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区观光车空载计算动态调度车辆数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0454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景区观光车空载计算动态调度车辆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观光车辆座位上安装重力传感器并串口连接车辆上的客户端,客户端接收串口数据后,把重力数据>20kg的当做该座位有乘客,否则认为该座位无人,满足要求的座位数/该车的标配座位数=负载率,客户显示当前车辆的负载率,并通过MQTT长连接的方式上传数据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收到来自在外运行车辆的负载数据,通过AI云计算的方式,动态调度是否需要投入车辆进入景区,计算出结果,把需要新派和回收车辆通知控制中心人员,通过中心人员来确认是否需要动态调控车辆。本发明专利技术具备实时监控景区观光车辆的负载度,使景区合理的分配观光车资源,使游客能够及时搭载上观光车辆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景区观光车空载计算动态调度车辆数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景区负载度监控
,具体为一种景区观光车空载计算动态调度车辆数的方法。
技术介绍
观光车是一种摆渡车,动力上一般使用电瓶车,用电池产生动力,环保无污染,有效利用资源。多数观光车采用蓄电池供电驱动方式,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只需蓄电池充电即可使用,但现阶段的观光车在使用时无法合理检查观光车的负载,无法对景区内的观光车进行合理调度,从而导致游客无法及时搭载上观光车辆,进而影响游客的观光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景区观光车空载计算动态调度车辆数的方法,具备实时监控景区观光车辆的负载度,使景区合理的分配观光车资源,使游客能够及时搭载上观光车辆的优点,解决了现阶段的观光车在使用时无法合理检查观光车的负载,无法对景区内的观光车进行合理调度,从而导致游客无法及时搭载上观光车辆,进而影响游客的观光体验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景区观光车空载计算动态调度车辆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观光车辆座位上安装重力传感器,将质量信号转变为可测量的电信号输出给串口;S2、串口连接车辆上的客户端,客户端接收来自重力传感器的串口数据;S3、客户端接收串口数据后,通过计算每台座位上的重力数据,把重力数据>20kg的当做该座位有乘客,否则认为该座位无人,满足要求的座位数/该车的标配座位数=负载率;S4、客户显示当前车辆的负载率,并通过MQTT长连接的方式上传数据至控制中心,数据包含座位数总数、有乘客座位数,该车负载率;S5、控制中心收到来自在外运行车辆的负载数据,通过AI云计算的方式,动态调度是否需要投入车辆进入景区;S6、计算出结果,把需要新派和回收车辆通知控制中心人员,通过中心人员来确认是否需要动态调控车辆。优选的,座位上安装的重力传感器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使粘贴在其表面的电阻应变片同时产生变形,电阻应变片变形后,其阻值将增大或减小,再经相应的测量电路把这一电阻变化转换为电信号,从而完成了将外力变换为电信号的过程,把电信号通过串口输出。优选的,AI计算方式:通过车辆上传载有乘客的座位数,座位总数计算出当前在外运行车辆的总负载率,总负载率大于80%并且通过闸机设备上传在园人员-车辆总座位数大于3000人,则认为需要新派车辆;总负载率大于80%,但在园人数-车辆总座位小于3000人,则通过控制中心通知车辆客户端告知司机减缓车速,搭载更多游客;当总负载率小于80%并且通过闸机设备上传在园人员-车辆总座位数大于3000人,则认为不需要新派车辆,并通过控制中心下发通知给车辆客户端,客户端收到通知后,通过喇叭实时播报搭载车辆单人价格;当总负载率小于80%并且通过闸机设备上传在园人员-车辆总座位数小于3000人,则认为游客搭建观光车辆的需求不足,进行逐一回收在外运行车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重力传感器,座位上安装的重力传感器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使粘贴在其表面的电阻应变片同时产生变形,电阻应变片变形后,其阻值将增大或减小,再经相应的测量电路把这一电阻变化转换为电信号,从而完成了将外力变换为电信号的过程,把电信号通过串口输出,串口连接车辆上的客户端,客户端接收来自重力传感器的串口数据,通过计算,把每台座位上的重力数据转换为负载率,控制中心收到来自在外运