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雷器安装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1430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避雷器安装支架,包括定位基板、安装架、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定位基板由本体、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构成,本体为板状,其上设有呈90°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与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呈90°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上设有安装架;所述定位基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共同围可成容纳角钢的空间,并将角钢固定于该空间内。在铁塔或者通信塔等上面安装避雷器时,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即可无需在角钢上设置安装孔,提高安装效率的同时,降低施工人员的施工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雷器安装支架
本技术涉及电力施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避雷器安装支架。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在铁塔或者通信塔等上面安装避雷器时,通常采用的是将避雷器与角钢固定连接,但这样的连接方式,为保证安装的稳定性,需要在角钢上设置安装孔。在设置安装孔时,若采用预设的方式,需要计算好角钢的安装位置以及安装孔的位置精度,进而会造成前期准备工作过于繁杂,导致安装效率降低;若采用高空钻孔的方式,其会导致施工人员的负荷增加,且会增加施工人员的施工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在铁塔或者通信塔等上面安装避雷器时,需要在角钢上设置安装孔,造成前期准备工作过于繁杂,导致安装效率降低;若采用高空钻孔的方式,其会导致施工人员的负荷增加,且会增加施工人员的施工风险等问题,提供一种避雷器安装支架。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避雷器安装支架,包括定位基板、安装架、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定位基板由本体、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构成,本体为板状,其上设有呈90°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与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呈90°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上设有安装架;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平行于第二连接部,第二固定板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平行于第一连接部;所述定位基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共同围可成容纳角钢的空间,并将角钢固定于该空间内。所述定位基板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分别与角钢内侧面面接触,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分别与角钢两个直角外侧面抵接。所述避雷器安装支架还设有至少一个抵紧螺栓,所述第一固定板或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多个螺纹孔,所述定位基板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分别与角钢内侧面面接触,所述抵紧螺栓穿过第一固定板或第二固定板上的螺纹孔与角钢外一个直角外侧面抵接。所述避雷器安装支架还设有至少两个抵紧螺栓,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和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多个螺纹孔,所述定位基板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分别与角钢内侧面面接触,所述抵紧螺栓分别穿过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的螺纹孔与角钢两个直角外侧面抵接。所述定位基板的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的连接处设有过渡面。所述定位基板的本体为中空式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铁塔或者通信塔等上面安装避雷器时,采用本技术,即可无需在角钢上设置安装孔,提高安装效率的同时,降低施工人员的施工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4中,100—角钢、210—定位基板、220—第一固定板、230—第二固定板、211—本体、212—第一连接部、213—第二连接部、214—第一配合面、215—第二配合面、216—过渡面、240—安装架、250—空间、260—抵紧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是一种避雷器安装支架,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避雷器安装支架包括定位基板210、安装架240、第一固定板220和第二固定板230。定位基板210由本体211、第一连接部212和第二连接部213构成,本体211为板状,本体211上设有呈90°的第一配合面214和第二配合面215,第一连接部212和第二连接部213分别与第一配合面214和第二配合面215呈90°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212和/或第二连接部213上设有安装架240。第一固定板220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一连接部212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二固定板230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220平行于第二连接部213,第二固定板230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二连接部213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230平行于第一连接部212。所述定位基板210、第一固定板220和第二固定板230共同围可成容纳角钢100的空间250。安装时,先将角钢100两个直角内侧面分别与本体211上的第一配合面214和第二配合面215贴合,然后分别钮紧第一固定板220与第一连接部212的连接螺栓、第二固定板230与第二连接部213的连接螺栓、第一固定板220与第二固定板230的连接螺栓,使第一固定板220和第二固定板230与角钢100两个直角外侧面抵接,将角钢100固定于该空间250内。最后将避雷器安装在安装架240上即可。当角钢100一个直角边宽度较小,第一固定板220或第二固定板230无法与角钢100直角外侧面形成抵接时,本技术给出第二实施例,如图3所示,可在该避雷器安装支架上增设至少一个抵紧螺栓260,并在第一固定板220或第二固定板230上增设多个螺纹孔。安装时,先将角钢100两个直角内侧面分别与本体211上的第一配合面214和第二配合面215贴合,然后分别钮紧第一固定板220与第一连接部212的连接螺栓、第二固定板230与第二连接部213的连接螺栓、第一固定板220与第二固定板230的连接螺栓,使第一固定板220或第二固定板230与角钢100一个直角外侧面抵接,再通过抵紧螺栓260穿过第一固定板220或第二固定板230上的螺纹孔与角钢100另一外侧面抵接,将角钢100固定于该空间250内。最后将避雷器安装在安装架240上即可。当角钢100的两个直角边宽度较小,第一固定板220和第二固定板230都无法与角钢100两个直角外侧面形成抵接时,本技术给出第三实施例,如图4所示,可在该避雷器安装支架上增设至少两个抵紧螺栓260,并在第一固定板220上和第二固定板230上增设多个螺纹孔。安装时,先将角钢100两个直角内侧面分别与本体211上的第一配合面214和第二配合面215贴合,然后分别钮紧第一固定板220与第一连接部212的连接螺栓、第二固定板230与第二连接部213的连接螺栓、第一固定板220与第二固定板230的连接螺栓,再通过抵紧螺栓260穿过分别第一固定板220和第二固定板230上的螺纹孔与角钢100外侧面抵接,将角钢100固定于该空间250内。最后将避雷器安装在安装架240上即可。为了进一步降低安装难度,并降低施工人员的负荷,可将本体211设计为中空式结构,以降低本体211的重量。另外,为方便本体211与角钢100两个直角内侧面进行定位,可在第一配合面214与第二配合的连接处增设过渡面216,这样即使角钢100向内弯折角度小于90°,也不影响该避雷器安装支架的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雷器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该避雷器安装支架包括定位基板、安装架、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定位基板由本体、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构成,本体为板状,其上设有呈90°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与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呈90°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上设有安装架;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平行于第二连接部,第二固定板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平行于第一连接部;所述定位基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共同围成容纳角钢的空间,并将角钢固定于该空间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雷器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该避雷器安装支架包括定位基板、安装架、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定位基板由本体、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构成,本体为板状,其上设有呈90°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与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呈90°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上设有安装架;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平行于第二连接部,第二固定板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平行于第一连接部;所述定位基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共同围成容纳角钢的空间,并将角钢固定于该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器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基板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分别与角钢内侧面面接触,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分别与角钢两个直角外侧面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兴陶水东杨子力王路军朱良唐志宇陆大雄崔兴王泽朗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曲靖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