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稳定的立柱式旋转景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0085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高空旋转的广告牌稳定性不佳、容易倾覆等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稳定的立柱式旋转景观装置,属于户外景观装置技术领域,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旋转机构和支撑结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部和与旋转部转动连接的转动筒体,转动筒体包括第一筒体、转动套设于第一筒体外部的第二筒体和转动设置于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内部用于驱动旋转机构转动的传动杆,传动杆转动设置于支撑结构内并受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转动,所述第二筒体内壁两端安装有配合第一筒体转动的滚动轴承。一种结构稳定的立柱式旋转景观装置组装简单、制造方便,结构稳定性极佳,可运用于模型展台、立体广告、城市景观设施的低速旋转展示,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稳定的立柱式旋转景观装置
本技术属于户外景观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稳定的立柱式旋转景观装置。
技术介绍
在城市景观布局设施过程中,其通常需要使用广告架对景观设施和景观布局进行各种各样的宣传与展示,但是现有技术中一般高空广告板都采用静止的形式,由于广告板无法进行旋转,因而只能固定在单一方向上进行宣传展示,导致无法多人同时观看使用,宣传展示功能单一,宣传效果差。但是当展台、立体广告、城市景观等高处承重设施需要在高空低速旋转时,其转动机构就需要满足低速旋转的功能,又要满足其承重要求和支撑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使高空景观既能保持安全性不倾覆,又能通过景观在高空旋转最好的发挥其广告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结构稳定的立柱式旋转景观装置通过在采用竖向两个安装有滚动轴承的套筒互相承插,并通过上下相连的方管传动实现旋转功能,并在立柱底部设置有加强装置,实现对立柱稳定性的加强。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空旋转的广告牌稳定性不佳、容易倾覆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结构稳定的立柱式旋转景观装置,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旋转机构和支撑结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部和与旋转部转动连接的转动筒体,转动筒体包括第一筒体、转动套设于第一筒体外部的第二筒体和转动设置于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内部用于驱动旋转机构转动的传动杆,传动杆转动设置于支撑结构内并受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转动,所述第二筒体内壁两端安装有配合第一筒体转动的滚动轴承,第一筒体的底板下通过推力轴承与第二筒体相互连接,上述立柱式旋转景观装置通过传动杆将下部转动力传到上部旋转部,实现旋转功能。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结构与第二筒体固定连接,支撑结构包括可升降的立柱和用于安装立柱的底座,上述传动杆转动安装于立柱内,所述底座内设置有驱动立柱升降的液压油缸和用于加强立柱稳定性的加强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立柱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组呈圆周阵列排布的承插孔,所述加强装置包括与承插孔配合连接且表面固定设置有销子的加强部和驱动加强部与立柱固定的第二驱动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开设有引导槽的调节盘、配合调节盘工作的同步盘和驱动调节盘转动的伺服电机,调节盘和同步盘通过立柱同轴连接,同步盘上开设有配合引导槽工作的直线槽,所述调节盘通过转动驱动所述加强部沿着引导槽运动,所述加强部包括卡接于引导槽内的第一杆体和卡接于直线槽内的第二杆体,上述销子固定设置于第二杆体上。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杆为方管,第一驱动装置为线性电机。本技术具有以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涉及的一种结构稳定的立柱式旋转景观装置通过在旋转景观底部设置一个相互套接的可转动的筒体,并在筒体内部设置一个方管传动杆驱动旋转部转动,该结构有效保证了旋转装置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将旋转装置设置于可升降立柱上可以实现旋转装置的维修和清洗,在立柱底部设置一个加强装置还能保证整个机构在恶劣天气不会倾覆,本技术采用两个筒体套接的结构,该结构组装简单,制造方便,结构稳定性极佳,可运用于模型展台、立体广告、城市景观设施的低速旋转展示,便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结构稳定的立柱式旋转景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结构稳定的立柱式旋转景观装置中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结构稳定的立柱式旋转景观装置中转动筒体的爆炸图。