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孔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1383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圆孔插座,其包括插座主体和防水盖,插座主体上设有三插孔和开关,防水盖包括转动连接于插座主体的框体、间隔设置于框体的板体、设于框体和板体之间的折叠管,折叠管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框体和板体,框体、折叠管和板体共同围成了容纳腔,容纳腔的底部开设有线孔。当插座主体无需使用时,先将防水盖翻转盖住插座主体,再将板体压向框体使得折叠管被折叠,此时防水盖的整体体积较小;当插头插在插座主体上时,拉动板体即可使得折叠管展开,从而调节了容纳腔的大小,使得不同大小的插头均能够处于容纳腔内,而电线则从线孔穿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易被用户碰撞从而减少了安全隐患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孔插座
本技术涉及插座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圆孔插座。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家用电器的安全性能也提出了较为严格的标准。为了更好地保障家庭的安全用电,目前市场上具有一种带有防水功能的插座。如图1所示,现有的防水插座包括插座主体1和转动连接于插座主体1的防水盖2,插座主体1上设有三插孔11和开关12,三插孔11为圆形,防水盖2的下侧设有线孔241。在插座主体1无需使用时,将防水盖2盖住插座主体1即可;当插头插在插座主体1上时,将防水盖2盖住插座主体1,使得插头上的电线从线孔241穿出即可。但是,当两插头插在插座主体上时,为了使得防水盖能够盖住插座主体,则防水盖内部所需要的深度将较大,故防水盖的整体体积将较大,用户在走过防水插座时,容易碰撞到防水盖,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且使得防水盖容易损坏,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孔插座,不易被用户碰撞从而减少了安全隐患的发生。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圆孔插座,包括插座主体和防水盖,插座主体上设有三插孔和开关,防水盖包括转动连接于插座主体的框体、间隔设置于框体的板体、设于框体和板体之间的折叠管,折叠管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框体和板体,框体、折叠管和板体共同围成了用于容纳插头的容纳腔,容纳腔的底部开设有线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插座主体无需使用时,先将防水盖翻转盖住插座主体,再将板体压向框体使得折叠管被折叠,此时防水盖的整体体积较小,不易被用户碰撞,从而减少了安全隐患的发生;当插头插在三插孔内时,拉动板体即可使得折叠管展开,从而调节了容纳腔的大小,使得不同大小的插头均能够处于容纳腔内,而电线则从线孔穿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插座主体上固定有供容纳腔的底部腔壁转动抵紧的弹性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防水盖翻转盖住插座主体时,容纳腔的底部腔壁将抵紧于弹性块的下表面,使得防水盖被抵紧固定在插座主体上,从而保证了防水盖的防水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弹性块的下表面设有弹性凸起,容纳腔的底部腔壁上开设有供弹性凸起卡接的卡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容纳腔的底部腔壁抵紧于弹性块的下表面时,弹性凸起将卡接在卡槽内,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防水盖在插座主体上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板体朝向插座主体的一侧设有供两插头穿过的通孔和两组共同运动封闭于通孔的封闭件,两组封闭件上均设有半圆槽,两组半圆槽共同组成了供电线穿过的圆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插头插在三插孔内时,因电线具有一定的硬度,故若将电线弯折从线孔内穿出,则需要较大体积的容纳腔才可容纳弯折后的电线;若将两插头穿过通孔插在插座主体上,再通过两组封闭件将通孔封闭,并使得电线从圆孔内穿出,则无需将电线弯折,此时所需的容纳腔体积将较小,使得用户不易碰撞到防水盖。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每一所述封闭件均为半圆板,两组半圆板通过同一第一水平轴转动连接于板体,其一半圆板与板体共同夹持于另一半圆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其一半圆板抵触于另一半圆板表面和板体表面,故两组半圆板呈错位设置,因此两组半圆板能够转动封闭于通孔和圆孔,使得外部水体不易从圆孔进入到容纳腔内,从而提高了防水盖的防水效果;同时,两组半圆板在无人为施力的情况下将不易转动,从而保证了半圆板对通孔和圆孔的封闭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每一所述半圆槽的槽壁上均固定有弹性半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半环使得电线表面不易损坏,且因弹性半环与电线之间不易产生缝隙,故提高了防水盖的防水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每一所述半圆板背离于插座主体的一侧上均固定有拉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拉杆将便于带动半圆板转动,操作方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板体朝向插座主体的一侧设有对应于开关的贯穿槽,贯穿槽内设有封闭板,封闭板通过第二水平轴转动连接于贯穿槽的槽壁,第二水平轴位于封闭板重心的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封闭板的上部和下部即可分别控制开关的开启与关闭,而无需将防水盖翻转打开,操作方便;因第二水平轴位于封闭板重心的上方,且物体总是趋向于重心较低的状态,故封闭板在自然状态下将封闭于贯穿槽,使得外部水体不易通过贯穿槽进入到容纳腔内。