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凯里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模板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0038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模板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杆和斜撑机构;所述支撑杆包括支撑管、移动杆和锁紧装置;所述移动杆下端套设于支撑管内;所述支撑管设置有锁紧孔,移动杆设置有多个调高孔;所述锁紧装置穿过锁紧孔和调高孔将移动杆锁紧在支撑管上;所述斜撑机构包括套筒和至少两个斜撑脚;所述套筒与支撑管外壁螺纹连接;所述斜撑脚包括斜撑杆、斜撑管和连接件;所述斜撑杆上端与套筒铰接,斜撑杆下端套设于斜撑管内;所述斜撑管设置有连接孔,斜撑杆设置有多个调节孔;所述连接件穿过连接孔和调节孔将斜撑杆锁紧在斜撑管上;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可调节斜撑机构的支撑高度和支撑角度,还可调节每个斜撑脚的长度,支撑稳定,灵活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模板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建筑模板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铺设模板来浇筑混凝土。现有的建筑模板支撑装置稳定性较差,在架设或浇筑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易发生晃动甚至倾倒。虽然有些支撑杆上也设置有斜撑,但现有的斜撑通常是固定在支撑杆上,其支撑长度和支撑角度均不可调节。此外,由于空间较小或地面凹凸不平等实际施工场地限制,导致斜撑的支撑效果很差,很难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模板支撑装置,该建筑模板支撑装置可根据实际施工需求,不仅可调节斜撑机构的支撑高度和支撑角度,还可调节每个斜撑脚的长度,支撑稳定,灵活性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模板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杆和斜撑机构;所述支撑杆包括支撑管、移动杆和锁紧装置;所述移动杆下端紧密套设于支撑管内;所述支撑管上端设置有锁紧孔,移动杆从上到下间隔设置有多个调高孔;所述锁紧装置依次穿过锁紧孔和调高孔将移动杆锁紧在支撑管上;所述斜撑机构包括套筒和至少两个设置于所述套筒外部的斜撑脚;所述套筒与支撑管外壁螺纹连接;所述斜撑脚包括斜撑杆、斜撑管和连接件;所述斜撑杆上端与套筒铰接,斜撑杆下端套设于斜撑管内;所述斜撑管上端设置有连接孔,斜撑杆从上到下间隔设置有多个调节孔;所述连接件穿过连接孔和调节孔将斜撑杆锁紧在斜撑管上。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杆上端固定有用于提高支撑面积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板和限位螺栓;所述支撑板两侧分别开设有纵向的安装槽,支撑板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槽连通的安装孔;所述支撑板紧密嵌入安装槽内;所述限位螺栓与安装孔螺纹连接且其内端抵靠在支撑板上。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管下端设置有多个稳固绳;所述稳固绳下端与支撑管固定连接,稳固绳上端穿过调节孔系在斜撑杆上。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管底部固定有用于提高与地板接触面积的底板。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和移动杆连接处固定有多个加强筋。进一步的,所述锁紧装置包括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栓穿过锁紧孔和调高孔并与锁紧螺母紧密配合将移动杆锁紧在支撑管上。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螺栓和连接螺母;所述连接螺栓穿过连接孔和调节孔并与连接螺母紧密配合将斜撑杆锁紧在斜撑管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一种建筑模板支撑装置,可根据实际施工需求,不仅可调节斜撑机构的支撑高度和支撑角度,还可调节每个斜撑脚的长度,支撑稳定,灵活性好。2、本技术一种建筑模板支撑装置,通过改变支撑管和移动杆的锁紧位置,可快速调节支撑杆的支撑长度,支撑稳定,灵活性好。3、本技术一种建筑模板支撑装置,当需要支撑幅面大的模板时,可将限位板调节至支撑板下方,用整个支撑板支撑模板;当需要支撑横梁时,可将两个限位板调节至支撑板上方,并用限位螺栓锁紧,可有效限制横梁从支撑板上滑落,使用效果好。4、本技术一种建筑模板支撑装置,斜撑脚安装好后,可将稳固绳的上端系在斜撑杆上,不仅可适用于不同安装长度和安装角度斜撑脚,还可使斜撑脚、稳固绳和支撑杆形成稳定的三角支撑结构,可防止斜撑脚向外侧转动,有效提高了支撑装置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需要支撑横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需要支撑大幅面模板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锁紧装置和连接件未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支撑杆;10、支撑管;100、锁紧孔;11、移动杆;110、调高孔;12、锁紧装置;120、锁紧螺栓;121、锁紧螺母;2、斜撑机构;20、套筒;21、斜撑脚;210、斜撑杆;2100、调节孔;211、斜撑管;2110、连接孔;212、连接