图中,1-旋转机构;101-旋转部;102-转动筒体;1021-第一筒体;1022-第二筒体;1023-传动杆;2-支撑结构;3-滚动轴承;4-推力轴承;5-立柱;51-承插孔;6-底座;7-液压油缸;8-加强装置;81-销子;82-加强部;821-第一杆体;822-第二杆体;9-调节盘;10-引导槽;11-同步盘;12-直线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结构稳定的立柱式旋转景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和转动筒体的爆炸图,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旋转机构1和支撑结构2,旋转机构1包括旋转部101和与旋转部101转动连接的转动筒体102,转动筒体102包括第一筒体1021、转动套设于第一筒体1021外部的第二筒体1022和转动设置于第一筒体1021和第二筒体1022内部用于驱动旋转机构1转动的传动杆1023,传动杆1023为方管,传动杆1023转动设置于支撑结构2内并受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转动,第一驱动装置为线性电机,第二筒体1022内壁两端安装有配合第一筒体1021转动的滚动轴承3,第一筒体1021的底板下通过推力轴承4与第二筒体1022相互连接,上述立柱5式旋转景观装置通过传动杆1023将下部转动力传到上部旋转部101,实现旋转功能。支撑结构2与第二筒体1022通过法兰盘固定连接,支撑结构2包括可升降的立柱5和用于安装立柱5的底座6,上述传动杆1023转动安装于立柱5内,底座6内设置有驱动立柱5升降的液压油缸7和用于加强立柱5稳定性的加强装置8,立柱5底部设置自一个可以驱动立柱5升降的液压油缸7可以实现旋转装置的维修和清洗,设置加强装置8能保证整个机构在恶劣天气正常工作,不会倾覆,立柱5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组呈圆周阵列排布的承插孔51,加强装置8包括与承插孔51配合连接且表面固定设置有销子81的加强部82和驱动加强部82与立柱5固定的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包括开设有引导槽10的调节盘9、配合调节盘9工作的同步盘11和驱动调节盘9转动的伺服电机,调节盘9和同步盘11通过立柱5同轴连接,同步盘11上开设有配合引导槽10工作的直线槽12,调节盘9通过转动驱动加强部82沿着引导槽10运动,加强部82包括卡接于引导槽10内的第一杆体821和卡接于直线槽12内的第二杆体822,上述销子81固定设置于第二杆体822上,加强部82的数量为3个,加强部82上的销子81卡接于承插孔51内实现将立柱5固定,增强立柱5底部的稳定性。本技术的使用方法:首先通过驱动液压油缸7将立柱5抬升至相应高度,此时立柱5上的承插孔51与销子81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然后驱动第二驱动装置使调节盘9转动进而带动加强部82靠近立柱5,并将销子81嵌入立柱5的承插孔51内,最后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方管立柱5转动进而带动旋转部101转动。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构稳定的立柱式旋转景观装置,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旋转机构和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部和与旋转部转动连接的转动筒体,转动筒体包括第一筒体、转动套设于第一筒体外部的第二筒体和转动设置于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内部用于驱动旋转机构转动的传动杆,传动杆转动设置于支撑结构内并受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转动,所述第二筒体内壁两端安装有配合第一筒体转动的滚动轴承,第一筒体的底板下通过推力轴承与第二筒体相互连接,上述立柱式旋转景观装置通过传动杆将下部转动力传到上部旋转部,实现旋转功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稳定的立柱式旋转景观装置,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旋转机构和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部和与旋转部转动连接的转动筒体,转动筒体包括第一筒体、转动套设于第一筒体外部的第二筒体和转动设置于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内部用于驱动旋转机构转动的传动杆,传动杆转动设置于支撑结构内并受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转动,所述第二筒体内壁两端安装有配合第一筒体转动的滚动轴承,第一筒体的底板下通过推力轴承与第二筒体相互连接,上述立柱式旋转景观装置通过传动杆将下部转动力传到上部旋转部,实现旋转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稳定的立柱式旋转景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与第二筒体固定连接,支撑结构包括可升降的立柱和用于安装立柱的底座,上述传动杆转动安装于立柱内,所述底座内设置有驱动立柱升降的液压油缸和用于加强立柱稳定性的加强装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华叶连兵蒋贤陆徐旭勇张晔周夏俊杜艳朝章顺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宏钢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