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耐久性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0968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耐久性试验装置,包括:筒体、固定手柄、铰支座;所述筒体呈圆筒状,且筒体顶端的外筒壁上焊接有两处圆形状的固定手柄;所述两处固定手柄左右对称,且两处固定手柄的正下方均设有铰支座;所述铰支座焊接在筒体的外筒壁上,且铰支座上通过转轴铰接有长圆形状的活动手柄;所述筒体底端的左侧外筒壁上焊接有圆环状的束线环,且束线环的轴线与筒体的轴线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合理,软索拉拽较为省力,且不易划伤手部,较为实用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耐久性试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耐久性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新拌和的混凝土振捣完成之后的混凝土尚处于流态,现有技术中通常用铁锹对结构物表面混凝土进行取样,而对于顶面以下200mm甚至更深位置的混凝土几乎无法取样。然而因为表层混凝土与内部混凝土的性能有时会有显著差异,振捣不善将会加剧这个差异,同时由于常规方法取样的代表性较差,容易引起对结构整体性能的误判。鉴于上述原因,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告)号:CN103149053B,公开了一种新拌混凝土取样装置及取样方法,它解决了现有流态混凝土取样设备及技术无法实现结构物内部取样,且取样代表性差,易导致误判等问题。本新拌混凝土取样装置包括筒体,筒体的顶端平直穿设有手柄,筒体的底端铰接活动底板,活动底板的顶侧与位于筒体内腔的手柄之间连接软索一,活动底板的底侧与露出筒体的手柄外端之间连接软索二。其取样方法的步骤为:1)检查装置;2)打开筒体底端敞口;3)插入混凝土至要求深度;4)关合筒体底端敞口,并取样;5)对要求样品进行参数检测。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且作用可靠,其取样方法实现结构物中距顶面不同深度处的新拌混凝土的取样,进而完成精准测定。上述的一种新拌混凝土取样装置,其活动底板的开合是通过拉拽两处软索来实现的,然而在拉拽这两处软索时较为费力,且容易划伤手部。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混凝土耐久性试验装置,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r>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耐久性试验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一种新拌混凝土取样装置,在拉拽用于开合活动底板的软索时较为费力,且容易划伤手部的问题和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耐久性试验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混凝土耐久性试验装置,包括:筒体、固定手柄、铰支座、活动手柄、束线环、活动底板、第一固定环、第一软索、第二固定环、第二软索;所述筒体呈圆筒状,且筒体顶端的外筒壁上焊接有两处圆形状的固定手柄;所述两处固定手柄左右对称,且两处固定手柄的正下方均设有铰支座;所述铰支座焊接在筒体的外筒壁上,且铰支座上通过转轴铰接有长圆形状的活动手柄;所述筒体底端的左侧外筒壁上焊接有圆环状的束线环,且束线环的轴线与筒体的轴线平行;所述筒体的底端设有圆形状的活动底板,且活动底板与筒体的右侧通过合页铰接;所述活动底板左侧外壁的中间位置焊接有圆环状的第一固定环,且第一固定环上设有第一软索;所述第一软索的一端与第一固定环绑缚固定,且第一软索的另一端穿过束线环后绑缚固定在左侧的活动手柄远离铰支座的一端;所述活动底板底端的中间位置焊接有圆环状的第二固定环,且第二固定环的轴线与活动底板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固定环上设有第二软索,且第二软索的一端与第二固定环绑缚固定,且第二软索的另一端绑缚固定在右侧的活动手柄远离铰支座的一端。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混凝土耐久性试验装置所述活动手柄远离铰支座的一端开设有圆形状的通孔。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混凝土耐久性试验装置所述第一软索通过间隙配合方式穿设在束线环的环内侧。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置两处左右对称的活动手柄,便于通过左右两处活动手柄来分别拉拽第一软索与第二软索,使得两处软索的拉拽较为省力,且不易划伤手部,结构较为简单合理,实用性较强。2、本技术通过对一种混凝土耐久性试验装置的改进,具有结构简单合理,软索拉拽较为省力,且不易划伤手部,较为实用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技术在
