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流量陶瓷混水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735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0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大流量陶瓷混水阀,其动片外壁面的圆形、第一圆形、第二圆形的直径比值为1:(0.48~0.5):(0.6~0.62)。静片外壁面的圆形、第三圆形、第四圆形、第五圆形、第六圆形的直径比值为1:(0.68~0.7):(0.47~0.49):(0.13~0.15):(0.2~0.4);静片外壁面的圆形与动片外壁的圆形的直径比值为1:(0.846~0.923)。本公开有效地利用动片上有限的空间。在有限的空间中使得过流面积最大化。从而实现了动片、静片具有较小的尺寸的情况下,依然具有较大的水流的通过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流量陶瓷混水阀
本公开涉及阀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流量陶瓷混水阀。
技术介绍
现代浴室中,通常具有使用冷水及热水的需求,混水阀成为常用的配置。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调节冷热水混水温度,所需温度可以迅速达到并且稳定下来,保证出水温度恒定,且不受水温、流量、水压变化的影响。目前,市面上的混水阀阀芯以25mm、35mm、40mm为主,通常地,在3bar水压下,以上混水阀的最大通过量为14L/min,22L/min,23L/min。在使用浴缸的浴室中,需要将混水阀设置得尽可能小,并具有较大的通过量。目前的混水阀无法同时满足尺寸要求及水流的通过量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大流量陶瓷混水阀,能够在保持在阀芯为30mm的同时,3bar水压具有25L/min的通过量。本公开的目的通过以下方案实现:一种大流量陶瓷混水阀,包括凸杆、凸杆套、动片盖、动片、静片、外壳及底壳;所述凸杆与凸杆套内部的转轴铰接,凸杆一端伸出所述凸杆套,另一端伸入动片盖凹槽;所述凸杆适于驱动所述动片盖平动;所述动片盖与所述动片固定连接;所述静片与所述底壳固定连接,所述底壳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动片能够相对所述静片平动和/或转动;所述静片包括第一进水孔、第二进水孔及混水孔;所述动片包括过水空腔,所述过水空腔包括用于与所述混水孔连通的第一腔体及用于与所述第一进水孔或所述第二进水孔连通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包括位于第一圆形的侧壁;所述第二腔体包括位于第二圆形的侧壁,所述第二圆形与动片外壁面的圆形共圆心,所述第一圆形内切于所述第二圆形,所述第一圆形包括第一圆心,所述第二圆形包括第二圆心,动片外壁面的圆形、第一圆形、第二圆形的直径比值为1:(0.48~0.5):(0.6~0.62);所述第一进水孔及第二进水孔的进水孔外壁面位于第三圆形上,所述第一进水孔及第二进水孔的进水孔内壁面位于第四圆形上;所述混水孔包括壁面位于第五圆形的第一部分及壁面位于第六圆形上的第二部分;第三圆形、第四圆形、第五圆形及静片外壁面的圆形共圆心;所述第六圆形内切于第四圆形;静片外壁面的圆形、第三圆形、第四圆形、第五圆形、第六圆形的直径比值为1:(0.68~0.7):(0.47~0.49):(0.13~0.15):(0.2~0.4);静片外壁面的圆形与动片外壁的圆形的直径比值为1:(0.846~0.923)。进一步地,所述过水空腔还包括第一过渡壁面及第二过渡壁面,第一腔体位于第一圆形的侧壁为优弧,所述第一过渡壁与所述优弧相切;所述第二过渡壁与所述第一过渡壁、第二腔体位于第二圆形的侧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渡壁平行于所述第一圆心及第二圆心所在的直线。进一步地,所述动片包括用于与所述静片贴合的动片工作面及用于与动片盖配合锁紧的动片固定面;所述动片固定面上还设有由过水空腔斜面形成的凹槽,所述过水腔体斜面从所述第二圆形向所述过水腔的第一腔体的壁面、第二腔体的壁面、第一过渡壁、第二过渡壁延伸。