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织机电控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1522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织机电控柜,属于圆织机电器控制部件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圆织机电控箱集成度较低、体积较大、装配调试不便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是柜体包括左侧板、右侧板、上侧板、下侧板和后侧板,柜体的前侧设有可拆卸的操作显示面板,后侧板的正面设有电源电路板,后侧板的背面设有功率控制电路板,柜体的后侧设有盖住功率控制电路板的后盖,功率控制电路板上设有与圆织机的电缆线电连接的接线端口,接线端口位于后盖的背面,柜体的后侧可拆卸连接有盖住接线端口的防护罩,防护罩的底部与后盖之间具有供电缆线穿过的出线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提高圆织机电控柜的集成度,缩小其体积,方便工人装配、调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织机电控柜
本技术涉及圆织机电器控制部件,特别是一种圆织机电控柜。
技术介绍
现有的圆织机所使用电控箱,对圆织机的主电机、提布电机和收卷电机的控制是通过PLC和独立变频器分别实现控制,集成度较低,导致整体尺寸较大,占用较大的空间,同时由于每个电机均需要一个变频器对应控制,导致PLC和变频器、电机及其他相关部件间的连接关系相对较复杂,装配难度较大,需要专业人员在进行装配,调试起来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圆织机电控柜,集成度高,体积更小,方便工人装配、调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圆织机电控柜,包括柜体,柜体包括左侧板、右侧板、上侧板、下侧板和后侧板,柜体的前侧设有可拆卸的操作显示面板,后侧板的正面设有电源电路板,后侧板的背面设有功率控制电路板,柜体的后侧设有盖住功率控制电路板的后盖,功率控制电路板上设有与圆织机的电缆线电连接的接线端口,接线端口位于后盖的背面,柜体的后侧可拆卸连接有盖住接线端口的防护罩,防护罩的底部与后盖之间具有供电缆线穿过的出线通道。进一步的,所述上侧板上设有散热风扇,下侧板上设有散热风口,散热风口的位置与散热风扇相对。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显示面板与电源电路板之间形成散热通道,散热风扇位于散热通道的顶端,散热风口位于散热通道的底端。进一步的,所述上侧板设有下沉槽,散热风扇安装于下沉槽内。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风扇为排风扇,散热风口为进风口。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显示面板设有显示屏和操作钮,操作钮包括启动按钮和急停开关。进一步的,所述操作钮还包括左送经速度调节旋钮和右送经速度调节旋钮。进一步的,所述功率控制电路板上设有主电机控制器、提布电机控制器、收卷电机控制器以及送经电机控制器,接线端口包括主电机端口、提布电机端口、收卷电机端口以及送经电机端口,主电机端口与主电机控制器电连接,提布电机端口与提布电机控制器电连接,收卷电机端口与收卷电机控制器电连接,送经电机端口与送经电机控制器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接线端口位于功率控制电路板的左右两侧。进一步的,所述左侧板或右侧板上设有电源开关,电源开关与电源电路板电连接;和/或,所述左侧板或右侧板上设有电源插座,电源插座与电源电路板电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将操作显示、电源控制和功率控制集成于一个柜体内,圆织机的所有电机均由功率控制电路板来控制输入功率,集成度较高,不仅功能齐全,实现整体模块化设计,而且操作显示面板、电源电路板和功率控制电路板由前向后并排安装固定,不仅有利于散热,而且线路清晰,可以方便工人装配、调试,更有利于缩小电控柜的体积,将功率控制电路板设在后侧板的背面,只需要取下防护罩即可插接电缆线,不需要打开柜体,方便工人操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圆织机电控柜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一种圆织机电控柜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一种圆织机电控柜的内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圆织机电控柜的后视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圆织机电控柜的后视图(防护罩已拆下)。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圆织机电控柜,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柜体,柜体包括左侧板11、右侧板12、上侧板13、下侧板14和后侧板15,柜体的前侧设有可拆卸的操作显示面板21,后侧板15的正面设有电源电路板16,后侧板15的背面设有功率控制电路板17,柜体的后侧设有盖住功率控制电路板的后盖18,功率控制电路板17上设有与圆织机的电缆线电连接的接线端口,接线端口位于后盖18的背面,柜体的后侧可拆卸连接有盖住接线端口的防护罩31,防护罩31的底部与后盖18之间具有供电缆线穿过的出线通道30。