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壳控制器用漏电保护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15319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壳控制器用漏电保护机构,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塑壳控制器本体,所述塑壳控制器本体的内部依次安装有单片机控制器和电流互感器,且单片机控制器和电流互感器电性连接,所述塑壳控制器本体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该塑壳控制器用漏电保护机构,由电流互感器测量是否发生漏电,而当漏电发生后,由单片机控制器控制第一微型直线滑台和第二微型直线滑台分别带动第一波纹橡胶套与第二波纹橡胶套,向塑壳控制器本体的中部移动,从而将塑壳控制器本体罩住,第一波纹橡胶套与第二波纹橡胶套采用了带有绝缘材料的橡胶,由此可避免使用人员无意触碰,同时,也能够很好的提醒使用人员已发生了漏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壳控制器用漏电保护机构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具体为一种塑壳控制器用漏电保护机构。
技术介绍
智能控制器是CPU模块通过采集模块对电网信号的采样频率实现对电网数据的采集,CPU模块根据对采集到的电网数据计算后,输出逻辑电平信号,通过执行电路进行保护CPU模块可通过通信模块实现与上位机的联网通信,并通过参数设定模块和通信模块可对CPU模块系统参数进行修改,并调用存储模块存储参数,则智能控制器作为控制与保护的核心器件是打造智能电网不可或缺的。但是,现有的控制器尤其是塑壳控制器,往往只是采用简单构造的外壳套设进行保护,而有些会加入漏电保护装置来实现保护功能,但防护性上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塑壳控制器用漏电保护机构,具备较好的防护性的优点,以解决现有的防护性上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范围的问题。为实现较好的防护性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壳控制器用漏电保护机构,包括塑壳控制器本体,所述塑壳控制器本体的内部依次安装有单片机控制器和电流互感器,且单片机控制器和电流互感器电性连接,所述塑壳控制器本体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第一微型直线滑台与第二微型直线滑台,且第一微型直线滑台与第二微型直线滑台均与单片机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塑壳控制器本体的左右两侧设有回边槽,且位于塑壳控制器本体左侧的回边槽内安装有第一波纹橡胶套,位于塑壳控制器本体右侧的回边槽内安装有第二波纹橡胶套,所述第一波纹橡胶套与第二波纹橡胶套的底端分别与第一微型直线滑台和第二微型直线滑台的丝杆滑块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微型直线滑台与第二微型直线滑台上的丝杆滑块漏出于塑壳控制器本体的底部,且第一微型直线滑台与第二微型直线滑台呈交错对称分布。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回边槽围绕于塑壳控制器本体的四面设置,且第一波纹橡胶套和第二波纹橡胶套隐藏于其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波纹橡胶套和第二波纹橡胶套采用NR、SBR或IIR等中的任意一个的绝缘机能精良的非极性橡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波纹橡胶套和第二波纹橡胶套的两端均为开口状结构,且其中一端通过胶水粘接于回边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塑壳控制器用漏电保护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塑壳控制器用漏电保护机构,由电流互感器测量是否发生漏电,而当漏电发生后,由单片机控制器控制第一微型直线滑台和第二微型直线滑台分别带动第一波纹橡胶套与第二波纹橡胶套,向塑壳控制器本体的中部移动,从而将塑壳控制器本体罩住,第一波纹橡胶套与第二波纹橡胶套采用了带有绝缘材料的橡胶,由此可避免使用人员无意触碰,同时,也能够很好的提醒使用人员已发生了漏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中:1、塑壳控制器本体;2、单片机控制器;3、电流互感器;4、安装槽;5、第一微型直线滑台;6、第二微型直线滑台;7、回边槽;8、第一波纹橡胶套;9、第二波纹橡胶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塑壳控制器用漏电保护机构,包括塑壳控制器本体1,所述塑壳控制器本体1的内部依次安装有单片机控制器2和电流互感器3,且单片机控制器2和电流互感器3电性连接,所述塑壳控制器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4,所述安装槽4内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第一微型直线滑台5与第二微型直线滑台6,且第一微型直线滑台5与第二微型直线滑台6均与单片机控制器2电性连接,所述塑壳控制器本体1的左右两侧设有回边槽7,且位于塑壳控制器本体1左侧的回边槽7内安装有第一波纹橡胶套8,位于塑壳控制器本体1右侧的回边槽7内安装有第二波纹橡胶套9,所述第一波纹橡胶套8与第二波纹橡胶套9的底端分别与第一微型直线滑台5和第二微型直线滑台6的丝杆滑块相连接,由电流互感器3测量是否发生漏电,而当漏电发生后,由单片机控制器2控制第一微型直线滑台5和第二微型直线滑台6分别带动第一波纹橡胶套8与第二波纹橡胶套9,向塑壳控制器本体1的中部移动,从而将塑壳控制器本体1罩住,第一波纹橡胶套8与第二波纹橡胶套9采用了带有绝缘材料的橡胶,由此可避免使用人员无意触碰,同时,也能够很好的提醒使用人员已发生了漏电。