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水蓄冷系统布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0661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水蓄冷系统布水装置,属于空调设备领域,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降低水体的流速的空调水蓄冷系统布水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蓄冷池,所述蓄冷池竖直中空设置,蓄冷池的顶侧设有温水管,所述蓄冷池的底侧设有冷水管,所述温水管和冷水管均穿过蓄冷池与蓄冷池内部连通,所述蓄冷池内设有布水组件,所述布水组件包括设置在蓄冷池内顶侧上的上布水板和设置在蓄冷池内底侧上的下布水板,所述上布水板和下布水板均水平设置,所述上布水板和下布水板内均设有减缓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水体的流速,使水体布水更加平稳、缓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水蓄冷系统布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空调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水蓄冷系统布水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阶梯式电价的普及,如何对空调系统进行移峰填谷已经成为解决空调系统电费开支的主要方向之一。目前,空调系统的移峰填谷主要方式有水蓄冷、冰蓄冷等。因为常规水蓄冷系统的效率比并蓄冷高,所以如何有效地改进水蓄冷系统,提高水蓄冷系统的蓄冷效率,已成为空调系统如何利用移峰填谷技术的关键。为了保证冷水温度,冷水与温水(空调回水)不能相互掺和,为了防止冷、温水在进出水蓄冷系统中的蓄冷池时对池内水的冲击作用引起冷、温水掺和,在蓄冷池的底部和顶部会设置布水装置,以使冷、温水进出蓄冷池尽量保持平稳、缓慢、均匀、无扰动。在现有技术中,布水装置主要是以管路方式进行布水的,有U型、H型等,如图1所示,包括蓄冷池1,所述蓄冷池1的顶侧设有温水管2,所述蓄冷池1的底侧设有冷水管3,所述温水管2和冷水管3均穿过蓄冷池1与蓄冷池1内部连通,所述温水管2和冷水管3位于蓄冷池1内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布水组件4,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在蓄冷池内部进行布水,但是布水组件仅仅采用U型管路布水或H型管路布水,都不能有效的降低水体的流速,使水体布水更加平稳,缓慢、无扰动,会导致水在蓄冷池内产生较大的流动,容易产生较厚大、稳定性差的斜温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的降低水体的流速,使水体布水更加平稳、缓慢的空调水蓄冷系统布水装置。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r>一种空调水蓄冷系统布水装置,包括蓄冷池,所述蓄冷池竖直中空设置,蓄冷池的顶侧设有温水管,所述蓄冷池的底侧设有冷水管,所述温水管和冷水管均穿过蓄冷池与蓄冷池内部连通,所述蓄水池内设有布水组件,所述布水组件包括设置在蓄冷池内顶侧上的上布水板和设置在蓄冷池内底侧上的下布水板,所述上布水板和下布水板均水平中空设置,所述冷水管固定连接在下布水板的底侧,所述冷水管与下布水板内部连通,所述温水管固定连接在上布水板的顶侧,所述温水管与上布水板内部连通,所述上布水板的顶侧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通水孔,所述下布水板的底侧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通水孔,所述上布水板和下布水板内均设有减缓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冷水管往蓄冷池中进冷水时,水体会进入到下布水板中,在下布水板中的减缓机构的作用下,有效的降低水体的流速,使水体能够缓慢、平稳地从下布水板底侧上的第二通水孔进入到蓄冷池的池底,通过与池底碰撞来进一步减缓冲击力,减缓水体的流速,使冷水与温水之间形成稳定性好的斜温层,在温水管往蓄冷池中进温水时,水体会进入到上布水板中,在上布水板中的减缓机构的作用下,有效的降低水体的流速,使水体能够缓慢、平稳地从上布水板的顶侧上的第一通水孔进入到蓄冷池的池顶,通过与池顶碰撞来进一步减缓冲击力,减缓水体的流速,使冷水与温水之间形成稳定性好的斜温层。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减缓机构包括设置在上布水板内的第一导水板和设置在下布水板内的第二导水板,所述第一导水板和第二导水板均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导水板与上布水板内部周沿抵触,所述第二导水板与下布水板内部周沿抵触,所述第一导水板上开设有多个均匀排布的第一导水孔,所述第一导水孔和第一通水孔错位排布,所述第二导水板上开设有多个均匀排布的第二导水孔,所述第二导水孔和第二通水孔错位排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导水板和第二导水板的设置,能够对进入上布水板和下布水板中的水体减缓冲击力,使水体的流速降低,同时错位设置的第一导水孔和第一通水孔极易错位设置的第二导水孔和第二通水孔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减缓冲击力。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布水板内设有第一海绵层,所述第一海绵层位于第一导水板的顶侧,所述下布水板内设有第二海绵层,所述第二海绵层位于第二导水板的底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海绵层和第二海绵层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对进行上布水板和下布水板中的水体进行降低流速,使布水更加平稳、缓慢、无扰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温水管和冷水管内均设有多个减缓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缓层的设置能够在水体进入温水管和冷水管中时就能够降低水体的流速。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温水管和冷水管均设置为螺旋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状的温水管和冷水管的设置,使水体在进入温水管和冷水管中时,进一步降低水体的流速。