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液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0245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油液控制阀,包括阀芯、阀套、阀体和控制结构,其中;阀芯包括一端开口的阀芯主体,阀芯主体的内表面形成第一中心油腔,阀芯主体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阀芯主体径向开设有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第一中心油腔通过第一油孔与第一油槽连通,第一中心油腔通过第二油孔与第二油槽连通;控制结构连接在第一油槽的底面上,且挡在第一油孔的一端,以允许油液从第一油槽向第一油孔流动,并限制油液从第一油孔向第一油槽流动。油液控制阀内设置的控制结构,可以将部分回流的油液补充进进油油路中,以提高调相器转子的转动速度,从而实现快速调相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液控制阀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油液控制阀。
技术介绍
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技术(VariableValveTiming,VVT)的原理是根据发动机的运行情况,靠机油液压力驱动来改变凸轮轴与曲轴的相位关系,进而改变气门正时,使进入发动机的空气量达到最佳,提高发动机燃油的燃烧效率,以实现优化燃烧、降低油耗、减少排放的效果。目前,中置式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已逐渐成为主流。中置式可变气门正时系统主要包括:调相器、油液控制阀、油液控制阀电磁铁、正时链条和凸轮轴等。油液控制阀设置在凸轮轴的轴颈内,油液控制阀电磁铁与油液控制阀的阀芯连接,并推动油液控制阀的阀芯轴向运动,以切换调相器提前腔和滞后腔的油路,实现相位连续可变。但现有技术中,中置式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无法满足发动机对VVT响应速度越来越高的使用要求,因此亟需提高中置式气门正时系统的调相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油液控制阀,以提高中置式气门正时系统的调相速度。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液控制阀,包括阀芯、阀套、阀体和控制结构,其中;所述阀芯包括一端开口的阀芯主体,所述阀芯主体的内表面形成第一中心油腔,所述阀芯主体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所述阀芯主体径向开设有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所述第一中心油腔通过所述第一油孔与所述第一油槽连通,所述第一中心油腔通过所述第二油孔与所述第二油槽连通;所述控制结构连接在所述第一油槽的底面上,且挡在第一油孔的一端,以允许油液从第一油槽向所述第一油孔流动,并限制油液从所述第一油孔向所述第一油槽流动;所述阀套设置在所述阀芯外部,并与所述阀芯间隙配合,其中,所述阀套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三油槽、第四油槽和第六油槽,所述阀套上径向开设有与所述第三油槽连通的第三油孔,与所述第四油槽连通的第四油孔,以及与所述第六油槽连通第十油孔,所述第一油槽通过所述第十油孔与所述第六油槽连通;所述阀体设置在所述阀套外部,所述阀体径向开设有与所述第三油槽连通的第五油孔,以及与所述第四油槽连通的第六油孔;所述阀芯可移动至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若所述阀芯位于所述第一工位,所述第一油槽与所述第四油孔连通,所述第一中心油腔与所述第三油孔连通;若所述阀芯位于第二工位,所述第一油槽与第三油孔连通,所述第一中心油腔通过所述第二油槽与所述第四油孔连通;若所述阀芯位于第三工位,所述阀芯主体的外表面挡在所述第三油孔和所述第四油孔的一端。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结构包括控制结构主体和控制结构挡板,其中,所述控制结构主体的内侧与所述第一油槽的底面连接,所述控制结构主体的外侧位于所述第一油槽内,所述控制结构主体上开设有第七油孔,所述第七油孔与所述第一油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控制结构挡板与所述控制结构主体的内侧连接,部分的所述控制结构挡板位于所述第七油孔与第一油孔之间;若所述第一油槽的油液压力大于所述第一油孔的油液压力,所述控制结构挡板打开所述第七油孔,若所述第一油槽的油液压力小于所述第一油孔的油液压力,所述控制结构挡板抵接在所述控制结构主体上,用于关闭所述第七油孔。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结构主体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安装所述控制结构挡板。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油液控制阀还包括挡塞,所述阀套后端为台阶孔,所述挡塞设置在所述台阶孔内,所述挡塞的外表面与所述台阶孔的侧面贴合,所述挡塞的内表面与所述阀芯主体间隙配合,所述挡塞的侧面和所述台阶孔的表面以及所述阀芯主体的外表面形成腔室;所述阀芯主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平衡密封环,所述平衡密封环位于所述台阶孔内,并且所述平衡密封环的外弧面与所述台阶孔的侧面贴合,以将所述腔室分割为有压室和无压室。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有压室和所述无压室轴向相对布置,所述无压室位于所述阀芯主体开口的一侧。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阀芯主体上开设有第八油孔,所述挡塞上开设有第五油槽,所述第八油孔与所述第五油槽连通,所述有压室通过所述第八油孔和所述第五油槽与所述第一中心油腔连通;所述阀套上开设有第九油孔,所述无压室通过所述第九油孔和所述第六油槽连通,所述第六油槽用于泄油。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阀体的一端开设第一进油口,所述阀套的内表面形成的第二中心油腔,所述阀芯主体的开口为所述第一中心油腔的第二进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与所述第二进油口通过所述第二中心油腔连接。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单向供油结构,所述单向供油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油口和所述第二进油口之间,用于使油液由所述第一进油口向所述第一中心油腔单向导通。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油液控制阀还包括滤网,用于对从所述第一进油口流入所述第一中心油腔的油液进行过滤。