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土滑坡地表排水用截水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835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黄土滑坡地表排水用截水沟,包括对黄土滑坡上的地表水进行排出的周边排水结构和左右两个均位于周边排水结构前方的消力池,需治理滑坡体后部支撑于上部土层的前部上方,需治理滑坡体和上部土层组成位于下部土层上的不稳定土层;周边排水结构由左右两个周边截水沟组成,两个周边截水沟布设于不稳定土层的左右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采用左右两个布设于不稳定土层外侧的周边截水沟,将因降雨可能流入不稳定土层的雨水快速、及时排出,避免需治理滑坡体因雨水下渗造成滑坡体滑动,且能避免上部土层因雨水下渗发生移动或进一步加剧滑坡体滑动,及时、快速将地表水沿不稳定土层的外沿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土滑坡地表排水用截水沟
本技术属于滑坡治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黄土滑坡地表排水用截水沟。
技术介绍
黄土是指在地质时代中的第四纪期间,以风力搬运的黄色粉土沉积物。黄土湿陷系数(也称湿陷系数)是评价黄土湿陷性的力学参数,指在一定压力下,黄土湿陷系数是指土样浸水前后高度之差与土样原始高度之比。黄土湿陷系数是评价黄土湿陷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可由试验直接测出。根据黄土湿陷系数不同,黄土分为湿陷性黄土和非湿陷性黄土。其中,非湿陷性黄土是指在自重和外部荷载作用下被水浸湿后完全不发生湿陷或黄土湿陷系数<0.015的黄土。非湿陷性黄土是黄土是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特种土,一般为浅黄、灰黄或黄褐色,具有目视可见的大孔和垂直节理。湿陷性黄土是指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属于特殊土,有些杂填土也具有湿陷性,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的黄土多具湿陷性。通过地质勘察发现,黄土地层中黄土的类型较多,根据材质划分为砂质黄土(也称为砂黄土)、黏性黄土(也称为粘性黄土或粘黄土)等,其中砂黄土是指含有细砂颗粒量较高一般大于30%的黄土且其实质是黄土状土,粘黄土是指细砂含量小于15%、粘土含量大于25%的黄土且其实质是黄土状土;根据所处地质年代分为新黄土和老黄土,老黄土是地质年代属于早、中更新世的黄土且其一般不具有湿陷性,新黄土指比老黄土年代晚的黄土,新黄土结构疏松且一般具有湿陷性,新黄土多分布于老黄土之上。实际施工时,土体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自然灾害。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运动的岩(土)体称为变位体或滑移体,未移动的下伏岩(土)体称为滑床。因而,滑坡体是指斜坡上向下滑动的那部分土体或岩体,简称滑体。黄土滑坡是在厚层黄土高边坡地段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根据本领域公知常识,对于发育完全的新生滑坡,滑坡的组成要素包括滑坡体、滑坡壁、滑动面、滑动带、滑坡床、滑坡舌、滑坡台阶、滑坡周界、滑坡洼地、滑坡鼓丘和滑坡裂缝,其中滑坡体指滑坡的整个滑动部分,简称滑体;滑坡壁指滑坡体后缘与不动的山体脱离开后,暴露在外面的形似壁状的分界面;滑动面指滑坡体沿下伏不动的岩、土体下滑的分界面,简称滑面;滑动带指平行滑动面受揉皱及剪切的破碎地带,简称滑带;滑坡床指滑坡体滑动时所依附的下伏不动的岩、土体,简称滑床;滑坡舌指滑坡前缘形如舌状的凸出部分,简称滑舌;滑坡台阶指滑坡体滑动时,由于各种岩、土体滑动速度差异,在滑坡体表面形成台阶状的错落台阶;滑坡周界指滑坡体和周围不动的岩、土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滑坡洼地指滑动时滑坡体与滑坡壁间拉开,形成的沟槽或中间低四周高的封闭洼地;滑坡鼓丘指滑坡体前缘因受阻力而隆起的小丘。