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双向切换的三通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735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0
为解决现有的电磁切换阀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双向切换的三通阀,包括阀体、沿同一轴线依次设置的第一阀座、阀芯、第二阀座;阀芯两端面沿轴向分别开设有不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第二腔体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油/气孔和第二通油/气孔;阀芯外侧面套设有用于封堵第一通油/气孔和第二通油/气孔的密封皮碗;阀体上还设置有三个介质口,其中两个介质口为进油/气口,一个介质口为出油/气口;在外力作用下,阀芯可沿其轴线平移;当阀芯平移至接近或接触第一阀座时,第二介质口通过第二通油/气孔与第三介质口连通;当阀芯平移至接近或接触第二阀座时,第一介质口通过第一通油/气孔与第三介质口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双向切换的三通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双向切换的三通阀,可应用于自动离合器、气动驻车系统、油压驻车系统、AMT自动机械变速器等。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多采用电磁阀作为切换阀,而电磁阀需要相应的控制电路才能正常工作,结构复杂、造价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的电磁切换阀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双向切换的三通阀。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可双向切换的三通阀,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阀体、沿同一轴线依次设置在阀体内的第一阀座、阀芯、第二阀座;阀芯的两端面沿轴向分别开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且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不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油/气孔和第二通油/气孔;阀芯外侧面套设有用于封堵所述第一通油/气孔和第二通油/气孔的密封皮碗;阀体上还设置有第一介质口、第二介质口和第三介质口,其中两个介质口为进油/气口,一个介质口为出油/气口;在外力作用下,阀芯可沿其轴线平移;当阀芯平移至接近或接触所述第一阀座时,第二介质口通过第二通油/气孔与第三介质口连通;当阀芯平移至接近或接触所述第二阀座时,所述第一介质口通过第一通油/气孔与第三介质口连通。进一步地,还包括内嵌在所述阀体内的套管;所述第一阀座、阀芯、密封皮碗和第二阀座均设置在所述套管内;所述套管的两端分别为所述第一介质口和第二介质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其中之一与所述套管为一体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与所述套管之间为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阀芯为同轴但不同直径的台阶型柱状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油/气孔和第二通油/气孔均有多个,数目和孔径大小根据所需要的流量确定。进一步地,多个第一通油/气孔沿同一圆周布置;多个第二通油/气孔沿同一圆周布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介质口、阀芯、第二介质口位于同一轴线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介质口的轴线与所述阀芯的轴线具有夹角。进一步地,所述外力为油液或气体的作用力,从第一介质口和/或第二介质口引入,以拨动阀芯。或者,所述外力为机械作用力,从所述第一介质口或第二介质口引入,以拨动阀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生产成本低,可替代现有技术中的电磁阀。2.本专利技术切换方式灵活多变,既可手动切换,也可自动切换。3.