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边线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0008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收边线安装结构,包括板体、收边线和收边线安装座,板体的侧面设有可拆卸安装插接柱的开槽;插接柱的表面开设开孔,内部设置安装板;安装板的一侧固定设置可贯穿开孔的凸起和按钮,另一侧固定设置弹簧;开槽一侧的板体开设卡设凸起的凹槽。上述收边线安装结构,避免了收边线直接受到墙体沉降收缩变形的影响,且收边线安装座与收边线的连接更加的稳固,延长了收边线固定座以及收边线的使用寿命;同时,插接部与板体、插接部内的安装板与插接部外壳、插接部与夹紧部均实现可拆卸连接,其利于各部件单独生产、整体拼接的生产方式,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在部件损坏时可进行部件的单独更换,有效降低了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收边线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装潢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收边线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收边线是指地板与门口或者其他装饰材料之间的装饰线条,以起到美观、装饰的作用,如常用于吊顶天花的装饰、墙角阴角的装饰、踢脚线装饰、门缝装饰等,搭配比较多样化。传统的收边线一般是直接通过螺丝、胶水或安装底座固定在地板侧面或地板下方的墙体上,在此类结构中,收边线均是通过连接件直接与墙体连接,其会受到墙体沉降收缩的影响,容易与地板之间产生裂缝,影响装修质量;且传统的收边线安装结构均为一体成型结构,其在制造和维护及部件更换过程较为繁琐且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收边线安装结构,其直接安装至地板中,不受墙体沉降及收缩的影响,且该安装结构各部件均为可拆卸结构,易于更换,从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及更换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收边线安装结构,包括板体、收边线和多个收边线安装座,所述收边线安装座包括插接部和与所述插接部连接的夹紧部,所述板体的侧面设有可拆卸安装所述插接部的开槽;其中,所述插接部的表面开设至少1个开孔,所述插接部的内部设置一可沿竖直方向升降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固定设置至少1个可贯穿所述开孔的凸起和按钮,所述安装板的另一侧固定设置至少1个弹簧;所述开槽一侧的所述板体开设至少1个用于卡设所述凸起的凹槽。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措施还包括:进一步地,在插接状态时,所述插接部的端部与所述开槽的端部抵接,所述按钮位于所述板体的外侧。进一步地,所述按钮的高度大于所述凸起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凸起沿着所述安装板以一定间隔均匀布置,所述凸起的数量等于或少于所述凹槽的数量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弹簧沿着所述安装板以一定间隔均匀布置,其中,每2个凸起之间设置1个弹簧。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凸起和按钮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插接部与夹紧部为拼接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夹紧部包括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所述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之间形成用于夹紧所述收边线的卡槽。进一步地,所诉插接部的主体形状为圆柱体,所述凸起和按钮的形状均为圆柱体,所述开槽和凹槽的形状也为圆柱体。进一步地,上述各部件的材质选自PU塑料或铝合金。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片上具有用于卡住所述收边线的界面形状为倒直角三角形的斜槽;所述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的端面均具有朝向所述卡槽倾斜的斜面;其中,所述收边线的底部设置形状与所述卡槽相匹配且可嵌设至所述斜槽的第一收边线卡件,所述第一收边线卡件的截面形状为倒直角梯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上均具有用于卡住所述收边线的界面形状为倒直角三角形的斜槽;所述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的端面均具有朝向所述卡槽倾斜的斜面;其中,所述收边线的底部设置形状与所述卡槽相匹配且可嵌设至所述斜槽的第二收边线卡件,所述第二收边线卡件的截面形状为倒等腰梯形;在所述卡槽的下部固定一弹性件。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弹性绳或弹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收边线安装结构,其利用收边线安装座插接至板体,收边线卡设至收边线安装座,在此过程中收边线安装座、收边线均不直接与墙体连接,这避免了收边线直接受到墙体沉降收缩变形的影响,且收边线安装座与收边线之间的连接也更加的稳固,延长了收边线固定座以及收边线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提供的收边线安装结构,收边线固定座的插接部通过旋转卡接的方式与板体固定,实现可拆卸连接,且插接部内的安装板与插接部外壳、插接部与夹紧部均可实现拆卸安装,这利于各部件单独生产、整体拼接的生产方式,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在部件损坏时可进行部件的单独更换,有效降低了