件;2120、连接螺栓;2121、连接螺母;3、支撑板;30、限位机构;300、限位板;301、限位螺栓;31、安装槽;32、安装孔;4、稳固绳;5、底板;6、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建筑模板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杆1和斜撑机构2;所述支撑杆1包括支撑管10、移动杆11和锁紧装置12;所述移动杆11下端紧密套设于支撑管10内;所述支撑管10上端设置有锁紧孔100,移动杆11从上到下间隔设置有多个调高孔110,用于调节支撑杆1的支撑高度;所述锁紧装置12依次穿过锁紧孔100和调高孔110将移动杆11锁紧在支撑管10上;所述斜撑机构2包括套筒20和至少两个设置于所述套筒20外部的斜撑脚21;所述套筒20与支撑管10外壁螺纹连接,以调节套筒20安装在支撑管10上的高度;所述斜撑脚21包括斜撑杆210、斜撑管211和连接件212;所述斜撑杆210上端与套筒20铰接,斜撑杆210下端套设于斜撑管211内;所述斜撑管211上端设置有连接孔2110,斜撑杆210从上到下间隔设置有多个调节孔2100,用于调节斜撑脚21的支撑长度和支撑角度;所述连接件212穿过连接孔2110和调节孔2100将斜撑杆210锁紧在斜撑管211上。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移动杆11上端固定有用于提高支撑面积的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机构30;所述限位机构30包括限位板300和限位螺栓301;所述支撑板3两侧分别开设有纵向的安装槽31,支撑板3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槽31连通的安装孔32;所述支撑板3紧密嵌入安装槽31内;所述限位螺栓301与安装孔32螺纹连接且其内端抵靠在支撑板3上。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支撑管10下端设置有多个稳固绳4;所述稳固绳4下端与支撑管10固定连接,稳固绳4上端穿过调节孔2100系在斜撑杆210上。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支撑管10底部固定有用于提高与地板接触面积的底板5。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支撑板3和移动杆11连接处固定有多个加强筋6。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锁紧装置12包括锁紧螺栓120和锁紧螺母121;所述锁紧螺栓120穿过锁紧孔100和调高孔110并与锁紧螺母121紧密配合将移动杆11锁紧在支撑管10上。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连接件212包括连接螺栓2120和连接螺母2121;所述连接螺栓2120穿过连接孔2110和调节孔2100并与连接螺母2121紧密配合将斜撑杆210锁紧在斜撑管211上。本技术的使用过程如下:本技术一种建筑模板支撑装置使用时,首先根据实际支撑需要调节限位机构30,当需要支撑幅面大的模板时,可将限位板300调节至支撑板3下方,以使整个支撑板3支撑模板;当需要支撑横梁时,可将两个限位板300调节至支撑板3上方,以限制横梁从支撑板3上滑落。接着,根据模板所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1)和斜撑机构(2);所述支撑杆(1)包括支撑管(10)、移动杆(11)和锁紧装置(12);所述移动杆(11)下端紧密套设于支撑管(10)内;所述支撑管(10)上端设置有锁紧孔(100),移动杆(11)从上到下间隔设置有多个调高孔(110);所述锁紧装置(12)依次穿过锁紧孔(100)和调高孔(110)将移动杆(11)锁紧在支撑管(10)上;所述斜撑机构(2)包括套筒(20)和至少两个设置于所述套筒(20)外部的斜撑脚(21);所述套筒(20)与支撑管(10)外壁螺纹连接;所述斜撑脚(21)包括斜撑杆(210)、斜撑管(211)和连接件(212);所述斜撑杆(210)上端与套筒(20)铰接,斜撑杆(210)下端套设于斜撑管(211)内;所述斜撑管(211)上端设置有连接孔(2110),斜撑杆(210)从上到下间隔设置有多个调节孔(2100);所述连接件(212)穿过连接孔(2110)和调节孔(2100)将斜撑杆(210)锁紧在斜撑管(21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1)和斜撑机构(2);所述支撑杆(1)包括支撑管(10)、移动杆(11)和锁紧装置(12);所述移动杆(11)下端紧密套设于支撑管(10)内;所述支撑管(10)上端设置有锁紧孔(100),移动杆(11)从上到下间隔设置有多个调高孔(110);所述锁紧装置(12)依次穿过锁紧孔(100)和调高孔(110)将移动杆(11)锁紧在支撑管(10)上;所述斜撑机构(2)包括套筒(20)和至少两个设置于所述套筒(20)外部的斜撑脚(21);所述套筒(20)与支撑管(10)外壁螺纹连接;所述斜撑脚(21)包括斜撑杆(210)、斜撑管(211)和连接件(212);所述斜撑杆(210)上端与套筒(20)铰接,斜撑杆(210)下端套设于斜撑管(211)内;所述斜撑管(211)上端设置有连接孔(2110),斜撑杆(210)从上到下间隔设置有多个调节孔(2100);所述连接件(212)穿过连接孔(2110)和调节孔(2100)将斜撑杆(210)锁紧在斜撑管(211)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11)上端固定有用于提高支撑面积的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机构(30);所述限位机构(30)包括限位板(300)和限位螺栓(301);所述支撑板(3)两侧分别开设有纵向的安装槽(31),支撑板(3)侧壁设置有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庆岑晓倩李权
申请(专利权)人:凯里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