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交直流充电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13834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交直流充电座,包括相互扣合的安装法兰和插芯,所述安装法兰上开设有交流接口和直流接口,所述插芯上对应交流接口和直流接口位置分别设有交流插芯腔和直流插芯腔,所述交流插芯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交流防尘盖和交流端子压盖,所述直流插芯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直流防尘盖和直流端子压盖,在所述交流端子压盖的内侧设置有交流尾盖,在所述直流端子压盖的内侧设置有直流尾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采用交流/直流充电座集成化设计,不仅能够保证充电座与车身配合的密封性,节省了空间,利于快速安装和定位,使充电过程更加便利,节省了车辆设计空间,便于内部布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交直流充电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交直流充电座,属于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如充电座等电动汽车充电产品的需求日益上涨。当前市场上主要存在交流充电座和直流充电座两种类型,根据整车布置的不同,交/直流充电座基本上为分离式设计,即直流充电座布置在前机舱位置,交流充电座布置在原加油口处,这就导致在选择不同充电方式时需要到对应的车身位置插枪充电,造成使用上的不方便。特别地,当两种充电座与车身配合时,均无法达到密封防水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集成化的新能源汽车交直流充电座,将交流充电座与直流充电座整合在一起,并与车身配合密封,防水效果好。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交直流充电座,包括相互扣合的安装法兰和插芯,所述安装法兰上开设有交流接口和直流接口,所述插芯上对应交流接口和直流接口位置分别设有交流插芯腔和直流插芯腔,所述交流插芯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交流防尘盖和交流端子压盖,所述直流插芯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直流防尘盖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交直流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扣合的安装法兰(2)和插芯(6),所述安装法兰(2)上开设有交流接口和直流接口,所述插芯(6)上对应交流接口和直流接口位置分别设有交流插芯腔和直流插芯腔,所述交流插芯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交流防尘盖(1′)和交流端子压盖(10),所述直流插芯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直流防尘盖(1)和直流端子压盖(4),在所述交流端子压盖(10)的内侧设置有交流尾盖(9),在所述直流端子压盖(4)的内侧设置有直流尾盖(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交直流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扣合的安装法兰(2)和插芯(6),所述安装法兰(2)上开设有交流接口和直流接口,所述插芯(6)上对应交流接口和直流接口位置分别设有交流插芯腔和直流插芯腔,所述交流插芯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交流防尘盖(1′)和交流端子压盖(10),所述直流插芯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直流防尘盖(1)和直流端子压盖(4),在所述交流端子压盖(10)的内侧设置有交流尾盖(9),在所述直流端子压盖(4)的内侧设置有直流尾盖(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交直流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插芯腔中设置有多个与交流端子相配合的交流端子插孔,所述直流插芯腔中设置有多个与直流端子相配合的直流端子插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交直流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端子插孔的尾端外部套有交流尾盖(9),所述直流端子插孔的尾端外部套有直流尾盖(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交直流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尾盖(9)的内侧面制有多个与交流端子插孔相配合的第一安装槽,外侧面制有多个交流尾盖插装管,所述交流端子压盖(10)的内侧面制有多个与交流尾盖插装管相配合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直流尾盖(5)的内侧面制有多个与直流端子插孔相配合的第三安装槽,外侧面制有多个直流尾盖插装管,所述直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