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收边线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收边线安装结构中板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收边线安装结构中收边线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收边线安装结构中收边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收边线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收边线安装结构中收边线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所示的收边线安装结构中收边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的附图标记为:1-板体;11-凹槽;12-开槽;2-收边线;21-第一收边线卡件;22-第二收边线卡件;3-收边线安装座;31-插接部;311-凸起;312-安装板;313-弹簧;314-按钮;32-夹紧部;321-第一夹片;322-第二夹片;323-卡槽;324-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为一较佳结构的收边线安装结构,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收边线安装结构,包括板体1、收边线2和多个收边线安装座3,收边线安装座3包括可拆卸安装至板体1的插接部31和与所述插接部31连接用于卡设收边线2的夹紧部32。在本实施例中,插接部31的表面开设至少1个圆形开孔(例如4个),插接部31的内部设置一可沿竖直方向升降的安装板312,安装板312的一侧固定设置以一定间隔均匀分布的至少1个(例如4个)可贯穿上述圆形开孔的凸起311和1个按钮314,按钮314的高度大于凸起311的高度;安装板312的另一侧可焊接或拧接以一定间隔均匀分布的至少1个(例如4个)弹簧313,每2个凸起311之间设置1个弹簧313;其中,安装板312、凸起311和按钮314为一体成型结构的PU塑料。在板体1的侧面开设圆柱形的开槽12,开槽12一侧的板体1开设至少1个(例如4个)卡设上述凸起311的圆柱形凹槽11,凹槽11可设置在板体1开槽12部分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处。在插接状态时,插接部31的端部与开槽12的端部抵接,按钮314位于板体1的外侧。在组装插接部31时,首先弹簧313处于正常长度,其通过弹簧313的压缩力将安装板312、凸起311和按钮314的一体成型结构的PU塑料嵌入插接部外壳中,通过凸起311、按钮314和开孔的对应位置将凸起311从开孔伸出,通过弹簧313的回复力固定凸起311、按钮314和插接部外壳。在本实施例中,插接部31与夹紧部32为拼接结构,其可通过本领域常规使用的插栓或卡合的可拆卸方式进行拼接,从而实现插接部31与夹紧部32的可拆卸。在本实施例中,夹紧部32包括第一夹片321和第二夹片322,第一夹片321和第二夹片322之间形成用于夹紧收边线2的卡槽323。第二夹片322上具有用于卡住收边线2的界面形状为倒直角三角形的斜槽,第一夹片321和第二夹片322的端面均具有朝向卡槽323倾斜的斜面;收边线2的底部设置形状与卡槽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收边线安装结构,包括板体(1)、收边线(2)和多个收边线安装座(3),所述收边线安装座(3)包括插接部(31)和与所述插接部(31)连接的夹紧部(32),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的侧面设有可拆卸安装所述插接部(31)的开槽(12);/n其中,所述插接部(31)的表面开设至少1个开孔,所述插接部(31)的内部设置一可沿竖直方向升降的安装板(312),所述安装板(312)的一侧固定设置至少1个可贯穿所述开孔的凸起(311)和按钮(314),所述安装板(312)的另一侧固定设置至少1个弹簧(313);所述开槽(12)一侧的所述板体(1)开设至少1个用于卡设所述凸起(311)的凹槽(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收边线安装结构,包括板体(1)、收边线(2)和多个收边线安装座(3),所述收边线安装座(3)包括插接部(31)和与所述插接部(31)连接的夹紧部(32),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的侧面设有可拆卸安装所述插接部(31)的开槽(12);
其中,所述插接部(31)的表面开设至少1个开孔,所述插接部(31)的内部设置一可沿竖直方向升降的安装板(312),所述安装板(312)的一侧固定设置至少1个可贯穿所述开孔的凸起(311)和按钮(314),所述安装板(312)的另一侧固定设置至少1个弹簧(313);所述开槽(12)一侧的所述板体(1)开设至少1个用于卡设所述凸起(311)的凹槽(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收边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插接状态时,所述插接部(31)的端部与所述开槽(12)的端部抵接,所述按钮(314)位于所述板体(1)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收边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311)沿着所述安装板(312)以一定间隔均匀布置,所述凸起(311)的数量等于或少于所述凹槽(11)的数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收边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313)沿着所述安装板(312)以一定间隔均匀布置,其中,每2个凸起(311)之间设置1个弹簧(31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收边线安装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永昌
申请(专利权)人:康新中国设计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