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回位结构,所述回位结构固定在所述阀体内部,并与所述阀芯主体抵接,用于推动所述阀芯主体回到初始位置。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油液控制阀,包括阀芯、阀套、阀体和控制结构,其中;所述阀芯包括一端开口的阀芯主体,所述阀芯主体的内表面形成第一中心油腔,所述阀芯主体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所述阀芯主体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所述第一中心油腔通过所述第一油孔与所述第一油槽连通,所述第一中心油腔通过所述第二油孔与所述第二油槽连通;所述控制结构连接在所述第一油槽的底面上,且挡在第一油孔的一端,以允许油液从第一油槽向所述第一油孔流动,并限制油液从所述第一油孔向所述第一油槽流动;所述阀套设置在所述阀芯外部,并与所述阀芯间隙配合,其中,所述阀套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三油槽、第四油槽和第六油槽,所述阀套径向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三油槽连通的第三油孔,与所述第四油槽连通的第四油孔,以及与所述第六油槽连通的与第十油孔,所述第一油槽通过所述第十油孔与所述第六油槽连通;所述阀体设置在所述阀套外部,所述阀体径向开设有与所述第三油槽连通的第五油孔,以及与所述第四油槽连通的第六油孔;所述阀芯可移动至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若所述阀芯位于所述第一工位,所述第一油槽与所述第四油孔连通,所述第一中心油腔与所述第三油孔连通;若所述阀芯位于第二工位,所述第一油槽与第三油孔连通,所述第一中心油腔通过所述第二油槽与所述第四油孔连通;若所述阀芯位于第三工位,所述阀芯主体的外表面挡在所述第三油孔和所述第四油孔的一端,即,所述第三油孔和所述第四油孔都不与所述阀芯任一油槽或油孔连通。油液控制阀内设置的控制结构,可以将部分回流的油液补充进进油油路中,以提高调相器转子的转动速度,从而实现快速调相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所示的油液控制阀的爆炸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液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芯、阀套、阀体和控制结构,其中;/n所述阀芯包括一端开口的阀芯主体,所述阀芯主体的内表面形成第一中心油腔,所述阀芯主体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所述阀芯主体径向开设有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所述第一中心油腔通过所述第一油孔与所述第一油槽连通,所述第一中心油腔通过所述第二油孔与所述第二油槽连通;/n所述控制结构连接在所述第一油槽的底面上,且挡在第一油孔的一端,以允许油液从第一油槽向所述第一油孔流动,并限制油液从所述第一油孔向所述第一油槽流动;/n所述阀套设置在所述阀芯外部,并与所述阀芯间隙配合,其中,所述阀套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三油槽、第四油槽和第六油槽,所述阀套径向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三油槽连通的第三油孔,与所述第四油槽连通的第四油孔,以及与所述第六油槽连通的第十油孔,使所述第一油槽通过所述第十油孔与所述第六油槽连通;/n所述阀体设置在所述阀套外部,所述阀体径向开设有与所述第三油槽连通的第五油孔,以及与所述第四油槽连通的第六油孔;/n所述阀芯可移动至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若所述阀芯位于所述第一工位,所述第一油槽与所述第四油孔连通,所述第一中心油腔与所述第三油孔连通;若所述阀芯位于第二工位,所述第一油槽与第三油孔连通,所述第一中心油腔通过所述第二油槽与所述第四油孔连通;若所述阀芯位于第三工位,所述阀芯主体的外表面挡在所述第三油孔和所述第四油孔的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液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芯、阀套、阀体和控制结构,其中;
所述阀芯包括一端开口的阀芯主体,所述阀芯主体的内表面形成第一中心油腔,所述阀芯主体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所述阀芯主体径向开设有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所述第一中心油腔通过所述第一油孔与所述第一油槽连通,所述第一中心油腔通过所述第二油孔与所述第二油槽连通;
所述控制结构连接在所述第一油槽的底面上,且挡在第一油孔的一端,以允许油液从第一油槽向所述第一油孔流动,并限制油液从所述第一油孔向所述第一油槽流动;
所述阀套设置在所述阀芯外部,并与所述阀芯间隙配合,其中,所述阀套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三油槽、第四油槽和第六油槽,所述阀套径向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三油槽连通的第三油孔,与所述第四油槽连通的第四油孔,以及与所述第六油槽连通的第十油孔,使所述第一油槽通过所述第十油孔与所述第六油槽连通;
所述阀体设置在所述阀套外部,所述阀体径向开设有与所述第三油槽连通的第五油孔,以及与所述第四油槽连通的第六油孔;
所述阀芯可移动至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若所述阀芯位于所述第一工位,所述第一油槽与所述第四油孔连通,所述第一中心油腔与所述第三油孔连通;若所述阀芯位于第二工位,所述第一油槽与第三油孔连通,所述第一中心油腔通过所述第二油槽与所述第四油孔连通;若所述阀芯位于第三工位,所述阀芯主体的外表面挡在所述第三油孔和所述第四油孔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液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结构包括控制结构主体和控制结构挡板,其中;
所述控制结构主体的内侧与所述第一油槽的底面连接,所述控制结构主体的外侧位于所述第一油槽内,所述控制结构主体上开设有第七油孔,所述第七油孔与所述第一油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控制结构挡板与所述控制结构主体的内侧连接,部分的所述控制结构挡板位于所述第七油孔与第一油孔之间;若所述第一油槽的油液压力大于所述第一油孔的油液压力,所述控制结构挡板打开所述第七油孔,若所述第一油槽的油液压力小于所述第一油孔的油液压力,所述控制结构挡板抵接在所述控制结构主体上,用于关闭所述第七油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志浩江轩李伟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