技术介绍
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活动底板闭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筒体1、固定手柄2、铰支座3、活动手柄4、束线环5、活动底板6、第一固定环7、第一软索8、第二固定环9、第二软索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见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耐久性试验装置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一种混凝土耐久性试验装置,包括:筒体1、固定手柄2、铰支座3、活动手柄4、束线环5、活动底板6、第一固定环7、第一软索8、第二固定环9、第二软索10;筒体1呈圆筒状,且筒体1顶端的外筒壁上焊接有两处圆形状的固定手柄2;两处固定手柄2左右对称,且两处固定手柄2的正下方均设有铰支座3;铰支座3焊接在筒体1的外筒壁上,且铰支座3上通过转轴铰接有长圆形状的活动手柄4;筒体1底端的左侧外筒壁上焊接有圆环状的束线环5,且束线环5的轴线与筒体1的轴线平行;筒体1的底端设有圆形状的活动底板6,且活动底板6与筒体1的右侧通过合页铰接;活动底板6左侧外壁的中间位置焊接有圆环状的第一固定环7,且第一固定环7上设有第一软索8;第一软索8的一端与第一固定环7绑缚固定,且第一软索8的另一端穿过束线环5后绑缚固定在左侧的活动手柄4远离铰支座3的一端;活动底板6底端的中间位置焊接有圆环状的第二固定环9,且第二固定环9的轴线与活动底板6的轴线垂直;第二固定环9上设有第二软索10,且第二软索10的一端与第二固定环9绑缚固定,且第二软索10的另一端绑缚固定在右侧的活动手柄4远离铰支座3的一端。具体的,请参阅图1,活动手柄4远离铰支座3的一端开设有圆形状的通孔,通孔用于绑缚第一软索8与第二软索10。具体的,请参阅图1,第一软索8通过间隙配合方式穿设在束线环5的环内侧,束线环5用于第一软索8的限位,以便于第一软索8的拉拽。具体实施步骤:请参阅图1,向上掰动右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耐久性试验装置,包括:筒体(1)、固定手柄(2)、铰支座(3)、活动手柄(4)、束线环(5)、活动底板(6)、第一固定环(7)、第一软索(8)、第二固定环(9)、第二软索(10);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呈圆筒状,且筒体(1)顶端的外筒壁上焊接有两处圆形状的固定手柄(2);所述两处固定手柄(2)左右对称,且两处固定手柄(2)的正下方均设有铰支座(3);所述铰支座(3)焊接在筒体(1)的外筒壁上,且铰支座(3)上通过转轴铰接有长圆形状的活动手柄(4);所述筒体(1)底端的左侧外筒壁上焊接有圆环状的束线环(5),且束线环(5)的轴线与筒体(1)的轴线平行;所述筒体(1)的底端设有圆形状的活动底板(6),且活动底板(6)与筒体(1)的右侧通过合页铰接;所述活动底板(6)左侧外壁的中间位置焊接有圆环状的第一固定环(7),且第一固定环(7)上设有第一软索(8);所述第一软索(8)的一端与第一固定环(7)绑缚固定,且第一软索(8)的另一端穿过束线环(5)后绑缚固定在左侧的活动手柄(4)远离铰支座(3)的一端;所述活动底板(6)底端的中间位置焊接有圆环状的第二固定环(9),且第二固定环(9)的轴线与活动底板(6)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固定环(9)上设有第二软索(10),且第二软索(10)的一端与第二固定环(9)绑缚固定,且第二软索(10)的另一端绑缚固定在右侧的活动手柄(4)远离铰支座(3)的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耐久性试验装置,包括:筒体(1)、固定手柄(2)、铰支座(3)、活动手柄(4)、束线环(5)、活动底板(6)、第一固定环(7)、第一软索(8)、第二固定环(9)、第二软索(10);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呈圆筒状,且筒体(1)顶端的外筒壁上焊接有两处圆形状的固定手柄(2);所述两处固定手柄(2)左右对称,且两处固定手柄(2)的正下方均设有铰支座(3);所述铰支座(3)焊接在筒体(1)的外筒壁上,且铰支座(3)上通过转轴铰接有长圆形状的活动手柄(4);所述筒体(1)底端的左侧外筒壁上焊接有圆环状的束线环(5),且束线环(5)的轴线与筒体(1)的轴线平行;所述筒体(1)的底端设有圆形状的活动底板(6),且活动底板(6)与筒体(1)的右侧通过合页铰接;所述活动底板(6)左侧外壁的中间位置焊接有圆环状的第一固定环(7),且第一固定环(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梁援军黄仓梁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银力混凝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