行车辆的负载数据,通过AI云计算的方式,动态调度是否需要投入车辆进入景区,从而达到实时监控景区观光车辆的负载度,使景区合理的分配观光车资源,使游客能够及时搭载上观光车辆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景区观光车空载计算动态调度车辆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观光车辆座位上安装重力传感器,将质量信号转变为可测量的电信号输出给串口,座位上安装的重力传感器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使粘贴在其表面的电阻应变片同时产生变形,电阻应变片变形后,其阻值将增大或减小,再经相应的测量电路把这一电阻变化转换为电信号,从而完成了将外力变换为电信号的过程,把电信号通过串口输出;S2、串口连接车辆上的客户端,客户端接收来自重力传感器的串口数据;S3、客户端接收串口数据后,通过计算每台座位上的重力数据,把重力数据>20kg的当做该座位有乘客,否则认为该座位无人,满足要求的座位数/该车的标配座位数=负载率;S4、客户显示当前车辆的负载率,并通过MQTT长连接的方式上传数据至控制中心,数据包含座位数总数、有乘客座位数,该车负载率;S5、控制中心收到来自在外运行车辆的负载数据,通过AI云计算的方式,动态调度是否需要投入车辆进入景区,AI计算方式:通过车辆上传载有乘客的座位数,座位总数计算出当前在外运行车辆的总负载率,总负载率大于80%并且通过闸机设备上传在园人员-车辆总座位数大于3000人,则认为需要新派车辆;总负载率大于80%,但在园人数-车辆总座位小于3000人,则通过控制中心通知车辆客户端告知司机减缓车速,搭载更多游客;当总负载率小于80%并且通过闸机设备上传在园人员-车辆总座位数大于3000人,则认为不需要新派车辆,并通过控制中心下发通知给车辆客户端,客户端收到通知后,通过喇叭实时播报搭载车辆单人价格;当总负载率小于80%并且通过闸机设备上传在园人员-车辆总座位数小于3000人,则认为游客搭建观光车辆的需求不足,进行逐一回收在外运行车辆;S6、计算出结果,把需要新派和回收车辆通知控制中心人员,通过中心人员来确认是否需要动态调控车辆。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座位上安装的重力传感器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使粘贴在其表面的电阻应变片同时产生变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景区观光车空载计算动态调度车辆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观光车辆座位上安装重力传感器,将质量信号转变为可测量的电信号输出给串口;/nS2、串口连接车辆上的客户端,客户端接收来自重力传感器的串口数据;/nS3、客户端接收串口数据后,通过计算每台座位上的重力数据,把重力数据>20kg的当做该座位有乘客,否则认为该座位无人,满足要求的座位数/该车的标配座位数=负载率;/nS4、客户显示当前车辆的负载率,并通过MQTT长连接的方式上传数据至控制中心,数据包含座位数总数、有乘客座位数,该车负载率;/nS5、控制中心收到来自在外运行车辆的负载数据,通过AI云计算的方式,动态调度是否需要投入车辆进入景区;/nS6、计算出结果,把需要新派和回收车辆通知控制中心人员,通过中心人员来确认是否需要动态调控车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景区观光车空载计算动态调度车辆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观光车辆座位上安装重力传感器,将质量信号转变为可测量的电信号输出给串口;
S2、串口连接车辆上的客户端,客户端接收来自重力传感器的串口数据;
S3、客户端接收串口数据后,通过计算每台座位上的重力数据,把重力数据>20kg的当做该座位有乘客,否则认为该座位无人,满足要求的座位数/该车的标配座位数=负载率;
S4、客户显示当前车辆的负载率,并通过MQTT长连接的方式上传数据至控制中心,数据包含座位数总数、有乘客座位数,该车负载率;
S5、控制中心收到来自在外运行车辆的负载数据,通过AI云计算的方式,动态调度是否需要投入车辆进入景区;
S6、计算出结果,把需要新派和回收车辆通知控制中心人员,通过中心人员来确认是否需要动态调控车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区观光车空载计算动态调度车辆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座位上安装的重力传感器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万生陈光鹏林强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票付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