具体的,所述第一微型直线滑台5与第二微型直线滑台6上的丝杆滑块漏出于塑壳控制器本体1的底部,且第一微型直线滑台5与第二微型直线滑台6呈交错对称分布。本实施方案中,由单片机控制器2控制第一微型直线滑台5和第二微型直线滑台6分别带动第一波纹橡胶套8与第二波纹橡胶套9,向塑壳控制器本体1的中部移动,从而将塑壳控制器本体1罩住,单片机控制器2的型号为STM32F429BIT6,电流互感器3的型号为JCT0554Z,第一微型直线滑台5和第二微型直线滑台6的型号均为Y10-68A。具体的,所述回边槽7围绕于塑壳控制器本体1的四面设置,且第一波纹橡胶套8和第二波纹橡胶套9隐藏于其内。本实施方案中,回边槽7主要起到收纳第一波纹橡胶套8和第二波纹橡胶套9的作用。具体的,所述第一波纹橡胶套8和第二波纹橡胶套9采用NR、SBR或IIR等中的任意一个的绝缘机能精良的非极性橡胶。本实施方案中,第一波纹橡胶套8和第二波纹橡胶套9具备较大的积电阻率和耐电击穿的作用。具体的,所述第一波纹橡胶套8和第二波纹橡胶套9的两端均为开口状结构,且其中一端通过胶水粘接于回边槽7内。本实施方案中,利用通过第一微型直线滑台5和第二微型直线滑台6分别带动第一波纹橡胶套8与第二波纹橡胶套9移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漏电发生前,第一波纹橡胶套8与第二波纹橡胶套9被隐藏于回边槽7内,且第一微型直线滑台5和第二微型直线滑台6上的丝杆滑块同样复位位于回边槽7内,由电流互感器3测量是否发生漏电,而当漏电发生后,由单片机控制器2控制第一微型直线滑台5和第二微型直线滑台6分别带动第一波纹橡胶套8与第二波纹橡胶套9,向塑壳控制器本体1的中部移动,从而将塑壳控制器本体1罩住,第一波纹橡胶套8与第二波纹橡胶套9采用了带有绝缘材料的橡胶,由此可避免使用人员无意触碰,同时,也能够很好的提醒使用人员已发生了漏电。综上所述,该塑壳控制器用漏电保护机构,由电流互感器3测量是否发生漏电,而当漏电发生后,由单片机控制器2控制第一微型直线滑台5和第二微型直线滑台6分别带动第一波纹橡胶套8与第二波纹橡胶套9,向塑壳控制器本体1的中部移动,从而将塑壳控制器本体1罩住,第一波纹橡胶套8与第二波纹橡胶套9采用了带有绝缘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壳控制器用漏电保护机构,包括塑壳控制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壳控制器本体(1)的内部依次安装有单片机控制器(2)和电流互感器(3),且单片机控制器(2)和电流互感器(3)电性连接,所述塑壳控制器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4),所述安装槽(4)内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第一微型直线滑台(5)与第二微型直线滑台(6),且第一微型直线滑台(5)与第二微型直线滑台(6)均与单片机控制器(2)电性连接,所述塑壳控制器本体(1)的左右两侧设有回边槽(7),且位于塑壳控制器本体(1)左侧的回边槽(7)内安装有第一波纹橡胶套(8),位于塑壳控制器本体(1)右侧的回边槽(7)内安装有第二波纹橡胶套(9),所述第一波纹橡胶套(8)与第二波纹橡胶套(9)的底端分别与第一微型直线滑台(5)和第二微型直线滑台(6)的丝杆滑块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壳控制器用漏电保护机构,包括塑壳控制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壳控制器本体(1)的内部依次安装有单片机控制器(2)和电流互感器(3),且单片机控制器(2)和电流互感器(3)电性连接,所述塑壳控制器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4),所述安装槽(4)内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第一微型直线滑台(5)与第二微型直线滑台(6),且第一微型直线滑台(5)与第二微型直线滑台(6)均与单片机控制器(2)电性连接,所述塑壳控制器本体(1)的左右两侧设有回边槽(7),且位于塑壳控制器本体(1)左侧的回边槽(7)内安装有第一波纹橡胶套(8),位于塑壳控制器本体(1)右侧的回边槽(7)内安装有第二波纹橡胶套(9),所述第一波纹橡胶套(8)与第二波纹橡胶套(9)的底端分别与第一微型直线滑台(5)和第二微型直线滑台(6)的丝杆滑块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壳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桂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融达兴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