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道路智能截污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900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体化道路智能截污井,包括位于道路下的井体和与道路齐平的井盖和承压层;所述井体的筒壁为双层钢板剪力墙,所述承压层位于井盖的外周并与井体为一体式结构,在所述双层钢板剪力墙上分别设置进水口、出水口和排污口;在所述井体内设置有截污格栅、排水闸、截污闸和监测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事先进行沉井施工,减少了道路智能截污井的井体施工所需空间、改善了智能截污井侧壁的耐腐蚀性、提高了智能井体侧壁受压能力,井盖周围设置与井壁一体的承压层,承重能力强,跟适合在道路上使用,能承受车辆碾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一体化智能截污井的应用扩大化,同时降低了施工影响和施工成本,提高了道路式智能截污井的使用年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道路智能截污井
本技术属于截污井
,具体为一体化道路智能截污井。
技术介绍
截污井主要功能是将城市旱流污水和初期雨水截污进入截污管,但传统截污井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只能被动截污,不能实现主动截污;道路式一体化智能截污井先采用沉井式施工,做好沉井后将提前生产好的一体化截污井放到沉井里,施工开挖量大,沉井占据空间大,对道路交通的影响程度大。另外,道路式一体化智能截污井,采用钢板作为井体,承重能力有限,不能直接在有车辆行驶的道路上使用,以免频繁驶过的车辆对井体造成损坏,故需要一体化道路智能截污井,优化、精简井体结构,减少现场施工量,缩短工程周期、减少对周围道路和环境的破坏,且能够承重适合在道路上使用的智能截污井。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开挖量少,井壁耐腐蚀和受压能力更强,适合在道路上使用的一体化道路智能截污井。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体化道路智能截污井,包括位于道路下的井体,以及与道路齐平的井盖和承压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体化道路智能截污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道路下的井体(11)以及与道路齐平的井盖(16)和承压层(16b);所述井体(11)为双层钢板剪力墙(10),所述承压层(16b)位于井盖(16)的外周并与井体(11)为一体式结构,在所述双层钢板剪力墙(10)上分别设置进水口(17)、出水口(12)和排污口(14);在所述井体(11)内设置有截污格栅(9)、排水闸(13)、截污闸(18)和监测设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道路智能截污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道路下的井体(11)以及与道路齐平的井盖(16)和承压层(16b);所述井体(11)为双层钢板剪力墙(10),所述承压层(16b)位于井盖(16)的外周并与井体(11)为一体式结构,在所述双层钢板剪力墙(10)上分别设置进水口(17)、出水口(12)和排污口(14);在所述井体(11)内设置有截污格栅(9)、排水闸(13)、截污闸(18)和监测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道路智能截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钢板剪力墙(10)包括双层钢板(20)和设置在钢板之间的钢筋网(21),在双层钢板(20)之间浇筑混凝土,所述承压层(16b)为钢筋混凝土承压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道路智能截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钢板剪力墙(10)井体的底部设置有地脚螺栓(15)与混凝土地基(19)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体化道路智能截污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承压层(16b)下部设置有稳定层(16c),在所述稳定层(16c)和双层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雪岭沙定定校秋凤孙松伟叶刘杰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蓝翔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