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隔震构件
本技术涉及建筑减震隔震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预制隔震构件。
技术介绍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震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一般在抗震的时候,通常都采用隔震技术对房屋进行抗震。基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隔震构件,包括地基(2)、地下室(3)以及楼层(4)组成的高楼(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3)内侧底部设有承重柱(301),所述承重柱(301)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楼层(4)内侧的顶部和底部可分为上层楼面(7)与下层楼面(8),所述地基(2)内侧的底部设有阻尼器(5),所述阻尼器(5)的数量为若干个,每两个所述阻尼器(5)之间设有锚杆(201),所述锚杆(201)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地基(2)和所述承重柱(301)并延伸至所述承重柱(301)的内部,所述下层楼面(8)的顶部设有支撑柱(405),所述支撑柱(405)的数量为若干个,两个所述支撑柱(405)之间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隔震构件,包括地基(2)、地下室(3)以及楼层(4)组成的高楼(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3)内侧底部设有承重柱(301),所述承重柱(301)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楼层(4)内侧的顶部和底部可分为上层楼面(7)与下层楼面(8),所述地基(2)内侧的底部设有阻尼器(5),所述阻尼器(5)的数量为若干个,每两个所述阻尼器(5)之间设有锚杆(201),所述锚杆(201)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地基(2)和所述承重柱(301)并延伸至所述承重柱(301)的内部,所述下层楼面(8)的顶部设有支撑柱(405),所述支撑柱(405)的数量为若干个,两个所述支撑柱(405)之间对称设有粘滞阻尼墙(404),所述下层楼面(8)的顶部设有钢板(401),所述钢板(401)位于两个所述粘滞阻尼墙(404)之间,所述钢板(401)顶部的凹槽内设有内层钢板(402),所述内层钢板(402)的顶部焊接有上层钢板(403),所述上层钢板(403)的顶部与所述上层楼面(7)的底部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隔震构件,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阻尼器(5)包括:
下连接钢板(501),所述下连接钢板(501)顶部的中轴处固定安装有下封板(5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兵,何伟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名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