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导通水泵模组及具备蒸汽生成功能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0598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具备蒸汽生成功能的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导通水泵模组及具备蒸汽生成功能的装置。双向导通水泵模组包括进水泵、回水泵和导流结构;导流结构上设置有用于与水箱连通的第一接口和用于与管路系统连通的第二接口,进水泵的进水口和回水泵的出水口均与第一接口连通,进水泵的出水口和回水泵的进水口均与第二接口连通。具备蒸汽生成功能的装置包括上述双向导通水泵模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双向导通水泵模组及具备蒸汽生成功能的装置,可缓解杂质堵塞管路的问题,对水箱和管路系统的结构损坏小,且装配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导通水泵模组及具备蒸汽生成功能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具备蒸汽生成功能的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双向导通水泵模组及具备蒸汽生成功能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具备蒸汽生成功能的装置(如:蒸箱、蒸烤一体箱等)中,一般都设置有水箱和水汽管路系统(包括蒸汽发生器),在水箱与水汽管路系统之间设置有水泵,水泵用于将水从水箱中泵送到水汽管路系统内,以为水汽管路系统补给生成蒸汽所需的液态水。然而,在具备蒸汽生成功能的装置生成蒸汽的过程中,水中的杂质会存留于管路系统内,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管路系统中的杂质会越来越多,这些存留于管路系统中的杂质容易堵塞管路,影响使用,甚至造成装置损坏。综上,如何克服现有的具备蒸汽生成功能的装置的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导通水泵模组及具备蒸汽生成功能的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具备蒸汽生成功能的装置存在的水中的杂质易堵塞管路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双向导通水泵模组,包括进水泵、回水泵和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上设置有用于与水箱连通的第一接口和用于与管路系统连通的第二接口,所述进水泵的进水口和所述回水泵的出水口均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所述进水泵的出水口和所述回水泵的进水口均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回水泵与所述第一接口之间设置有回水阀门。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回水阀门为止逆阀。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进水泵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设置有进水阀门。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进水阀门为止逆阀。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导流结构具有第一进水通道、第二进水通道、第三进水通道、第一回水通道、第二回水通道和第三回水通道,所述第一进水通道和所述第三回水通道均与所述第一接口相通,所述第三进水通道和所述第一回水通道均与所述第二接口相通。所述进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通道连通,所述进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三进水通道通过所述进水阀门连通;所述回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回水通道连通,所述回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回水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回水通道和所述第三回水通道通过所述回水阀门连通。可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导流结构包括两个焊接的盖板,所述盖板的同侧板面上设有第一进水槽、第二进水槽、第三进水槽、第一回水槽、第二回水槽和第三回水槽。两个所述盖板上的所述第一进水槽相对设置,能够围成所述第一进水通道;两个所述盖板上的所述第二进水槽相对设置,能够围成所述第二进水通道;两个所述盖板上的所述第三进水槽相对设置,能够围成所述第三进水通道;两个所述盖板上的所述第一回水槽相对设置,能够围成所述第一回水通道;两个所述盖板上的所述第二回水槽相对设置,能够围成所述第二回水通道;两个所述盖板上的所述第三回水槽相对设置,能够围成所述第三回水通道;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进水槽的槽底上开设有第一贯通孔,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进水槽的槽底上开设有第二贯通孔,所述进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贯通孔连通,所述进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贯通孔连通;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进水槽的槽底上开设有第三贯通孔,其中一个所述第三进水槽的槽底上开设有第四贯通孔,所述第三贯通孔与所述第四贯通孔通过所述进水阀门连通;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回水槽的槽底上开设有第五贯通孔,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回水槽的槽底上开设有第六贯通孔,所述回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五贯通孔连通,所述回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六贯通孔连通;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回水槽的槽底上开设有第七贯通孔,其中一个所述第三回水槽的槽底上开设有第八贯通孔,所述第七贯通孔与所述第八贯通孔通过所述回水阀门连通。可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导流结构包括层叠设置且密封固定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的内板面与所述第二盖板的内板面相互贴合;所述第一盖板的内板面上设有第一进水槽、第二进水槽、第三进水槽、第一回水槽、第二回水槽和第三回水槽,所述第一进水槽与所述第二盖板的内板面能够围成所述第一进水通道,所述第二进水槽与所述第二盖板的内板面能够围成所述第二进水通道,所述第三进水槽与所述第二盖板的内板面能够围成所述第三进水通道,所述第一回水槽与所述第二盖板的内板面能够围成所述第一回水通道,所述第二回水槽与所述第二盖板的内板面能够围成所述第二回水通道,所述第三回水槽与所述第二盖板的内板面能够围成所述第三回水通道;所述第一进水槽的槽底或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一进水槽相对的部位开设有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二进水槽的槽底或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二进水槽相对的部位开设有第二贯通孔,所述进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贯通孔连通,所述进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贯通孔连通;所述第二进水槽的槽底或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二进水槽相对的部位开设有第三贯通孔,所述第三进水槽的槽底或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三进水槽相对的部位开设有第四贯通孔,所述第三贯通孔与所述第四贯通孔通过所述进水阀门连通;所述第一回水槽的槽底或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一回水槽相对的部位开设有第五贯通孔,所述第二回水槽的槽底或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二回水槽相对的部位开设有第六贯通孔,所述回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五贯通孔连通,所述回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六贯通孔连通;所述第二回水槽的槽底或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二回水槽相对的部位开设有第七贯通孔,所述第三回水槽的槽底或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三回水槽相对的部位开设有第八贯通孔,所述第七贯通孔与所述第八贯通孔通过所述回水阀门连通。