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框体、折叠管和板体的设置,能够调节容纳腔的体积大小,使得用户不易碰撞到防水盖,从而减少了安全隐患的发生,且使得不同大小的插头均能够处于容纳腔内;2.通孔、封闭件和圆孔的设置,使得两插头穿过通孔插在插座主体上,并使得电线从圆孔内穿出,而无需将电线弯折,减小了容纳腔所需的体积,使得用户不易碰撞到防水盖;3.贯穿槽、封闭板和第二水平轴的设置,按压封闭板的上部和下部即可分别控制开关的开启与关闭,而无需将防水盖翻转打开,操作方便,且使得封闭板在自然状态下将封闭于贯穿槽,故外部水体不易通过贯穿槽进入到容纳腔内。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防水插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表示防水盖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隐藏了插座主体和封闭板之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插座主体;11、三插孔;12、开关;13、弹性块;14、弹性凸起;2、防水盖;21、框体;22、板体;221、贯穿槽;222、封闭板;223、第二水平轴;224、通孔;225、半圆板;226、半圆槽;227、第一水平轴;228、弹性半环;229、拉杆;23、折叠管;24、容纳腔;241、线孔;242、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圆孔插座,包括插座主体1和防水盖2,插座主体1上设有三插孔11和开关12。如图3所示,防水盖2包括转动连接于插座主体1的框体21、间隔设置于框体21的板体22、设于框体21和板体22之间的折叠管23,折叠管2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框体21和板体22,框体21、折叠管23和板体22共同围成了容纳腔24,容纳腔24的底部开设有线孔241。当插座主体1无需使用时,将板体22压向框体21使得折叠管23被折叠,即可使得防水盖2不易被用户碰撞;当三插头插在三插孔11内时,拉动板体22即可使得折叠管23展开,即可使得不同大小的插头均能够处于容纳腔24内,而电线则从线孔241穿出。如图3和图4所示,插座主体1上固定有两组弹性块13,每一弹性块13的下表面均一体成型有弹性凸起14,每一弹性块13和弹性凸起14的材质均为橡胶,容纳腔24的底部腔壁上开设有两组卡槽242。当防水盖2翻转盖住插座主体1时,容纳腔24的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孔插座,包括插座主体(1)和防水盖(2),插座主体(1)上设有三插孔(11)和开关(12),其特征在于:防水盖(2)包括转动连接于插座主体(1)的框体(21)、间隔设置于框体(21)的板体(22)、设于框体(21)和板体(22)之间的折叠管(23),折叠管(2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框体(21)和板体(22),框体(21)、折叠管(23)和板体(22)共同围成了用于容纳插头的容纳腔(24),容纳腔(24)的底部开设有线孔(24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孔插座,包括插座主体(1)和防水盖(2),插座主体(1)上设有三插孔(11)和开关(12),其特征在于:防水盖(2)包括转动连接于插座主体(1)的框体(21)、间隔设置于框体(21)的板体(22)、设于框体(21)和板体(22)之间的折叠管(23),折叠管(2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框体(21)和板体(22),框体(21)、折叠管(23)和板体(22)共同围成了用于容纳插头的容纳腔(24),容纳腔(24)的底部开设有线孔(2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孔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主体(1)上固定有供容纳腔(24)的底部腔壁转动抵紧的弹性块(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圆孔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块(13)的下表面设有弹性凸起(14),容纳腔(24)的底部腔壁上开设有供弹性凸起(14)卡接的卡槽(2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孔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22)朝向插座主体(1)的一侧设有供两插头穿过的通孔(224)和两组共同运动封闭于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驰汪文忠黄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柏列得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