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蓝光阻隔封装层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710875198.1、申请日为2017年09月25日、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LED白光光源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LED照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蓝光阻隔封装层。
技术介绍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简称LED)由于其使用寿命长、节能、体积小等一系列优点,已经在装饰照明、汽车照明、背光源等各种照明领域,LED已被公认为21世纪最有价值的新光源。现在我们每个人每天几乎都会接触到LED光源,比如家用照明及电脑背光源等,这些应用中的LED照明装置多数是发出白光的LED照明装置。现有技术中的白光LED照明装置的发光原理有三种:蓝光LED芯片+YAG黄色荧光粉,RGB三色LED芯片,紫外LED芯片+多色荧光粉。这其中基于RGB三色LED芯片组合发出白光的技术将随着LED芯片发光强度和封装技术的成熟而成为白光LED照明装置的主流。白光LED照明装置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包括生活中的台灯,但是现有的白光LED照明装置虽然发出的是白色光,但是其中的蓝紫波段光含量较多,而人眼对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蓝光阻隔封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阻隔封装层用于LED白光光源装置中,并对460nm以下波段光的阻隔率在80%以上,对350-460nm蓝紫波段光的阻隔率在90-98%,对470-750nm间可见波段光的透光率保持在85%以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蓝光阻隔封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阻隔封装层用于LED白光光源装置中,并对460nm以下波段光的阻隔率在80%以上,对350-460nm蓝紫波段光的阻隔率在90-98%,对470-750nm间可见波段光的透光率保持在85%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光阻隔封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阻隔封装层(3)包括:基底层、蓝光阻隔层和蓝光色散吸收层,所述蓝光阻隔层设置于所述基底层之上,所述蓝光色散吸收层设置于所述蓝光阻隔层之上;所述基底层由第一基材均匀分散蓝光吸收颜料形成,所述蓝光阻隔层由第二基材均匀分散蓝光阻隔剂形成,所述蓝光色散吸收层由第三基材均匀分散蓝紫吸收剂和蓝光色散纳米颗粒形成;所述基底层的厚度为30-80微米,所述蓝光阻隔层的厚度为50-120微米,所述蓝光色散吸收层的厚度为10-30微米,所述蓝光阻隔封装层(3)的整体厚度为蓝光波长的整数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光阻隔封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材选自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任一种,所述蓝光吸收颜料选自钛黄或达旦黄和喹酞酮或吡唑啉酮类颜料的组合,所述蓝光吸收颜料的粒径为80-400nm;所述蓝光吸收颜料的添加量为所述第一基材重量的0.005-0.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蓝光阻隔封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吸收颜料为2,2’-(1-三嗪-1,3-二基二-4,1-亚苯基)双(6-甲基-7-苯并噻唑磺酸)二钠盐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按照质量比0.8-1.2:1的混合物;或者所述蓝光吸收颜料为C28H19N5Na2O6S4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按照质量比0.8-1:1的混合物;所述蓝光吸收颜料的粒径为120-200nm。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蓝光阻隔封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材选自环氧树脂改性的聚碳酸酯、环氧树脂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环氧树脂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任一种;所述蓝光阻隔剂由2-(3’-叔-丁基-2’羟基-5’-甲基苯基)二苯基乙醇酸、2-(4,6-双(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基)-5-辛氧基酚、4-羟基苯甲酸苯甲酯、三(2-苯基吡啶)铱(III)和2,2-亚甲基双[6-苯并三唑-2-基]-4-叔/特辛基苯酚组成;所述第二基...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