效寄生二化螟,单头寄生比例可达90%以上,结茧率最高可达100%,有助于二化螟盘绒茧蜂种群数量的繁殖扩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化螟盘绒茧蜂的室内繁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化螟盘绒茧蜂的室内繁殖方法。
技术介绍
水稻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隶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oidea,禾草螟属Chilo,是世界上螟蛾科钻茎害虫中危害最为严重且分布最广的常发性害虫之一。水稻二化螟在我国一年发生1-5代不等,主要以滞育老熟幼虫在稻桩或一些禾本科的杂草中越冬。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栽培方式和种植品种的改变,加之不合理的施用化学农药,使水稻二化螟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为害日趋严重,并在全国一些稻区造成水稻的大量减产。因此,对于水稻二化螟种群数量逐渐回升以及该虫对常用农药的抗药性这一现状值得我们关注。从植物保护的角度看,有害生物危害和化学农药不合理的大量使用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而生物防治虽然在防治初期的效果不如化学农药有效、快速,但其具有稳定、经济、长效和相对安全的特点,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防治病、虫、草害的重要手段之一,起着除害增产、保护生态平衡、减轻环境污染的作用。近年来,生物防治技术手段得到了长足发展。利用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以及大规模释放天敌,特别是利用害虫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天敌,协同对害虫进行综合控制,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我国近年来利用天敌控制害虫,如利用赤眼蜂、丽蚜小蜂、捕食螨、瓢虫、寄生蝇等天敌防治玉米螟、松毛虫、棉铃虫、粉虱、叶螨、蚜虫等害虫都取得了成功。此外,为了弥补一些外来有害生物在我国缺乏有效天敌的情况,我国已从国外引进天敌300余种,对这些害虫的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二化螟盘绒茧蜂Cotesiachilonis(Munakata)属膜翅目(Hymenoptera),茧蜂科(Braconidae),盘绒茧蜂属(Cotesia),是水稻二化螟的重要寄生蜂。该寄生蜂寄主专化型强,对各代二化螟幼虫均有较高的寄生率,特别是对越冬代二化螟幼虫的寄生率通常高达90%以上,是二化螟幼虫期的优势种天敌,对二化螟田间种群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根据国内外文献记载和各地普查的情况统计,国内二化螟盘绒茧蜂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和湖南一带;国外主要分布于日本、印度尼西亚和朝鲜等地。二化螟盘绒茧蜂作为二化螟幼虫期的内寄生性优势寄生蜂,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重要天敌昆虫,而该寄生蜂室内单虫寄生饲养技术至今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二化螟盘绒茧蜂快速繁殖的二化螟盘绒茧蜂的室内繁殖饲养的单虫寄生方法。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二化螟盘绒茧蜂的室内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室内,将处于4-5龄的二化螟幼虫置入寄生试管中,再放入雌雄比为为2:1、共三只二化螟盘绒茧蜂,放入营养液后将寄生试管口封口,并用黑布将寄生试管遮盖,寄生6-12小时,所述寄生时间优选为6小时;(2)将寄生后的二化螟从试管中取出,然后放入未寄生的二化螟,重复此步骤至二化螟盘绒茧蜂完全死亡;(3)将取出的已被寄生的二化螟分组放置于饲养瓶中,底部放置二化螟人工饲料,用黑布封住饲养瓶口。所述二化螟盘绒茧蜂室内繁殖饲养的单虫寄生方法,在寄生过程中对二化螟盘绒茧蜂进行合并,并在相同的寄生环境条件下采取相同的寄生比例及寄生方法,达到多次寄生效果,从而快速繁殖二化螟盘绒茧蜂。进一步的,部分盘绒茧蜂死亡可将不同试管内存活的二化螟盘绒茧蜂进行合并,以保证每试管中含有2雌1雄共3头盘绒茧蜂。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营养液为蜂蜜水,所述蜂蜜水浸润到棉线中,将棉线置入寄生试管的试管壁上。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室内温度维持在27±1℃,光暗比为16:8,光强1200lux。