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15322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源,包括外壳,外壳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熔接胶,下壳体包括侧部,侧部的内侧壁包括第一内侧壁以及与第一内侧壁呈一锐角的熔接斜面,熔接斜面与至少部分第一内侧壁界定一胶槽;熔接胶填充于胶槽内,并被配置为熔接上壳体和下壳体。当上壳体在超音过程中受到较大的向下作用力时,熔接斜面能够起到限位作用,使得上壳体不易向壳体内发生偏移,有效控制了在超音结束后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间隙,降低了产品的不良率。另外,熔接斜面还起到限流作用,使得上壳体的超音结构在溶解后不会向内侧溢胶,不仅能避免溢胶导致的占用外壳内部空间问题,还能够确保熔接胶能够充满胶槽,使得上壳体和下壳体熔接后更加牢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
本技术涉及电源
,具体来说,涉及电源的外壳的超音结构。
技术介绍
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电源的外壳的超音前和超音后的局部示意图。如图所示,上壳体1具有超音结构2,下壳体3具有与上壳体1的超音结构2配合工作的超音平台4,超音平台4具有超音平面5。超音过程中,上壳体1会频繁振动以使超音结构2溶解形成熔接胶,起到熔接上壳体1和下壳体3的作用。然而,由于超音平台4的超音平面5为水平设置,当上壳体1频繁振动时会沿水平方向晃动,导致超音结束后不易控制上壳体1与下壳体3之间的间隙6,增加了产品的不良率。在所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有效控制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间隙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源,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熔接胶,下壳体包括侧部,所述侧部的内侧壁包括第一内侧壁以及与所述第一内侧壁呈一锐角的熔接斜面,所述熔接斜面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内侧壁界定一胶槽;熔接胶填充于所述胶槽内,并被配置为熔接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熔接胶是由所述上壳体的超音结构经超音后形成。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内侧壁与所述熔接斜面之间通过一第一水平壁面相接。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熔接斜面远离所述第一内侧壁的一端还与一第二水平壁面相接。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侧部还包括一外侧壁,所述侧部的内侧壁还包括第二内侧壁;所述第二内侧壁与所述外侧壁之间的宽度相较所述第一内侧壁与所述外侧壁之间的宽度大;所述熔接斜面的一边与所述第一内侧壁相接,所述熔接斜面的相对于所述边的另一边与所述第二内侧壁相接。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内侧壁、所述熔接斜面和所述第二内侧壁构成一“Z”字型。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侧部还包括一外侧壁,所述侧部的内侧壁还包括第二内侧壁;所述第二内侧壁与所述外侧壁之间的宽度相较所述第一内侧壁与所述外侧壁之间的宽度大;所述熔接斜面的一边与所述第一内侧壁相接,所述熔接斜面的相对于所述边的另一边通过一第二水平壁面相接于所述第二内侧壁。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上壳体和/或所述下壳体为塑料件。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锐角介于45度~89度。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锐角介于65度~89度。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熔接胶是由所述上壳体的超音结构经超音后形成,所述超音结构为正三棱柱形。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胶槽的水平方向的最大截面积为所述超音结构的水平方向的最大截面积的90%至100%。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电源为电源适配器。上述技术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通过采用在下壳体的侧部上设置一熔接斜面且该熔接斜面与第一内侧壁形成一锐角的设计,当上壳体在超音过程中受到较大的向下作用力时,熔接斜面能够起到限位作用,使得上壳体不易向壳体内发生偏移,有效控制了在超音结束后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间隙,降低了产品的不良率。另外,熔接斜面还起到限流作用,使得上壳体的超音结构在溶解后不会向内侧溢胶,不仅能避免溢胶导致的占用外壳内部空间问题,还能够确保熔接胶能够充满胶槽,使得上壳体和下壳体熔接后更加牢固。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电源的外壳的超音前和超音后的局部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源的外壳超音前的局部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源的外壳超音后的局部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源的外壳超音前的局部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源的外壳超音后的局部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电源的外壳超音前的局部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电源的外壳超音后的局部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电源的外壳超音前的局部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电源的外壳超音后的局部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1、21、31、41上壳体110、210、310、410超音结构12、22、32、42下壳体120、220、320、420侧部121、221、321、421第一内侧壁122、222、322、422熔接斜面223、423第一水平壁面324、424第二水平壁面125、225、325、425第二内侧壁126、226、326、426外侧壁13、23、33、43间隙14、24、34、44胶槽15、25、35、45熔接胶36、46凸肩结构W1宽度W2宽度α锐角1、上壳体2、超音结构3、下壳体4、超音平台5、超音平面6、间隙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其他相对性的用语,例如“顶”、“底”等也作具有类似含义。用语“一个”、“一”、“该”和“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实施例一如图3和图4所示,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源的外壳超音前的局部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源的外壳超音后的局部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源包括外壳,外壳包括上壳体11、下壳体12以及熔接胶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均为塑料件。下壳体12包括侧部120,侧部120的内侧壁包括第一内侧壁121以及与第一内侧壁121呈一锐角α的熔接斜面122,熔接斜面122与至少部分第一内侧壁121界定一胶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n上壳体;/n下壳体,包括侧部,所述侧部的内侧壁包括第一内侧壁以及与所述第一内侧壁呈一锐角的熔接斜面,所述熔接斜面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内侧壁界定一胶槽;以及/n熔接胶,填充于所述胶槽内,并被配置为熔接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
上壳体;
下壳体,包括侧部,所述侧部的内侧壁包括第一内侧壁以及与所述第一内侧壁呈一锐角的熔接斜面,所述熔接斜面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内侧壁界定一胶槽;以及
熔接胶,填充于所述胶槽内,并被配置为熔接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接胶是由所述上壳体的超音结构经超音后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侧壁与所述熔接斜面之间通过一第一水平壁面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接斜面远离所述第一内侧壁的一端还与一第二水平壁面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还包括一外侧壁,所述侧部的内侧壁还包括第二内侧壁;所述第二内侧壁与所述外侧壁之间的宽度相较所述第一内侧壁与所述外侧壁之间的宽度大;所述熔接斜面的一边与所述第一内侧壁相接,所述熔接斜面的相对于所述边的另一边与所述第二内侧壁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侧壁、所述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日新陈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