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布水板的下方设有第一均流板,所述下布水板的上方设有第二均流板,所述第一均流板位于第二均流板的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体从上布水板或下布水板中进入蓄冷池中时,第一均流板和第二均流板的设置能够将从上布水板或下布水板中排出的水体均布在整个蓄冷池的横截面上,使布水更加均匀,有效的减小布水引起的扰动,有效的减小斜温层的厚度,提高蓄冷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温水管与上布水板之间设有锥形的第一导流管,所述第一导流管的大端与上布水板连通,所述第一导流管的小端与温水管连通,所述冷水管和下布水板之间设有锥形的第二导流管,所述第二导流管的大端与下布水板连通,所述第二导流管的小端与温水管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锥形的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的设置,能够使水体均匀地进入到整个上布水板和下布水板中。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蓄冷池的侧壁上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由透明材质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明的观察窗的设置,能够方便对蓄冷池内部进行观察,避免蓄冷池内突发情况发生不能及时处理。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布水组件和减缓机构的设置,能够起到降低进入蓄冷池内水体的流速,使布水更加缓慢、平稳、无扰动的效果;2.通过第一均流层和第二均流层的设置,能够起到将从上布水板或下布水板中排出的水体均布在整个蓄冷池的横截面上,使布水更加均匀,有效的减小布水引起的扰动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
技术介绍
中现有技术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实施例中布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中蓄冷池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中,1、蓄冷池;2、温水管;3、冷水管;4、布水组件;41、上布水板;42、下布水板5、第一通水孔;6、第二通水孔;7、减缓机构;71、第一导水板;72、第二导水板;73、第一导水孔;74、第二导水孔;75、第一海绵层;76、第二海绵层;8、减缓层;9、第一均流板;10、第二均流板;11、第一导流管;12、第二导流管;13、观察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参照图2和3,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空调水蓄冷系统布水装置,包括蓄冷池1,蓄冷池1竖直中空设置,蓄冷池1的侧壁上设有观察窗13,观察窗13由透明材质制成,方便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水蓄冷系统布水装置,包括蓄冷池(1),所述蓄冷池(1)竖直中空设置,蓄冷池(1)的顶侧设有温水管(2),所述蓄冷池(1)的底侧设有冷水管(3),所述温水管(2)和冷水管(3)均穿过蓄冷池(1)与蓄冷池(1)内部连通,所述蓄冷池(1)内设有布水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组件(4)包括设置在蓄冷池(1)内顶侧上的上布水板(41)和设置在蓄冷池(1)内底侧上的下布水板(42),所述上布水板(41)和下布水板(42)均水平中空设置,所述冷水管(3)固定连接在下布水板(42)的底侧,所述冷水管(3)与下布水板(42)内部连通,所述温水管(2)固定连接在上布水板(41)的顶侧,所述温水管(2)与上布水板(41)内部连通,所述上布水板(41)的顶侧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通水孔(5),所述下布水板(42)的底侧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通水孔(6),所述上布水板(41)和下布水板(42)内均设有减缓机构(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水蓄冷系统布水装置,包括蓄冷池(1),所述蓄冷池(1)竖直中空设置,蓄冷池(1)的顶侧设有温水管(2),所述蓄冷池(1)的底侧设有冷水管(3),所述温水管(2)和冷水管(3)均穿过蓄冷池(1)与蓄冷池(1)内部连通,所述蓄冷池(1)内设有布水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组件(4)包括设置在蓄冷池(1)内顶侧上的上布水板(41)和设置在蓄冷池(1)内底侧上的下布水板(42),所述上布水板(41)和下布水板(42)均水平中空设置,所述冷水管(3)固定连接在下布水板(42)的底侧,所述冷水管(3)与下布水板(42)内部连通,所述温水管(2)固定连接在上布水板(41)的顶侧,所述温水管(2)与上布水板(41)内部连通,所述上布水板(41)的顶侧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通水孔(5),所述下布水板(42)的底侧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通水孔(6),所述上布水板(41)和下布水板(42)内均设有减缓机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水蓄冷系统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缓机构(7)包括设置在上布水板(41)内的第一导水板(71)和设置在下布水板(42)内的第二导水板(72),所述第一导水板(71)和第二导水板(72)均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导水板(71)与上布水板(41)内部周沿抵触,所述第二导水板(72)与下布水板(42)内部周沿抵触,所述第一导水板(71)上开设有多个均匀排布的第一导水孔(73),所述第一导水孔(73)和第一通水孔(5)错位排布,所述第二导水板(72)上开设有多个均匀排布的第二导水孔(74),所述第二导水孔(74)和第二通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峰孙新孙震宇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军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