可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导流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主体,所述主体上设有第一盲孔、第二盲孔、第三盲孔、第一柱孔和第二柱孔。所述第一盲孔的开口端为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柱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盲孔连通,另一端位于所述主体的表面,所述第一柱孔处于所述主体表面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密封堵头;所述第二盲孔的开口端安装有第二密封堵头;所述第三盲孔的开口端为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柱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二盲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贯通孔,所述进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贯通孔连通,所述进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贯通孔连通;所述第二盲孔上还开设有第三贯通孔,所述第三盲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四贯通孔,所述第三贯通孔与所述第四贯通孔通过所述进水阀门连通。所述第二柱孔为盲孔,且所述第二柱孔的开口端安装有第三密封堵头,所述第二柱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七贯通孔;或,所述主体上还开设有第四盲孔,所述第二柱孔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盲孔连通,另一端位于所述主体的表面,所述第二柱孔处于所述主体表面的一端安装有第三密封堵头,所述第四盲孔的开口端安装有第四密封堵头,且所述第二柱孔与所述第四盲孔相交处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七贯通孔。所述第三盲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五贯通孔,所述第二柱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六贯通孔,所述回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五贯通孔连通,所述回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六贯通孔连通;所述第一盲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八贯通孔,所述第七贯通孔与所述第八贯通孔通过所述回水阀门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导通水泵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泵(1)、回水泵(2)和导流结构;/n所述导流结构上设置有用于与水箱连通的第一接口(31)和用于与管路系统连通的第二接口(32),所述进水泵(1)的进水口和所述回水泵(2)的出水口均与所述第一接口(31)连通,所述进水泵(1)的出水口和所述回水泵(2)的进水口均与所述第二接口(32)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导通水泵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泵(1)、回水泵(2)和导流结构;
所述导流结构上设置有用于与水箱连通的第一接口(31)和用于与管路系统连通的第二接口(32),所述进水泵(1)的进水口和所述回水泵(2)的出水口均与所述第一接口(31)连通,所述进水泵(1)的出水口和所述回水泵(2)的进水口均与所述第二接口(3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导通水泵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泵(2)与所述第一接口(31)之间设置有回水阀门(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导通水泵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阀门(4)为止逆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导通水泵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泵(1)与所述第二接口(32)之间设置有进水阀门(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导通水泵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阀门(5)为止逆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导通水泵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具有第一进水通道、第二进水通道、第三进水通道、第一回水通道、第二回水通道和第三回水通道,所述第一进水通道和所述第三回水通道均与所述第一接口(31)相通,所述第三进水通道和所述第一回水通道均与所述第二接口(32)相通;
所述进水泵(1)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通道连通,所述进水泵(1)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三进水通道通过所述进水阀门(5)连通;所述回水泵(2)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回水通道连通,所述回水泵(2)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回水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回水通道和所述第三回水通道通过所述回水阀门(4)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导通水泵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包括两个层叠设置且密封固定的盖板(33),两个所述盖板(33)的内板面相互贴合;
两个所述盖板(33)的内板面上均设有第一进水槽(331)、第二进水槽(332)、第三进水槽(333)、第一回水槽(334)、第二回水槽(335)和第三回水槽(336);两个所述盖板(33)上的所述第一进水槽(331)相对设置,能够围成所述第一进水通道;两个所述盖板(33)上的所述第二进水槽(332)相对设置,能够围成所述第二进水通道;两个所述盖板(33)上的所述第三进水槽(333)相对设置,能够围成所述第三进水通道;两个所述盖板(33)上的所述第一回水槽(334)相对设置,能够围成所述第一回水通道;两个所述盖板(33)上的所述第二回水槽(335)相对设置,能够围成所述第二回水通道;两个所述盖板(33)上的所述第三回水槽(336)相对设置,能够围成所述第三回水通道;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进水槽(331)的槽底上开设有第一贯通孔(301),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进水槽(332)的槽底上开设有第二贯通孔(302),所述进水泵(1)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贯通孔(301)连通,所述进水泵(1)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贯通孔(302)连通;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进水槽(332)的槽底上开设有第三贯通孔(303),其中一个所述第三进水槽(333)的槽底上开设有第四贯通孔(304),所述第三贯通孔(303)与所述第四贯通孔(304)通过所述进水阀门(5)连通;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回水槽(334)的槽底上开设有第五贯通孔(305),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回水槽(335)的槽底上开设有第六贯通孔(306),所述回水泵(2)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五贯通孔(305)连通,所述回水泵(2)的出水口与所述第六贯通孔(306)连通;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回水槽(335)的槽底上开设有第七贯通孔(307),其中一个所述第三回水槽(336)的槽底上开设有第八贯通孔(308),所述第七贯通孔(307)与所述第八贯通孔(308)通过所述回水阀门(4)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导通水泵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包括层叠设置且密封固定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的内板面与所述第二盖板的内板面相互贴合;
所述第一盖板的内板面上设有第一进水槽(331)、第二进水槽(332)、第三进水槽(333)、第一回水槽(334)、第二回水槽(335)和第三回水槽(336),所述第一进水槽(331)与所述第二盖板的内板面能够围成所述第一进水通道,所述第二进水槽(332)与所述第二盖板的内板面能够围成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富佳高迪阮华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