操作显示面板21用于获取用户的操作信息并反馈,相应结果会在操作显示面板21上显示,并在圆织机运行时会实时显示相应的参数,例如主机转速、工作电流等。电源电路板16则用于控制整个系统的电源。功率控制电路板17则用于控制圆织机的各个电机等用电部件的输入功率。本技术将操作显示、电源控制和功率控制集成于一个柜体内,圆织机的所有电机均由功率控制电路板来控制输入功率,集成度较高,不仅功能齐全,实现整体模块化设计,而且操作显示面板21、电源电路板16和功率控制电路板17由前向后并排安装固定,不仅有利于散热,而且线路清晰,可以方便工人装配、调试,更有利于缩小电控柜的体积,将功率控制电路板17设在后侧板15的背面,只需要取下防护罩31即可插接电缆线,不需要打开柜体,方便工人操作。由于电控柜的集成度增加,因此为了提高散热效果,可以在上侧板13上设有散热风扇41,下侧板14上设有散热风口42,散热风口42的位置与散热风扇41相对。而为了在柜体内部形成良好的通风效果,可以设计操作显示面板21与电源电路板16之间形成散热通道43,散热风扇41位于散热通道43的顶端,散热风口42位于散热通道43的底端,从而提高散热空气与操作显示面板21、电源电路板16的热交换效率。为方便散热风扇41安装,同时又避免散热风扇41突出柜体破坏柜体的整体外观,可以在上侧板13设有下沉槽131,散热风扇41安装于下沉槽131内。安装散热风扇41时,可以将散热风扇41置于下沉槽131内预定位,从而方便散热风扇41安装。考虑到圆织机的工作环境有较多粉尘,因此为尽量避免粉尘进入柜体,可以选择散热风扇41为排风扇,散热风口42为进风口。因此散热空气在柜体内的流动方向是由下向上,如图3中箭头所示,进风口位于整个柜体的底面,粉尘不易从进风口进入,而散热风扇41向上排风,也可以避免粉尘堆积在散热风扇41上。可以理解的,散热风扇41也可以设置在左侧板11、右侧板12或下侧板14上,例如将散热风扇41设在下侧板14上,相应将散热风口42设在上侧板13上,而为避免粉尘进入柜体,则需要选择散热风扇41为吹风扇,散热风口42为出风口。在本实施例中,操作显示面板设有显示屏23和操作钮,操作钮包括启动按钮24和急停开关25。显示屏23用于显示圆织机的运行参数,启动按钮24和急停开关25可以实现点动、运行、停止的控制。由于圆织机一般在主机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左送经架和右送经架,因此为方便工人调节送经速度,操作钮还包括左送经速度调节旋钮26和右送经速度调节旋钮27。一台圆织机一般具有驱动主轴的主电机、提布用的提布电机、收卷用的收卷电机和送经用的送经电机,送经电机设置两个并分别位于主机的左右两侧,为实现对这五个电机的功率控制,在功率控制电路板17上设有主电机控制器、提布电机控制器、收卷电机控制器以及送经电机控制器,接线端口包括主电机端口171、提布电机端口172、收卷电机端口173以及送经电机端口174,主电机端口171与主电机控制器电连接,提布电机端口172与提布电机控制器电连接,收卷电机端口173与收卷电机控制器电连接,送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织机电控柜,包括柜体,柜体包括左侧板、右侧板、上侧板、下侧板和后侧板,柜体的前侧设有可拆卸的操作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板的正面设有电源电路板,后侧板的背面设有功率控制电路板,柜体的后侧设有盖住功率控制电路板的后盖,功率控制电路板上设有与圆织机的电缆线电连接的接线端口,接线端口位于后盖的背面,柜体的后侧可拆卸连接有盖住接线端口的防护罩,防护罩的底部与后盖之间具有供电缆线穿过的出线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织机电控柜,包括柜体,柜体包括左侧板、右侧板、上侧板、下侧板和后侧板,柜体的前侧设有可拆卸的操作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板的正面设有电源电路板,后侧板的背面设有功率控制电路板,柜体的后侧设有盖住功率控制电路板的后盖,功率控制电路板上设有与圆织机的电缆线电连接的接线端口,接线端口位于后盖的背面,柜体的后侧可拆卸连接有盖住接线端口的防护罩,防护罩的底部与后盖之间具有供电缆线穿过的出线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织机电控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板上设有散热风扇,下侧板上设有散热风口,散热风口的位置与散热风扇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织机电控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显示面板与电源电路板之间形成散热通道,散热风扇位于散热通道的顶端,散热风口位于散热通道的底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织机电控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板设有下沉槽,散热风扇安装于下沉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织机电控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为排风扇,散热风口为进风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波刘化勇唐增元王和钞林新铁蔡民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龙通用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