滑坡裂缝指滑坡活动时在滑体及其边缘所产生的一系列裂缝。位于滑坡体上部(也称滑坡体后部,即滑坡体坡顶)多呈弧形展布者称拉张裂缝;位于滑体中部两侧,滑动体与不滑动体分界处者称剪切裂缝;剪切裂缝两侧又常伴有羽毛状排列的裂缝,称羽状裂缝;滑坡体前部(也称滑坡体下部,即滑坡体坡脚)因滑动受阻而隆起形成的张裂缝,称鼓张裂缝;位于滑坡体中前部,尤其在滑舌部位呈放射状展布者,称扇状裂缝。随着我国大力推行“一带一路”及西部大开发政策,在我国西北地区大量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使穿越黄土地层的隧道工程越来越多。黄土隧道要穿越黄土滑坡的滑坡体,并确保隧道的施工安全及后期的运营安全,隧道施工之前滑坡体的综合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理及加固措施,可避免因滑坡体地质围岩不稳定滑动导致初支与二衬出现开裂、局部变形、掉块等危害,甚至发生穿越滑坡体段隧道坍塌等安全事故。因而,对穿越滑坡体黄土隧道进行施工之前,需先对滑坡体进行治理。目前,对滑坡体进行治理时,通常均是仅在滑坡体坡顶外侧设置截水沟,并且通常仅在靠近滑坡前缘一侧设置截水沟,但由于黄土地层具有多孔性、垂直节理发育、透水性强和沉陷性等地质特性,仅在滑坡体坡顶外侧设置截水沟不能满足快速、彻底将黄土滑坡地表水进行排出的目的,黄土隧道穿越滑坡体地段施工时存在非常大的施工风险,尤其是滑坡体的滑床为不稳定土层时,存在的施工风险更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黄土滑坡地表排水用截水沟,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采用左右两个布设于不稳定土层外侧的周边截水沟,将因降雨可能流入不稳定土层的雨水快速、及时排出,避免需治理滑坡体因雨水下渗造成滑坡体滑动,并且能有效避免上部土层因雨水下渗发生移动或进一步加剧滑坡体滑动,及时、快速将地表水沿不稳定土层的外沿排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黄土滑坡地表排水用截水沟,其特征在于:包括对黄土滑坡上的地表水进行排出的周边排水结构和左右两个均位于所述周边排水结构前方的消力池,所述黄土滑坡的滑坡体为需治理滑坡体且其为由后向前进行滑动的滑坡体;需治理滑坡体后部支撑于上部土层的前部上方,所述上部土层前部为位于需治理滑坡体下方的滑床,所述上部土层中位于需治理滑坡体正后方的土层上表面为所述黄土滑坡的滑坡壁,需治理滑坡体的前部和中部均支撑于下部土层上,所述上部土层支撑于下部土层上;所述需治理滑坡体和上部土层均为砂黄土层,所述下部土层为老黄土层,所述需治理滑坡体和上部土层组成位于下部土层上的不稳定土层;所述周边排水结构由左右两个周边截水沟组成,两个所述周边截水沟分别布设于所述不稳定土层的左右两侧;一个所述周边截水沟沿所述不稳定土层的左侧边缘线由后向前布设,另一个所述周边截水沟沿所述不稳定土层的右侧边缘线由后向前布设;两个所述周边截水沟均位于所述不稳定土层外侧且二者均布设于下部土层上,两个所述消力池均位于下部土层上;两个所述周边截水沟的前端均位于需治理滑坡体的前部外侧,两个所述周边截水沟均由后向前逐渐向下倾斜;两个所述周边截水沟均为敞口式截水沟;所述敞口式截水沟包括由上至下开挖形成的沟体、一层平铺在沟体底面与左右两个侧壁上的灰土层和一层由平铺在灰土层上的浆砌片石形成的浆砌片石铺装层,所述沟体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且其宽度由下至上逐渐增大,所述灰土层和浆砌片石铺装层的横截面形状均与沟体的横截面形状相同;两个所述周边截水沟分别为左截水沟和位于所述左截水沟右侧的右截水沟,两个所述消力池分别为左侧消力池和位于所述左侧消力池右侧的右侧消力池;所述左侧消力池位于所述左截水沟前方,所述左截水沟的前端伸入至所述左侧消力池内,所述右侧消力池位于所述右截水沟前方,所述右截水沟的前端伸入至所述右侧消力池内。上述一种黄土滑坡地表排水用截水沟,其特征是:两个所述周边截水沟的后端相互连通。