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种植装置、生态拦截沟渠及农田污染的治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9520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种植装置、生态拦截沟渠及农田污染的治理方法。该种植装置包括主体和辅助固定部件。所述主体包括筒体和止挡件。所述筒体包括容腔,所述容腔沿所述筒体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筒体。所述止挡件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上部,所述止挡件具有中空部,所述中空部与所述容腔相连通。所述辅助固定部件用于将所述主体安装至生态拦截沟渠。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种植装置通过设置在主体中的止挡件和辅助固定部件的配合,从而将种植装置牢固地安装至生态拦截沟渠的侧板。此外,止挡件的具体布置还能够使内嵌植物籽的种植棉保持在容腔中,不会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种植装置中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植装置、生态拦截沟渠及农田污染的治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种植装置、生态拦截沟渠及农田污染的治理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农田面源污染的治理主要通过实施生态工程来实现。生态工程包括生态拦截沟渠,其主要用于收集面源污染径流,并对收集的径流进行生态化处理以除去其中的氮、磷污染物,并被认为是一种低投资、低能耗、低处理成本的生态处理技术。生态拦截沟渠在农田生态化改造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生态拦截沟渠呈倒梯形,并具有一定水深以使水流平缓、延长滞留时间、提高拦截效果。生态拦截沟渠的侧板上会种植一些净化能力较强的植物,用以去除水中污染物。在生态拦截沟渠的侧板上种植植物的传统方式是在侧板上开孔,并种植狗牙根、百慕大草等植物以起到对过流污染物吸收去除的效果。然而,侧板上通孔中的泥土容易流失,种植的植物容易从侧板脱落,特别是在汛期,由于排水水流较急,水位较高,植草根部土壤容易受到冲刷而流失,不利于水中污染物的净化。因此,需要能够与生态拦截沟渠的侧板相匹配的种植装置,以防止植物根部的土壤流失并防止植物从生态拦截沟渠中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因而提供了一种能够防止植物根部的土壤流失并防止植物从生态拦截沟渠中脱落的种植装置。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种植装置,其包括主体和辅助固定部件。所述主体包括筒体和止挡件。所述筒体包括容腔,所述容腔沿所述筒体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筒体。所述止挡件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上部,所述止挡件具有中空部,所述中空部与所述容腔相连通。所述辅助固定部件用于将所述主体安装至生态拦截沟渠。进一步地,所述止挡件的周向尺寸大于所述筒体的周向尺寸。进一步地,所述止挡件的中空部的周向尺寸小于所述容腔的周向尺寸。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下表面相对于所述止挡件倾斜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包括至少一个窗口,所述至少一个窗口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侧壁上,并与所述容腔连通。所述辅助固定部件包括至少一个臂,所述至少一个臂容纳在所述至少一个窗口的相应的一个中,所述至少一个臂中的每一个具有自然位置和收缩位置,并且能够在所述自然位置和所述收缩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至少一个臂被配置为:当所述至少一个臂位于所述自然位置时,所述至少一个臂中的每一个的至少一部分突出于所述筒体的侧壁;当所述至少一个臂位于所述收缩位置时,所述至少一个臂中的每一个容纳在所述容腔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窗口的相应的一个中。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臂中的每一个包括臂主体和突出部。所述臂主体容纳在所述至少一个窗口的相应的一个中,并且与所述主体相连接。所述突出部与所述臂主体相连接,并从所述臂主体向外延伸而出。其中,所述臂主体和所述突出部被配置为:当所述至少一个臂位于所述自然位置时,所述臂主体容纳在所述至少一个窗口的相应的一个中并且所述突出部突出于所述筒体的侧壁。进一步地,所述止挡件的下表面与所述突出部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生态拦截沟渠的侧板的厚度。进一步地,所述突出部的下表面相对于所述止挡件倾斜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窗口中的每一个包括相对设置的上边缘和下边缘以及相对设置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其中所述上边缘由所述止挡件的下表面限定,所述下边缘、所述左边缘和所述右边缘由所述筒体限定。所述突出部与所述臂主体的下部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窗口包括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所述至少一个臂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包括第一臂主体和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二臂包括第二臂主体和第二突出部。其中,所述第一窗口和所述第二窗口设置在所述主体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臂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窗口中,所述第二臂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二窗口中。