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高边坡变形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0493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边坡变形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山体高边坡变形监测装置,包括支撑座,支撑座的顶部插接在固定套的底部,固定套的顶部与第一支撑板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与支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杆的顶部通过万向球与第二支撑板连接,第二支撑板的顶部与全站仪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底部的侧面与角度调节机构的一端连接,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连接板、连接杆、连接柱、升降板、定位销、定位槽、固定板、螺纹杆和螺纹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转动支杆方便对全站仪的水平探测角度进行调节,通过连接杆在连接柱内部升降,方便了对全站仪与第一支撑板的角度进行调节,方便全站仪可根据山体坡度进行适当调节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山体高边坡变形监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边坡变形监测
,具体为山体高边坡变形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在雨季需要对山体边坡进行检测,使用全站仪对边坡的变形数据进行检测,防止边坡变形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现有的全站仪在安装时很难对全站仪的角度进行调节,往往需要配套角度的支撑装置进行角度调节,不方便根据山体的坡度尽心调节全站仪的检测角度,造成检测产生一定的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便于全站仪根据山体坡度进行调节监测角度的山体高边坡变形监测装置。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山体高边坡变形监测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插接在固定套的底部,所述固定套的顶部与第一支撑板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顶部的中部与支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杆的顶部通过万向球与第二支撑板底部的中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与全站仪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底部的侧面与角度调节机构的一端连接,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板连接;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连接板、连接杆、连接柱、升降板、定位销、定位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山体高边坡变形监测装置,包括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的顶部插接在固定套(2)的底部,所述固定套(2)的顶部与第一支撑板(3)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3)顶部的中部与支杆(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杆(4)的顶部通过万向球与第二支撑板(5)底部的中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5)的顶部与全站仪(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5)底部的侧面与角度调节机构(7)的一端连接,所述角度调节机构(7)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板(3)连接;/n所述角度调节机构(7)包括连接板(701)、连接杆(702)、连接柱(703)、升降板(704)、定位销(705)、定位槽(707)、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山体高边坡变形监测装置,包括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的顶部插接在固定套(2)的底部,所述固定套(2)的顶部与第一支撑板(3)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3)顶部的中部与支杆(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杆(4)的顶部通过万向球与第二支撑板(5)底部的中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5)的顶部与全站仪(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5)底部的侧面与角度调节机构(7)的一端连接,所述角度调节机构(7)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板(3)连接;
所述角度调节机构(7)包括连接板(701)、连接杆(702)、连接柱(703)、升降板(704)、定位销(705)、定位槽(707)、固定板(708)、螺纹杆(709)和螺纹孔(711);
所述连接板(701)的顶部通过活动块与第二支撑板(5)底部的侧面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板(701)的底部通过轴承与连接杆(702)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702)的底部插接在连接柱(703)的顶部,所述连接杆(702)的底部与升降板(70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704)的侧面插接有定位销(705),所述定位销(705)远离升降板(704)的一端贯穿连接柱(703)侧面开设的定位槽(707)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娜李容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安泰数据监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