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管路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0440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防管路连接结构,涉及消防管道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内径小于第二管道的内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安装有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环形板以及多个连接块;每个连接块上螺纹连接有插杆,对应插杆在第二管道的外侧壁上固接有用于供插杆插接的连接管,连接管内固接有圆环,圆环的内周面沿其周向依次固接有多个弹簧钢片,每个弹簧钢片向靠近连接管的轴心线方向倾斜设置,连接管内安装有用于驱动弹簧钢片运动的推动组件;第二管道的一端抵接于环形板,环形板与第二管道之间安装有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连接装置,便于对相邻两个消防管道进行拆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防管路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消防管路
,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消防管道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消防管道是指用于消防方面,连接消防设备、器材,输送消防灭火用水,气体或者其他介质的管道材料。由于特殊需求,消防管道的厚度与材质都有特殊要求,并喷红色油漆,输送消防用水。但是,现有的消防管道通过两个法兰、多个螺栓以及多个螺母进行连接,这样不便对相邻的两个消防管道进行拆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防管路连接结构,其通过设置连接装置,便于对相邻两个消防管道进行拆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防管路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内径小于第二管道的内径,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安装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可拆卸连接于第一管道外侧壁的环形板以及固接于环形板靠近第二管道一侧的多个连接块;每个所述连接块上螺纹连接有插杆,对应所述插杆在第二管道的外侧壁上固接有用于供插杆插接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内固接有圆环,所述圆环的内周面沿其周向依次固接有多个弹簧钢片,每个所述弹簧钢片向靠近连接管的轴心线方向倾斜设置,所述连接管内安装有用于驱动弹簧钢片向远离连接管轴心线方向运动的推动组件;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抵接于环形板,所述环形板与第二管道之间安装有密封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环形板安装到第一管道上,然后通过移动第二管道使第二管道与环形板抵接,接下来通过推动组件对弹簧钢片进行抵压,随后通过转动插杆使插杆经过弹簧钢片,然后松开推动组件,推动组件在弹簧钢片的作用下复位,当推动组件复位后,此时弹簧钢片对插杆进行抵压,从而便可对插杆进行固定,这样便可使第二管道与第一管道连接;当需要拆下第二管道时,通过推动组件对弹簧钢片进行抵压,然后通过转动插杆使插杆与连接管分离,最后将第二管道抽出即可;综上,通过设置连接装置,便于对相邻两个消防管道进行拆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按压环、与按压环靠近连接管一端连通的过渡管以及与过渡管远离按压环一端连通的推动管;所述按压环凸出连接管远离第二管道的一端设置;所述推动管沿连接管的轴向滑移于连接管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动推动按压环移动,按压环移动带动推动管移动,这样便于对弹簧钢片进行抵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动管的形状呈圆台状,并且所述推动管的截面面积从靠近过渡管的一端到远离过渡管的一端依次递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管设置成圆台状,便于推动弹簧钢片运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管远离第二管道的一端内壁上固接有限位环,所述过渡管沿连接管的轴向滑移连接于限位环的内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环,便于对推动管以及按压环进行限位,因而能够降低推动组件发生丢失的可能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管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按压环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套设固定于连接管外侧壁的支撑环以及螺纹连接于支撑环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按压环,所述按压环靠近支撑环的一端固接有用于对按压环进行导向的导向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驱动按压环移动时,通过转动第一螺杆使按压环沿连接管的轴心线方向移动;通过设置驱动组件,便于使按压环移动,因而便于对插杆进行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件为导杆,所述支撑环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导杆沿连接管的轴向滑移连接于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孔对导杆具有导向作用,从而能够降低按压环在沿连接管的轴心线方向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离的可能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板上安装有多组固定组件,每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开设于环形板内的滑槽、沿环形板的径向滑移连接于滑槽的抵接块以及转动连接于抵接块远离第一管道一侧的第二螺杆;所述抵接块靠近第一管道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靠近第一管道的一侧固接有弧形的齿条,所述齿条能够抵接于第一管道的外侧壁;所述第二螺杆螺纹连接于环形板,并且所述第二螺杆远离抵接块的一端凸出环形板的外周面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第二螺杆驱动抵接块移动,抵接块移动带动弧形齿条移动,这样可使弧形齿条与第一管道的外侧壁抵接,从而便可对环形板进行固定,因而便于将环形板固定至第一管道的外侧壁。