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箍式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6821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卡箍式固定装置,包括箍带、紧固组件、防松组件以及内螺纹圈,所述箍带的外部设有凸板,所述凸板之间固定连接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包括凸板、细螺杆、垫圈和螺母,所述箍带的内部平均分布防松组件,所述防松组件包括粗螺杆、压片和六角杆,所述箍带的外部开设有内螺纹圈。该一种卡箍式固定装置,通过在箍带的外部设有的防松组件,较好的解决了卡箍式固定装置在应用时会松动的问题,可实现该箍带的二次紧固工作,由箍带的内部向外部施加张力,从而在箍带的内部起到反作用力的效果,整体结构简单,大大提升了该固定装置在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使其不会因为使用时间的增长而出现松动的情况,较为的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卡箍式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紧固管件
,具体为一种卡箍式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卡箍是一种连接带沟槽的管件、阀门以及管路配件的一种连接装置,用在对快接头之间起紧箍连接作用,其性能良好,密封度高,安装时较为的简易。现市面上的卡箍式固定装置大多数在使用时其功能性较差,往往都是由外向内的挤压紧固,在应用的过程中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而出现紧固力松动的情况,需要再次进行拧紧才行,维护起来较为的麻烦,同时多数的固定装置在锁紧时都是在螺杆的一端进行拧紧,其强度较低,稳定性不强,使用时较为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卡箍式固定装置,解决了现有市面上的卡箍式固定装置大多数在使用时其功能性较差,往往都是由外向内的挤压紧固,在应用的过程中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而出现紧固力松动的情况,需要再次进行拧紧才行,维护起来较为的麻烦,同时多数的固定装置在锁紧时都是在螺杆的一端进行拧紧,其强度较低,稳定性不强,使用时较为的麻烦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卡箍式固定装置,包括箍带、紧固组件、防松组件以及内螺纹圈,所述箍带的外部设有凸板,所述凸板之间固定连接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包括凸板、细螺杆、垫圈和螺母,所述箍带的内部平均分布防松组件,所述防松组件包括粗螺杆、压片和六角杆,所述箍带的外部开设有内螺纹圈,所述内螺纹圈的内部通过啮合的方式连接粗螺杆,所述粗螺杆的底部固定连接压片,所述粗螺杆的顶部固定连接六角杆。优选的,所述内螺纹圈呈对称分布形式,所述粗螺杆呈对称分布形式。优选的,所述压片呈对称分布形式,所述压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凸板呈对称分布形式,所述凸板的外部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的内部通过啮合的方式连接细螺杆。优选的,所述细螺杆的外部通过啮合的方式连接螺母,所述螺母呈对称分布形式,所述螺母的内侧设有垫圈,所述垫圈分布在凸板的上下两侧。(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卡箍式固定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卡箍式固定装置,通过在箍带的外部设有的防松组件,较好的解决了卡箍式固定装置在应用时会松动的问题,当将箍带固定在管体的外部后,由于在箍带的内部还额外安装有多个粗螺杆,将粗螺杆顶部的六角杆拧紧,即可利用粗螺杆来对箍带中间的管体施加压力,当依次将六个防松组件都拧紧后,即可实现该箍带的二次紧固工作,由箍带的内部向外部施加张力,从而在箍带的内部起到反作用力的效果,整体结构简单,大大提升了该固定装置在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使其不会因为使用时间的增长而出现松动的情况,较为的实用;(2)、该卡箍式固定装置,通过在细螺栓的外部分别设有两对螺母,并使得螺母的位置分别安装在凸板的顶部和底部,如此不仅仅可以从凸板的上下两个方位对内施加压力,还可以从凸板的内侧向外部进行压紧,从而可以牢牢的利用特殊结构的紧固组件来将两个箍带锁紧在管体的外部,大大提升了应用过程中的强度,功能性较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防松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紧固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内螺纹圈结构示意图。