上述一种黄土滑坡地表排水用截水沟,其特征是:所述沟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黄土滑坡地表排水用截水沟,其特征在于:包括对黄土滑坡上的地表水进行排出的周边排水结构和左右两个均位于所述周边排水结构前方的消力池(2),所述黄土滑坡的滑坡体为需治理滑坡体(1)且其为由后向前进行滑动的滑坡体;需治理滑坡体(1)后部支撑于上部土层(4)的前部上方,所述上部土层(4)前部为位于需治理滑坡体(1)下方的滑床,所述上部土层(4)中位于需治理滑坡体(1)正后方的土层上表面为所述黄土滑坡的滑坡壁(6),需治理滑坡体(1)的前部和中部均支撑于下部土层(3)上,所述上部土层(4)支撑于下部土层(3)上;所述需治理滑坡体(1)和上部土层(4)均为砂黄土层,所述下部土层(3)为老黄土层,所述需治理滑坡体(1)和上部土层(4)组成位于下部土层(3)上的不稳定土层;/n所述周边排水结构由左右两个周边截水沟(5)组成,两个所述周边截水沟(5)分别布设于所述不稳定土层的左右两侧;一个所述周边截水沟(5)沿所述不稳定土层的左侧边缘线由后向前布设,另一个所述周边截水沟(5)沿所述不稳定土层的右侧边缘线由后向前布设;两个所述周边截水沟(5)均位于所述不稳定土层外侧且二者均布设于下部土层(3)上,两个所述消力池(2)均位于下部土层(3)上;两个所述周边截水沟(5)的前端均位于需治理滑坡体(1)的前部外侧,两个所述周边截水沟(5)均由后向前逐渐向下倾斜;/n两个所述周边截水沟(5)均为敞口式截水沟;所述敞口式截水沟包括由上至下开挖形成的沟体(5-1)、一层平铺在沟体(5-1)底面与左右两个侧壁上的灰土层(5-2)和一层由平铺在灰土层(5-2)上的浆砌片石形成的浆砌片石铺装层(5-3),所述沟体(5-1)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且其宽度由下至上逐渐增大,所述灰土层(5-2)和浆砌片石铺装层(5-3)的横截面形状均与沟体(5-1)的横截面形状相同;/n两个所述周边截水沟(5)分别为左截水沟和位于所述左截水沟右侧的右截水沟,两个所述消力池(2)分别为左侧消力池和位于所述左侧消力池右侧的右侧消力池;所述左侧消力池位于所述左截水沟前方,所述左截水沟的前端伸入至所述左侧消力池内,所述右侧消力池位于所述右截水沟前方,所述右截水沟的前端伸入至所述右侧消力池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土滑坡地表排水用截水沟,其特征在于:包括对黄土滑坡上的地表水进行排出的周边排水结构和左右两个均位于所述周边排水结构前方的消力池(2),所述黄土滑坡的滑坡体为需治理滑坡体(1)且其为由后向前进行滑动的滑坡体;需治理滑坡体(1)后部支撑于上部土层(4)的前部上方,所述上部土层(4)前部为位于需治理滑坡体(1)下方的滑床,所述上部土层(4)中位于需治理滑坡体(1)正后方的土层上表面为所述黄土滑坡的滑坡壁(6),需治理滑坡体(1)的前部和中部均支撑于下部土层(3)上,所述上部土层(4)支撑于下部土层(3)上;所述需治理滑坡体(1)和上部土层(4)均为砂黄土层,所述下部土层(3)为老黄土层,所述需治理滑坡体(1)和上部土层(4)组成位于下部土层(3)上的不稳定土层;
所述周边排水结构由左右两个周边截水沟(5)组成,两个所述周边截水沟(5)分别布设于所述不稳定土层的左右两侧;一个所述周边截水沟(5)沿所述不稳定土层的左侧边缘线由后向前布设,另一个所述周边截水沟(5)沿所述不稳定土层的右侧边缘线由后向前布设;两个所述周边截水沟(5)均位于所述不稳定土层外侧且二者均布设于下部土层(3)上,两个所述消力池(2)均位于下部土层(3)上;两个所述周边截水沟(5)的前端均位于需治理滑坡体(1)的前部外侧,两个所述周边截水沟(5)均由后向前逐渐向下倾斜;
两个所述周边截水沟(5)均为敞口式截水沟;所述敞口式截水沟包括由上至下开挖形成的沟体(5-1)、一层平铺在沟体(5-1)底面与左右两个侧壁上的灰土层(5-2)和一层由平铺在灰土层(5-2)上的浆砌片石形成的浆砌片石铺装层(5-3),所述沟体(5-1)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且其宽度由下至上逐渐增大,所述灰土层(5-2)和浆砌片石铺装层(5-3)的横截面形状均与沟体(5-1)的横截面形状相同;
两个所述周边截水沟(5)分别为左截水沟和位于所述左截水沟右侧的右截水沟,两个所述消力池(2)分别为左侧消力池和位于所述左侧消力池右侧的右侧消力池;所述左侧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兵李瑛常运超段峰王存宝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