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电更换特高压输电线路导线线夹的吊撑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1415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电更换特高压输电线路导线线夹的吊撑卡具,包括连板卡、支架和卸载组件;卸载组件包括基座、活动杆、棘轮扳手和吊钩,活动杆同轴设置于基座内,棘轮扳手连接于活动杆外操控活动杆沿轴向往复运动,吊钩可拆卸连接于活动杆一端,吊钩与棘轮扳手分位于所述基座的两侧;支架可拆卸连接于连板卡的一侧,卸载组件通过基座与支架可拆卸连接;吊撑卡具成对设置,通过连板卡可拆卸连接于导线连板的两侧,导线连接头与导线相连,通过活动杆的运动实现载荷转移。各部件之间可拆;实操中各部分单独输送上线装配,降低了单次运输的重量;操作方法简单,作业效率高,减轻高空带电作业人员在作业时所承受的压力,提高作业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电更换特高压输电线路导线线夹的吊撑卡具
本技术属于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维护
,特别是涉及一种带电更换特高压输电线路导线线夹的吊撑卡具。
技术介绍
特高压输电指交流1000kV及以上和直流正负800kV及以上的输电技术,针对我国能源大规模配置及跨区域供电的国情,尤其对于中东部省份等电力能源紧缺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特高压带电作业可以保证在线路发生缺陷甚至故障时,及时消除缺陷,确保特高压输电线路可靠运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带电更换导线线夹是生产一线带电作业班组常见的带电作业工作,但是特高压输电线路具有高场强及重载荷的特点,传统的的输电线路更换线夹的工器具体积较大,质量较重,作业方法也比较复杂,作业量大、作业强度高、作业效率低,造成高空带电作业人员在生理和心理上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不利于安全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轻便高效的带电更换特高压输电线路导线线夹的吊撑卡具。本技术提供的这种带电更换特高压输电线路导线线夹的吊撑卡具,本吊撑卡具包括连板卡、支架和卸载组件;卸载组件包括基座、活动杆、棘轮扳手和吊钩,活动杆同轴设置于基座内,棘轮扳手连接于活动杆外操控活动杆沿轴向往复运动,吊钩可拆卸连接于活动杆一端端部,吊钩与棘轮扳手分位于所述基座的两侧;支架可拆卸连接于连板卡的一侧,卸载组件通过基座与支架可拆卸连接;吊撑卡具成对设置,通过连板卡可拆卸连接于导线连板的两侧,导线连接头与导线相连,通过活动杆的运动实现载荷转移。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为椭圆环座,其内壁设有螺纹;所述活动杆为螺纹杆,其一端设有连接孔,活动杆螺纹连接于基座内。作为优选,所述连板卡为L型卡,其竖直段和水平段的内端分别设有一组支架安装孔,其水平段外端设一组连板卡安装孔,水平段顶面位于一组连板卡安装孔中心位置处设有凹槽。相配套的,所述支架包括支座和支撑环;支座为T型支座,其头部设有与支架安装孔相匹配的螺纹孔;支撑环的内腔为椭圆腔,其实体上对应短轴两端设有凹槽,实体上对应凹槽位置处沿厚度方向设有螺纹孔,凹槽内设闭锁保险,支撑环以其长轴的一端连接于支座的杆部。作为优选,所述闭锁保险为金属条,闭锁保险的两端嵌于凹槽内通过拧入螺纹孔内的螺栓锁紧。本技术将吊撑卡具各部件之间设计为可拆卸连接,降低了单个部件的自重和体积,简化了各部件的结构;在实际操作中先将连板卡和支架传递至线上作业人员,该部件与导线连板装配完成后再运输卸载组件,进一步降低了单次运输、单次装配时的重量,降低了劳动强度;且装卸过程简单便捷,承载卸载方法简单,降低了作业量,利于提高作业效率,也利于减轻高空带电作业人员在作业时所承受的压力,提高作业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使用状态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优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侧视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优选实施例中连板卡的主视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优选实施例中支架的主视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优选实施例中卸载组件的主视放大示意图。图示序号:1—连板卡,11—支架安装孔,12连板卡安装孔;2—支架,21—支撑环,22—支座,23—闭锁保险;3—卸载组件,31—基座,32—活动杆,33—吊钩,34—棘轮扳手;4—导线连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这种带电更换特高压输电线路导线线夹的吊撑卡具,适用于更换外侧和下侧的导线线夹,吊撑卡具包括连板卡1、支架2和卸载组件3;本吊撑卡具成对布置,分设于导线连板4的两侧。