本专利技术的传输介质可以是液压油也可以是压力气体,应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可双向切换的三通阀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阀体;2-套管;3-第一阀座;4-阀芯;41-第一通油/气孔;42-第一通油/气孔;43-第一腔体;44-第二腔体;5-第二阀座;6-密封皮碗;7-第一介质口;8-第二介质口;9-第三介质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可双向切换的三通阀,包括阀体1、沿同一轴线依次设置在阀体1内的第一阀座3、阀芯4、第二阀座5;阀芯4的两端面沿轴向分别开设有第一腔体43和第二腔体44,且第一腔体43和第二腔体44不连通;第一腔体43和第二腔体44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沿圆周分布的第一通油/气孔41和多个沿圆周分布的第二通油/气孔42,具体数目和孔径大小根据所需要的流量确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一通油/气孔41和第二通油/气孔42也可以均为1个;阀芯4外侧面套设有用于封堵第一通油/气孔41和第二通油/气孔42的密封皮碗6;阀体1上还设置有第一介质口7、第二介质口8和第三介质口9,其中两个介质口为进油/气口,一个介质口为出油/气口;优选的,第一介质口7、阀芯4、第二介质口8位于同一轴线上,第三介质口9的轴线与阀芯4的轴线具有夹角。阀芯4可以为规则的柱状体,也可以为同轴但不同直径的台阶型柱状体。当阀芯4外侧壁上具有多个同轴但不同直径的台阶时,能够调节车辆踏板或者人工操作的感受。为便于加工和装配,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内嵌在阀体1内的套管2;第一阀座3、阀芯4、密封皮碗6和第二阀座5均设置在套管2内,第一阀座3和第二阀座5与套管2之间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第一阀座3和第二阀座5其中之一与套管2为一体件;套管2的两端分别为第一介质口7和第二介质口8。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在外力(可以是机械、油液或气体的作用力)作用下,阀芯4可沿其轴线平移;当阀芯4平移至接近或接触第一阀座3时,第二介质口8通过第二通油/气孔42与第三介质口9连通;当阀芯4平移至接近或接触第二阀座5时,第一介质口7通过第一通油/气孔41与第三介质口9连通。当外力为机械作用力时,外力从第一介质口7或第二介质口8引入,以拨动阀芯4,实现通道切换。当外力为油液或气体的作用力时,外力从第一介质口7和/或第二介质口8引入,以拨动阀芯4,实现通道切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双向切换的三通阀,其特征在于:/n包括阀体(1)、沿同一轴线依次设置在阀体(1)内的第一阀座(3)、阀芯(4)、第二阀座(5);/n阀芯(4)的两端面沿轴向分别开设有第一腔体(43)和第二腔体(44),且第一腔体(43)和第二腔体(44)不连通;第一腔体(43)和第二腔体(44)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油/气孔(41)和第二通油/气孔(42);阀芯(4)外侧面套设有用于封堵所述第一通油/气孔(41)和第二通油/气孔(42)的密封皮碗(6);/n阀体(1)上还设置有第一介质口(7)、第二介质口(8)和第三介质口(9),其中两个介质口为进油/气口,一个介质口为出油/气口;/n在外力作用下,阀芯(4)可沿其轴线平移;/n当阀芯(4)平移至接近或接触所述第一阀座(3)时,第二介质口(8)通过第二通油/气孔(42)与第三介质口(9)连通;/n当阀芯(4)平移至接近或接触所述第二阀座(5)时,所述第一介质口(7)通过第一通油/气孔(41)与第三介质口(9)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双向切换的三通阀,其特征在于:
包括阀体(1)、沿同一轴线依次设置在阀体(1)内的第一阀座(3)、阀芯(4)、第二阀座(5);
阀芯(4)的两端面沿轴向分别开设有第一腔体(43)和第二腔体(44),且第一腔体(43)和第二腔体(44)不连通;第一腔体(43)和第二腔体(44)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油/气孔(41)和第二通油/气孔(42);阀芯(4)外侧面套设有用于封堵所述第一通油/气孔(41)和第二通油/气孔(42)的密封皮碗(6);
阀体(1)上还设置有第一介质口(7)、第二介质口(8)和第三介质口(9),其中两个介质口为进油/气口,一个介质口为出油/气口;
在外力作用下,阀芯(4)可沿其轴线平移;
当阀芯(4)平移至接近或接触所述第一阀座(3)时,第二介质口(8)通过第二通油/气孔(42)与第三介质口(9)连通;
当阀芯(4)平移至接近或接触所述第二阀座(5)时,所述第一介质口(7)通过第一通油/气孔(41)与第三介质口(9)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双向切换的三通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嵌在所述阀体(1)内的套管(2);所述第一阀座(3)、阀芯(4)、密封皮碗(6)和第二阀座(5)均设置在所述套管(2)内;所述套管(2)的两端分别为所述第一介质口(7)和第二介质口(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双向切换的三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座(3)和第二阀座(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亚敏韩星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国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