综上所述,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先将环形板安装到第一管道上,然后通过移动第二管道使第二管道与环形板抵接,接下来通过推动组件对弹簧钢片进行抵压,随后通过转动插杆使插杆经过弹簧钢片,然后松开推动组件,推动组件在弹簧钢片的作用下复位,当推动组件复位后,此时弹簧钢片对插杆进行抵压,从而便可对插杆进行固定,这样便可使第二管道与第一管道连接;当需要拆下第二管道时,通过推动组件对弹簧钢片进行抵压,然后通过转动插杆使插杆与连接管分离,最后将第二管道抽出即可;综上,通过设置连接装置,便于对相邻两个消防管道进行拆装;2.当需要驱动按压环移动时,通过转动第一螺杆使按压环沿连接管的轴心线方向移动;通过设置驱动组件,便于使按压环移动,因而便于对插杆进行固定;3.通过转动第二螺杆驱动抵接块移动,抵接块移动带动弧形齿条移动,这样可使弧形齿条与第一管道的外侧壁抵接,从而便可对环形板进行固定,因而便于将环形板固定至第一管道的外侧壁。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凸显密封圈的爆炸图;图3为实施例中凸显弹簧钢片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实施例中凸显固定组件的局部剖视图。图中:1、第一管道;2、第二管道;3、连接装置;31、环形板;311、插槽;32、连接块;33、插杆;34、连接管;35、圆环;36、弹簧钢片;37、密封圈;38、推动组件;381、按压环;382、过渡管;383、推动管;384、限位环;4、驱动组件;41、支撑环;411、通孔;42、第一螺杆;43、导杆;5、固定组件;51、滑槽;52、抵接块;521、弧形槽;53、第二螺杆;54、齿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一种消防管路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第一管道1的内径小于第二管道2的内径,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之间安装有连接装置3。如图2和图3所示,连接装置3包括可拆卸连接于第一管道1外侧壁的环形板31以及固接于环形板31靠近第二管道2一侧的多个连接块32;每个连接块32上螺纹连接有插杆33,对应插杆33在第二管道2的外侧壁上固接有用于供插杆33插接的连接管34,连接管34内固接有圆环35,圆环35的内周面沿其周向依次固接有多个弹簧钢片36,每个弹簧钢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防管路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1)的内径小于第二管道(2)的内径,所述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之间安装有连接装置(3),所述连接装置(3)包括可拆卸连接于第一管道(1)外侧壁的环形板(31)以及固接于环形板(31)靠近第二管道(2)一侧的多个连接块(32);每个所述连接块(32)上螺纹连接有插杆(33),对应所述插杆(33)在第二管道(2)的外侧壁上固接有用于供插杆(33)插接的连接管(34),所述连接管(34)内固接有圆环(35),所述圆环(35)的内周面沿其周向依次固接有多个弹簧钢片(36),每个所述弹簧钢片(36)向靠近连接管(34)的轴心线方向倾斜设置,所述连接管(34)内安装有用于驱动弹簧钢片(36)向远离连接管(34)轴心线方向运动的推动组件(38);所述第二管道(2)的一端抵接于环形板(31),所述环形板(31)与第二管道(2)之间安装有密封圈(3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防管路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1)的内径小于第二管道(2)的内径,所述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之间安装有连接装置(3),所述连接装置(3)包括可拆卸连接于第一管道(1)外侧壁的环形板(31)以及固接于环形板(31)靠近第二管道(2)一侧的多个连接块(32);每个所述连接块(32)上螺纹连接有插杆(33),对应所述插杆(33)在第二管道(2)的外侧壁上固接有用于供插杆(33)插接的连接管(34),所述连接管(34)内固接有圆环(35),所述圆环(35)的内周面沿其周向依次固接有多个弹簧钢片(36),每个所述弹簧钢片(36)向靠近连接管(34)的轴心线方向倾斜设置,所述连接管(34)内安装有用于驱动弹簧钢片(36)向远离连接管(34)轴心线方向运动的推动组件(38);所述第二管道(2)的一端抵接于环形板(31),所述环形板(31)与第二管道(2)之间安装有密封圈(3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38)包括按压环(381)、与按压环(381)靠近连接管(34)一端连通的过渡管(382)以及与过渡管(382)远离按压环(381)一端连通的推动管(383);所述按压环(381)凸出连接管(34)远离第二管道(2)的一端设置;所述推动管(383)沿连接管(34)的轴向滑移于连接管(34)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防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管(383)的形状呈圆台状,并且所述推动管(383)的截面面积从靠近过渡管(382)的一端到远离过渡管(382)的一端依次递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自然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尚榀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