如图3所示,连板卡1呈现近似“L”形结构,连板卡上共有两组螺栓孔,分别为支架安装孔11和连板卡安装孔12;支架安装孔11呈矩形排列,位于竖直段上部;连板卡安装孔12呈现梯形排列,位于水平段底部外端;连板卡安装孔12上方边缘处设置一个凹槽,此处凹槽设计用于当特高压导线联板为加强型号时,平板卡凹槽部分能与特高压导线联板加强突出部分紧密贴合,凹凸契合,确保联板卡通过螺栓与导线联板平行紧密安连接。连板卡1通过连板卡安装孔配套的螺栓和螺母安装于导线连板4上;支架2装配于支架安装孔11处。如图4所示,支架2包括支撑环21和支座22两个部分,支撑环与基座一体成型铸造。支撑环21呈现椭圆形,椭圆支撑环21上边沿中部设置两个对称凹槽,凹槽两侧留有闭锁保险23。支座22为T型基座,其底端留有四个支架固定螺栓孔,与连板卡1上的支架安装孔相匹配,通过螺栓与连板卡1连接。卸载组件3安装于支撑环21内通过闭锁保险23防脱。闭锁保险对称位于支架椭圆环坐上部,由对称凹槽加上金属条组成,金属条通过螺丝孔与凹槽连接,当吊撑丝杆嵌入椭圆环坐时,通过螺栓将金属条固定在凹槽上,防止丝杠受力过程中椭圆环坐滑出。如图5所示,卸载组件3包括基座31、活动杆32、吊钩33和棘轮扳手34;基座31为椭圆环座,其内壁设有螺纹;活动杆32为螺纹杆,其一端设有连接孔,活动杆螺纹连接于基座内;吊钩33的一端端部设有通孔,通过穿过通孔和连接孔的紧固件与活动杆相连;棘轮扳手34连接于活动杆外与吊钩分别位于基座的两侧以保证活动杆的行程。卸载组件3以其基座31嵌装于支撑环内通过闭锁保险限位防脱。其中连板卡、支架、活动杆、螺栓均为高强度钢材质;导线连接头为钛合金材质以便保证强度并降低自重。以六分裂特高压输电导线更换外侧导线线夹为例,运用本实施例带电更换特高压输电线路导线线夹时按如下步骤进行:步骤1,地面电工通过绝缘滑车和绝缘传递绳将连板卡、支架依次传递给带电作业人员。步骤2,带电作业人员用两付连板卡将导线连板夹在中间,两付连板卡左右对称放置,连板卡凹槽方向向上,连板卡安装孔与导线连板相应装配孔一一对应,通过螺栓紧固连接。步骤3,带电作业人员用两付紧线器支架将连板卡夹在中间,两付紧线器支架左右对称放置,支座上支架固定螺栓孔与导线连板上的支架安装孔一一对应,通过螺栓紧固连接。步骤4,地面电工通过滑车和绝缘传递绳将卸载组件、新的合格线夹依次传递给带电作业人员。步骤5,带电作业人员将两付卸载组件分别插入支架,基座都嵌在支架的支撑环中,底端吊钩分别钩住导线,并打好支撑环闭锁保险。步骤6,带电作业人员操作棘轮扳手收紧螺纹杆,螺纹杆上行使得导线吊钩逐渐受力,直至旧的导线线夹松动。步骤7,带电作业人员取下旧的导线线夹,换上新的合格线夹后,再操作棘轮扳手放松螺纹杆,螺纹杆下行,使得新线夹逐渐受力,直至导线吊钩松动可以取出。步骤8,带电作业人员依次拆除吊钩、螺纹杆、支架、连板卡,与地面人员配合传递至地面,作业人员下塔,完成带电更换线夹工作任务。各部件之间设计为可拆卸连接,降低了单个部件的自重和体积,简化了各部件的结构;在实际操作中先将连板卡和支架传递至线上作业人员,该部件与导线连板装配完成后再运输卸载组件,进一步降低了单次运输、单次装配时的重量,降低了劳动强度;且装卸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电更换特高压输电线路导线线夹的吊撑卡具,其特征在于:本吊撑卡具包括连板卡、支架和卸载组件;/n卸载组件包括基座、活动杆、棘轮扳手和吊钩,活动杆同轴设置于基座内,棘轮扳手连接于活动杆外操控活动杆沿轴向往复运动,吊钩可拆卸连接于活动杆一端端部,吊钩与棘轮扳手分位于所述基座的两侧;/n支架可拆卸连接于连板卡的一侧,卸载组件通过基座与支架可拆卸连接;/n吊撑卡具成对设置,通过连板卡可拆卸连接于导线连板的两侧,导线连接头与导线相连,通过活动杆的运动实现载荷转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电更换特高压输电线路导线线夹的吊撑卡具,其特征在于:本吊撑卡具包括连板卡、支架和卸载组件;
卸载组件包括基座、活动杆、棘轮扳手和吊钩,活动杆同轴设置于基座内,棘轮扳手连接于活动杆外操控活动杆沿轴向往复运动,吊钩可拆卸连接于活动杆一端端部,吊钩与棘轮扳手分位于所述基座的两侧;
支架可拆卸连接于连板卡的一侧,卸载组件通过基座与支架可拆卸连接;
吊撑卡具成对设置,通过连板卡可拆卸连接于导线连板的两侧,导线连接头与导线相连,通过活动杆的运动实现载荷转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更换特高压输电线路导线线夹的吊撑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为椭圆环座,其内壁设有螺纹;所述活动杆为螺纹杆,其一端设有连接孔,活动杆螺纹连接于基座内。


3.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盾梅文建杨琪汪志刚陈坚平杨开平李鹏李稳甄朝晖王晨枫郭吴邹长波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输电检修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