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部分为劣弧,所述第二部分为优弧,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平面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静片包括用于与所述动片贴合的静片工作面及用于与所述底壳固定的静片固定面;所述静片工作面还设有混水凹槽,所述混水凹槽的壁面位于第七圆形上,所述第七圆形与静片外壁面的圆形共圆心,外壁面的圆形与第七圆形的直径比值为1:(0.32~0.3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水孔、第二进水孔还包括第三过渡壁,所述第三过渡壁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五圆形的曲率半径;所述第三过渡壁沿所述进水孔内壁面延伸。进一步地,所述动片外壁面的圆形的直径为22.5mm~23.5mm;所述静片外壁面的圆形的直径为25.5mm~26.5mm。进一步地,所述动片固定面还包括顶平面、围绕所述顶平面设置且低于所述顶平面的接合部、均布于所述接合部的卡接槽;所述动片盖包括与所述顶平面抵接的中部平台、与所述接合部抵接的外沿,从所述外沿上延伸并用于与所述卡接槽卡接的卡榫。进一步地,所述底壳与所述静片直接设有第一组密封圈,第一组密封圈围设于所述第一进水孔、第二进水孔及混水孔。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公开的优势在于:本公开提供了大流量陶瓷混水阀,该流量阀的过水空腔包括用于与所述混水孔连通的第一腔体及用于与所述第一进水孔或所述第二进水孔连通的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包括位于第一圆形的侧壁,第二腔体包括位于第二圆形的侧壁,并使得所述第二圆形与动片外壁面的圆形共圆心。同时,动片外壁面的圆形、第一圆形、第二圆形的直径比值为1:(0.48~0.5):(0.6~0.62)。再次配合静片的尺寸,静片第一进水孔及第二进水孔的进水孔外壁面位于第三圆形上,所述第一进水孔及第二进水孔的进水孔内壁面位于第四圆形上;所述混水孔包括壁面位于第五圆形的第一部分及壁面位于第六圆形上的第二部分。且静片外壁面的圆形、第三圆形、第四圆形、第五圆形、第六圆形的直径比值为1:(0.68~0.7):(0.47~0.49):(0.13~0.15):(0.2~0.4);静片外壁面的圆形与动片外壁的圆形的直径比值为1:(0.846~0.923)。以上的比例,能够使得在混水的过程中或第一进水孔或第二进水孔独立进水的过程中,进水孔与混水孔的过流面积基本相等,并且在转动的过程中,过流面积变化较小,有效地利用了动片上有限的空间。在有限的空间中使得过流面积最大化。从而实现了动片、静片具有较小的尺寸的情况下,依然具有较大的水流的通过量。附图说明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图1为本公开大流量陶瓷混水阀关闭状态时的剖视图;图2为图1大流量陶瓷混水阀开启状态时的剖视图;图3为图1大流量陶瓷混水阀的动片工作面示意图;图4为图1大流量陶瓷混水阀的动片固定面示意图;图5为图3动片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尺寸关系示意图;图6为图1大流量陶瓷混水阀的静片工作面示意图;图7为图6静片混水孔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尺寸关系示意图;图8为图1大流量陶瓷混水阀的静片固定面示意图;图9为图1大流量陶瓷混水阀的底壳工作面示意图;图10为图1大流量陶瓷混水阀的底壳安装面示意图;图11为关闭状态时动片和静片位置关系图;图12为开启混水状态时动片和静片位置关系图;图13为开启独立进水状态时动片和静片位置关系图。