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和所述至少一个臂由预设材料一体模制形成。进一步地,所述止挡件的外径为140-150mm,所述中空部的直径为70-80mm。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外径为95-100mm,所述筒体的厚度为3-5mm,所述筒体的下表面相对于所述止挡件的角度为50-6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生态拦截沟渠,其包括侧板和上述种植装置。所述侧板上设有通孔。所述种植装置穿过所述通孔并固定至所述侧板。进一步地,所述止挡件位于所述侧板的一侧,所述辅助固定部件位于所述侧板的另一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农田污染的治理方法,包括:建设生态拦截沟渠,所述生态拦截沟渠包括具有通孔的侧板;提供上述种植装置;将所述种植装置插入所述通孔中;提供与种植装置相匹配的种植棉,并将植物籽嵌入所述种植棉中;将嵌入植物籽的种植棉放入种植装置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种植装置、生态拦截沟渠及农田污染的治理方法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种植装置,相对于直接在生态拦截沟渠侧板的通孔种植植物,能够有效防止植物根部的土壤流失并防止植物从生态拦截沟渠中脱落。2、本专利技术的种植装置通过设置在主体中的止挡件和辅助固定部件的配合,从而将种植装置牢固地安装至生态拦截沟渠的侧板。即使在生态拦截沟渠中的水流速度较快的情况下,种植装置也不会从侧板脱落。此外,止挡件的具体布置还能够使内嵌植物籽的种植棉保持在容腔中,不会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种植装置中脱落。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种植装置的第一视角仰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种植装置的第二视角仰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种植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种植装置的主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种植装置的侧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种植装置设置在生态拦截沟渠的侧板的安装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主体100、筒体101、容腔103、侧壁104、第一窗口111、第二窗口112、第一臂201、第二臂202、第一臂主体205、第二臂主体206、第一突出部211、第二突出部212、止挡件301、中空部302、下表面311、底板601、侧板602、通孔60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下面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在以下的附图中,相同的零部件使用同样的附图号。虽然本专利技术中使用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上”、“下”等描述实施例,但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这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体(100),所述主体(100)包括:/n筒体(101),所述筒体(101)包括容腔(103),所述容腔(103)沿所述筒体(101)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筒体(101);和/n止挡件(301),所述止挡件(301)设置在所述筒体(101)的上部,所述止挡件(301)具有中空部(302),所述中空部(302)与所述容腔(103)相连通;以及/n辅助固定部件,所述辅助固定部件用于将所述主体(100)安装至生态拦截沟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100),所述主体(100)包括:
筒体(101),所述筒体(101)包括容腔(103),所述容腔(103)沿所述筒体(101)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筒体(101);和
止挡件(301),所述止挡件(301)设置在所述筒体(101)的上部,所述止挡件(301)具有中空部(302),所述中空部(302)与所述容腔(103)相连通;以及
辅助固定部件,所述辅助固定部件用于将所述主体(100)安装至生态拦截沟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挡件(301)的周向尺寸大于所述筒体(101)的周向尺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挡件(301)的中空部(302)的周向尺寸小于所述容腔(103)的周向尺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101)的下表面相对于所述止挡件(301)倾斜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101)包括至少一个窗口,所述至少一个窗口设置在所述筒体(101)的侧壁上,并与所述容腔(103)连通;
所述辅助固定部件包括至少一个臂,所述至少一个臂容纳在所述至少一个窗口的相应的一个中,所述至少一个臂中的每一个具有自然位置和收缩位置,并且能够在所述自然位置和所述收缩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至少一个臂被配置为:当所述至少一个臂位于所述自然位置时,所述至少一个臂中的每一个的至少一部分突出于所述筒体(101)的侧壁(104);当所述至少一个臂位于所述收缩位置时,所述至少一个臂中的每一个容纳在所述容腔(103)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窗口的相应的一个中。


6.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晖宋新山张志兰徐勇程贤良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上海泽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