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气孔消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9747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出气孔消音装置,包括与出气孔连接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排气端,所述出气管上设有内固定座,所述内固定座上设有罩设排气端的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形成一连通排气端的消音腔,所述外壳上设有连通消音腔与外界的多个排气孔,所述消音腔内设有第一消音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减少出气孔产生的噪音,给工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出气孔消音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罐体部件,特别涉及一种出气孔消音装置。
技术介绍
罐体是一个内部带有容腔的壳体,根据使用领域的不同以及功能的不同,罐体的名称与种类也多种多样,其中就包括蒸汽罐、闷罐等多种名称。上述所列举的罐体在使用的过程中,罐体内部都会产生较高的压强,为了保证罐体的使用安全,现有的罐体上都会设置出气孔用来平衡罐体内部与外界的压差,防止罐体发生爆炸。而现有罐体内的高压气体都是通过出气孔直接排放到外界的空气中,但是由于高速气流在经过出气孔时会与出气孔产生高速振动,从而产生很大很刺耳的噪音,而噪音的产生不但会影响工人的工作环境,还会对工人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出气孔消音装置,该出气孔消音装置能减少出气孔产生的噪音,给工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出气孔消音装置,包括与出气孔连接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排气端,所述出气管上设有内固定座,所述内固定座上设有罩设排气端的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形成一连通排气端的消音腔,所述外壳上设有连通消音腔与外界的多个排气孔,所述消音腔内设有第一消音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出气管的连接端与罐体的出气孔进行连接,从出气孔中排出的气体经过出气管的排气端后进入消音腔,通过设置于消音腔内的第一消音层降低气流流动产生的振动,从而达到降噪消音的目的,给工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最后通过排气孔将消音腔内的气体排出;且罩设安装的外壳能方便该消音装置的组装且能对第一消音层进行便捷的组装更换。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消音腔内设有罩设排气端的隔离罩,所述隔离罩内部形成一连通排气端的暂存腔,所述隔离罩上设有若干连通暂存腔与消音腔的过气孔,所述的第一消音层设置于外壳与隔离罩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排气端流出的气体进入暂存腔,通过暂存腔的设置确保气体的通畅性并配合设置的若干过气孔增大与第一消音层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更好的降噪与消音效果,提升实用性。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消音层包括若干相互堆叠的细钢丝。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互堆叠的细钢丝具有很好的降噪与消音效果,且成本低、使用寿命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离罩上形成有连通暂存腔与外界的第一排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排水孔的设置用以将隔离罩内形成的水滴排出隔离罩,确保该消音装置的正常使用,保证其消音效果。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上形成有连通消音腔与外界的第二排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排水孔的设置用以将消音腔内形成的水滴排出消音腔,确保该消音装置的正常使用,保证其消音效果。进一步设置为:若干所述过气孔分布于隔离罩侧壁,多个所述排气孔设置于外壳顶部,所述过气孔的轴线与排气孔的轴线相互垂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种设置延长了气体与第一消音层之间的接触时间,从而达到更好的消音效果。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固定座与出气管之间形成一安装腔,所述外壳与隔离罩均安装于安装腔,所述第一排水孔与第二水孔均与安装腔相通,所述内固定座上设有连通外界与安装腔的第三排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排水孔与第二排水孔内的水均流入安装腔,最后通过第三排水孔统一排放。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排水孔、第二排水孔与第三排水孔的位置高度均低于排气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种设置确保水流不会进入排气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气管上设有外固定座,所述外固定座与出气管之间形成一出水腔,所述内固定座设置于出水腔内且与外固定座之间间隔设置,所述外固定座上设有连通外界与出水腔的第四排水管,所述外固定座与内固定座之间设有第二消音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排水孔流出的水流进入出水腔最后通过第四排水管排出,通过第二消音层的设置对水流声音进消音且对内固定座进行减震。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气管外周壁设有螺纹,所述第四排水管外周壁分布有用于固定皮管的倒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的设置方便出气管进行连接,且倒齿的设置方便第四排水管与皮管进行对接。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减少出气孔产生的噪音,给工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为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出气管;2、连接端;3、排气端;4、内固定座;5、外壳;6、消音腔;7、排气孔;8、第一消音层;9、隔离罩;10、暂存腔;11、过气孔;12、第一排水孔;13、第二排水孔;14、安装腔;15、第三排水孔;16、外固定座;17、出水腔;18、第四排水管;19、第二消音层;20、螺纹;21、倒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考图1至图3,一种出气孔消音装置,包括与出气孔连接的出气管1,出气管1的外周壁开设有螺纹20;出气管1外周壁固定设置有筒状的外固定座16,外固定座16与出气管1之间形成一开口朝上设置的出水腔17,外固定座16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连通出水腔17与外界的第四排水管18,第四排水管18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用于固定皮管的倒齿21。出气管1外周壁设置有位于出水腔17内的筒状内固定座4,内固定座4与出气管1之间形成一开口朝上设置的安装腔14,内固定座4与外固定座16之间间隔设置且两者之间填充有第二消音层19,内固定座4底部开设有连通安装腔14与出水腔17的第三排水孔15。出气管1的下端为连接端2、上端为排气端3。安装腔14内设有罩设排气端3的隔离罩9,隔离罩9内部形成一连通排气端3的暂存腔10,隔离罩9底部形成有连通暂存腔10与安装腔14的第一排水孔12。安装腔14内设有罩设隔离罩9的外壳5,外壳5内部形成一消音腔6,外壳5底部形成有连通消音腔6与安装腔14的第二排水孔13。隔离罩9侧壁开设分布有若干连通消音腔6与暂存腔10的过水孔,外壳5顶部开设有多个连通消音腔6与外界的排气孔7,过气孔11的轴线与排气孔7的轴线相互垂直。隔离罩9与外壳5之间间隔设置且填充有第一消音层8,第一消音层8与第二消音层19均为若干相互叠加的细钢丝,与钢丝球相似。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出气孔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出气孔连接的出气管(1),所述出气管(1)的一端为连接端(2)、另一端为排气端(3),所述出气管(1)上设有内固定座(4),所述内固定座(4)上设有罩设排气端(3)的外壳(5),所述外壳(5)内部形成一连通排气端(3)的消音腔(6),所述外壳(5)上设有连通消音腔(6)与外界的多个排气孔(7),所述消音腔(6)内设有第一消音层(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气孔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出气孔连接的出气管(1),所述出气管(1)的一端为连接端(2)、另一端为排气端(3),所述出气管(1)上设有内固定座(4),所述内固定座(4)上设有罩设排气端(3)的外壳(5),所述外壳(5)内部形成一连通排气端(3)的消音腔(6),所述外壳(5)上设有连通消音腔(6)与外界的多个排气孔(7),所述消音腔(6)内设有第一消音层(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气孔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腔(6)内设有罩设排气端(3)的隔离罩(9),所述隔离罩(9)内部形成一连通排气端(3)的暂存腔(10),所述隔离罩(9)上设有若干连通暂存腔(10)与消音腔(6)的过气孔(11),所述的第一消音层(8)设置于外壳(5)与隔离罩(9)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气孔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音层(8)包括若干相互堆叠的细钢丝。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气孔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罩(9)上形成有连通暂存腔(10)与外界的第一排水孔(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气孔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5)上形成有连通消音腔(6)与外界的第二排水孔(13)。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气孔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铁龙潘道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浙江伊瑞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