1、凸杆;2、凸杆套;3、动片盖;4、动片;41、动片工作面;42、动片固定面;421、接合部;422、卡接槽;423、顶平面;43、过水空腔;431、第一腔体;432、第一过渡壁;433、第二过渡壁;434、第二腔体;435、第一圆心;436、第二圆心;5、静片;51、静片工作面;52、静片固定面;53、第一进水孔;531、进水孔外壁面;532、进水孔内壁面;533、第三过渡壁;54、混水孔;541、混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流量陶瓷混水阀,包括凸杆、凸杆套、动片盖、动片、静片、外壳及底壳;所述凸杆与凸杆套内部的转轴铰接,凸杆一端伸出所述凸杆套,另一端伸入动片盖凹槽;所述凸杆适于驱动所述动片盖平动;所述动片盖与所述动片固定连接;所述静片与所述底壳固定连接,所述底壳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动片能够相对所述静片平动和/或转动;其特征在于:/n所述静片包括第一进水孔、第二进水孔及混水孔;/n所述动片包括过水空腔,所述过水空腔包括用于与所述混水孔连通的第一腔体及用于与所述第一进水孔或所述第二进水孔连通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包括位于第一圆形的侧壁;所述第二腔体包括位于第二圆形的侧壁,所述第二圆形与动片外壁面的圆形共圆心,所述第一圆形内切于所述第二圆形,所述第一圆形包括第一圆心,所述第二圆形包括第二圆心,动片外壁面的圆形、第一圆形、第二圆形的直径比值为1:(0.48~0.5):(0.6~0.62);/n所述第一进水孔及第二进水孔的进水孔外壁面位于第三圆形上,所述第一进水孔及第二进水孔的进水孔内壁面位于第四圆形上;所述混水孔包括壁面位于第五圆形的第一部分及壁面位于第六圆形上的第二部分;第三圆形、第四圆形、第五圆形及静片外壁面的圆形共圆心;所述第六圆形内切于第四圆形;静片外壁面的圆形、第三圆形、第四圆形、第五圆形、第六圆形的直径比值为1:(0.68~0.7):(0.47~0.49):(0.13~0.15):(0.2~0.4);静片外壁面的圆形与动片外壁的圆形的直径比值为1:(0.846~0.9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流量陶瓷混水阀,包括凸杆、凸杆套、动片盖、动片、静片、外壳及底壳;所述凸杆与凸杆套内部的转轴铰接,凸杆一端伸出所述凸杆套,另一端伸入动片盖凹槽;所述凸杆适于驱动所述动片盖平动;所述动片盖与所述动片固定连接;所述静片与所述底壳固定连接,所述底壳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动片能够相对所述静片平动和/或转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片包括第一进水孔、第二进水孔及混水孔;
所述动片包括过水空腔,所述过水空腔包括用于与所述混水孔连通的第一腔体及用于与所述第一进水孔或所述第二进水孔连通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包括位于第一圆形的侧壁;所述第二腔体包括位于第二圆形的侧壁,所述第二圆形与动片外壁面的圆形共圆心,所述第一圆形内切于所述第二圆形,所述第一圆形包括第一圆心,所述第二圆形包括第二圆心,动片外壁面的圆形、第一圆形、第二圆形的直径比值为1:(0.48~0.5):(0.6~0.62);
所述第一进水孔及第二进水孔的进水孔外壁面位于第三圆形上,所述第一进水孔及第二进水孔的进水孔内壁面位于第四圆形上;所述混水孔包括壁面位于第五圆形的第一部分及壁面位于第六圆形上的第二部分;第三圆形、第四圆形、第五圆形及静片外壁面的圆形共圆心;所述第六圆形内切于第四圆形;静片外壁面的圆形、第三圆形、第四圆形、第五圆形、第六圆形的直径比值为1:(0.68~0.7):(0.47~0.49):(0.13~0.15):(0.2~0.4);静片外壁面的圆形与动片外壁的圆形的直径比值为1:(0.846~0.92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流量陶瓷混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空腔还包括第一过渡壁面及第二过渡壁面,第一腔体位于第一圆形的侧壁为优弧,所述第一过渡壁与所述优弧相切;所述第二过渡壁与所述第一过渡壁、第二腔体位于第二圆形的侧壁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流量陶瓷混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渡壁平行于所述第一圆心及第二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权
申请(专利权)人:开平市凯赛德水暖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