进一步的,所述饲养瓶中同时放入吸水纸防止湿度过高。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二化螟盘绒茧蜂室内繁殖饲养的单虫寄生方法,可有效寄生二化螟,单头寄生比例可达90%以上,结茧率最高可达100%,有助于二化螟盘绒茧蜂种群数量的繁殖扩增,且相对于其他方法,本寄生方法更加高效易行,是保存蜂种和寄生蜂种群规模化繁殖的重要途径,对二化螟盘绒茧蜂的各种生物学研究以及在生物防治的实际推广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的重要内容。附图说明图1单头二化螟试管寄生饲养示意图;图2被寄生后二化螟饲养示意图;图3自制吸虫管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所述的二化螟盘绒茧蜂的室内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已有的二化螟盘绒茧蜂蜂茧放置于22*74mm规格的试管中,每个试管放置单头被寄生二化螟所出的蜂茧且用塞子1封口,并置于光暗比16:8,温度27±1℃,湿度75%,光强1200lux的室内环境条件下饲养,二化螟盘绒茧蜂通常于清晨出蜂。出蜂后,用自制吸虫管(如图3)按雌雄比2:1的比例吸取共三只二化螟盘绒茧蜂成虫3,将其吸入装有单头4-5龄的二化螟4且规格为22*74mm的寄生试管中,用3cm左右的棉线2蘸取浓度为10%的蜂蜜水放置于玻璃管壁上,作为寄生蜂的补充营养,最后用塞子1封口,盖上黑布,寄生6小时。其中剩余的二化螟盘绒茧蜂可用10%蜂蜜水补充营养以待用,具体如图1所示。自制吸虫管如图3所示,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连接的两个去尖头1500μL枪头、约20cm橡胶管8、去尖头1500μL枪头、纱网9(将虫限制在纱网右边位置)、1500μL枪头。吸虫时通过左边枪头口吸气,成蜂进入右边枪头口;然后通过左边枪头口吹气,成蜂从右边枪头口进入寄生试管。(2)达到寄生时间后,将新一批未被寄生的二化螟替代已被寄生的二化螟。替换过程中若有二化螟盘绒茧蜂死亡,可补充新出茧的盘绒茧蜂或对试管中的盘绒茧蜂进行合并来保持寄生雌雄比,并及时替换蘸有10%蜂蜜水的棉线从而给予盘绒茧蜂充足营养,最后试管用塞子封口并盖上黑布。(3)将寄生后的二化螟7以20头为一组,于铺有人工饲料6和面纸且规格为瓶口半径32mm,瓶身半径38mm,瓶高98mm的玻璃瓶中饲养,饲料环境条件为光暗比16:8,温度27±1℃,湿度75%,光强1200lux,用黑布5封住饲养瓶口,具体如图2所示。玻璃瓶中饲养的被寄生后的二化螟也需定期更换吸水纸及人工饲料。其中吸水纸1-2天更换一次,饲料6-8天更换一次。被寄生的二化螟经10-11天左右即会啮出茧,需及时将新啮出的蜂茧收集于试管中,并用塞子封口;出茧后4-5天即可出蜂,出蜂时间约维持2-3天。出蜂后即可重复之前的步骤循环繁殖二化螟盘绒茧蜂或将寄生得到的二化螟盘绒茧蜂用于实验研究工作以及田间防治二化螟工作。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中二化螟盘绒茧蜂雌雄比的确认:为探究最适宜的二化螟盘绒茧蜂寄生雌雄比,本专利技术探究了不同雌雄比二化螟盘绒茧蜂对二化螟的寄生特性,饲养方法参照实施例1,二化螟盘绒茧蜂雌雄比分别为1:1、2:1、5:3,每个雌雄比实验分别寄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化螟盘绒茧蜂的室内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在室内,将处于4-5龄的二化螟幼虫置入寄生试管中,再放入雌雄比为为2:1、共三只二化螟盘绒茧蜂,放入营养液后将寄生试管口封口,并用黑布将寄生试管遮盖,寄生6-12小时;/n(2)将寄生后的二化螟从试管中取出,然后放入未寄生的二化螟,重复此步骤至二化螟盘绒茧蜂完全死亡;/n(3)将取出的已被寄生的二化螟分组放置于饲养瓶中,底部放置二化螟人工饲料,用黑布封住饲养瓶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化螟盘绒茧蜂的室内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室内,将处于4-5龄的二化螟幼虫置入寄生试管中,再放入雌雄比为为2:1、共三只二化螟盘绒茧蜂,放入营养液后将寄生试管口封口,并用黑布将寄生试管遮盖,寄生6-12小时;
(2)将寄生后的二化螟从试管中取出,然后放入未寄生的二化螟,重复此步骤至二化螟盘绒茧蜂完全死亡;
(3)将取出的已被寄生的二化螟分组放置于饲养瓶中,底部放置二化螟人工饲料,用黑布封住饲养瓶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化螟盘绒茧蜂的室内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部分盘绒茧蜂死亡可将不同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明星何馥晶杜予州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