图中,箍带-1、紧固组件-2、凸板-3、细螺杆-4、垫圈-5、螺母-6、防松组件-7、粗螺杆-8、压片-9、六角杆-10、内螺纹圈-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卡箍式固定装置,包括箍带1、紧固组件2、防松组件7以及内螺纹圈11,所述箍带1的外部设有凸板3,所述凸板3之间固定连接紧固组件2,所述紧固组件2包括凸板3、细螺杆4、垫圈5和螺母6,所述箍带1的内部平均分布防松组件7,所述防松组件7包括粗螺杆8、压片9和六角杆10,所述箍带1的外部开设有内螺纹圈11,所述内螺纹圈11的内部通过啮合的方式连接粗螺杆8,所述粗螺杆8的底部固定连接压片9,所述粗螺杆8的顶部固定连接六角杆10。所述内螺纹圈11呈对称分布形式,所述粗螺杆8呈对称分布形式,通过设有的粗螺杆8,可以啮合在内螺纹圈11的内部,从而实现该箍带1的二次紧固工作,由箍带1的内部向外部施加张力,从而在箍带1的内部起到反作用力的效果,实用性较强。所述压片9呈对称分布形式,所述压片9采用橡胶材料制成,通过设有的压片9,可以紧紧的压合在管体的外部,从而提高应用时的摩擦力,功能性较强。所述凸板3呈对称分布形式,所述凸板3的外部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的内部通过啮合的方式连接细螺杆4,通过设有的细螺杆4,可以将两个箍带1紧固在一起,便于使用时进行安装和拆卸。所述细螺杆4的外部通过啮合的方式连接螺母6,所述螺母6呈对称分布形式,所述螺母6的内侧设有垫圈5,所述垫圈5分布在凸板3的上下两侧,通过将螺母6的位置分别安装在凸板3的顶部和底部,如此不仅仅可以从凸板3的上下两个方位对内施加压力,还可以从凸板3的内侧向外部进行压紧,从而可以牢牢的利用特殊结构的紧固组件2来将两个箍带1锁紧在管体的外部,强度较高。工作原理:在应用该卡箍式固定装置时,首先将两个箍带1分别套接在管体的顶部和底部,然后将两个螺母6置入在凸板3的外部,并放上垫圈5,接着将细螺杆4插入在凸板3的内部,并不断的旋转使其啮合在螺母6的内部,当将细螺杆4完全插入后,再将另外两个螺母6一上一下套接在细螺杆4的顶部和底部,并不断的将其拧紧,然后重复上述步骤在箍带1的两侧都安装好细螺杆4,接着将两个凸板3之间的螺母6拧紧,由于四个螺母6的位置分别安装在凸板3的顶部和底部,如此不仅仅可以从凸板3的上下两个方位对内施加压力,还可以从凸板3的内侧向外部进行压紧,从而可以牢牢的利用特殊结构的紧固组件2来将两个箍带1锁紧在管体的外部,大大提升了应用过程中的强度,功能性较强,然后将箍带1紧固后,通过在箍带1的外部设有的多个防松组件7,此时压片9是贴紧在管体的外部,通过在粗螺杆8顶部设有的六角杆10,将粗螺杆8顶部的六角杆10拧紧,即可利用粗螺杆8来对箍带1中间的管体施加压力,当依次将六个防松组件7都拧紧后,即可实现该箍带1的二次紧固工作,由箍带1的内部向外部施加张力,从而在箍带1的内部起到反作用力的效果,整体结构简单,大大提升了该固定装置在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使其不会因为使用时间的增长而出现松动的情况,较为的实用。本技术的箍带1、紧固组件2、凸板3、细螺杆4、垫圈5、螺母6、防松组件7、粗螺杆8、压片9、六角杆10、内螺纹圈11,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卡箍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箍带(1)、紧固组件(2)、防松组件(7)以及内螺纹圈(11),所述箍带(1)的外部设有凸板(3),所述凸板(3)之间固定连接紧固组件(2),所述紧固组件(2)包括凸板(3)、细螺杆(4)、垫圈(5)和螺母(6),所述箍带(1)的内部平均分布防松组件(7),所述防松组件(7)包括粗螺杆(8)、压片(9)和六角杆(10),所述箍带(1)的外部开设有内螺纹圈(11),所述内螺纹圈(11)的内部通过啮合的方式连接粗螺杆(8),所述粗螺杆(8)的底部固定连接压片(9),所述粗螺杆(8)的顶部固定连接六角杆(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箍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箍带(1)、紧固组件(2)、防松组件(7)以及内螺纹圈(11),所述箍带(1)的外部设有凸板(3),所述凸板(3)之间固定连接紧固组件(2),所述紧固组件(2)包括凸板(3)、细螺杆(4)、垫圈(5)和螺母(6),所述箍带(1)的内部平均分布防松组件(7),所述防松组件(7)包括粗螺杆(8)、压片(9)和六角杆(10),所述箍带(1)的外部开设有内螺纹圈(11),所述内螺纹圈(11)的内部通过啮合的方式连接粗螺杆(8),所述粗螺杆(8)的底部固定连接压片(9),所述粗螺杆(8)的顶部固定连接六角杆(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卡箍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光华王哲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联双喉箍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