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次氯酸钠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660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次氯酸钠发生器,属于水净化处理设备领域,包括盐粒料斗和溶盐部件,所述盐粒料斗下方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后端连接有螺杆电机,所述螺杆的前端开口,所述溶盐部件包括斜向布置的第一溶盐管道和水平布置的第二溶盐管道,所述第一溶盐管道布置在第二溶盐管道的上方,并且两者为连通状态,其内部均布置有螺旋形翼片,该螺旋形翼片的一端均布置有驱动电机,第二溶盐管道的后端连接有溶盐罐,所述第一溶盐管道的顶部通过连接管与盐粒料斗的螺杆前端开口连接,所述第一溶盐管道的侧壁连接有进水管,所述溶盐罐的侧壁连接有水管和水泵,所述水管的后端连接有电解槽,所述电解槽的后端连接有阀门和出液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次氯酸钠发生器
本技术涉及水净化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次氯酸钠发生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次氯酸钠液是一种非天然存在的强氧化剂,它的杀菌效力与氯气相当,次氯酸钠发生器被广泛应用在饮用水消毒,医院废水处理,食品器具消毒,印染废水脱色,工业循环水除藻等行业,改善工业区水域生态,保护水环境。但现有的次氯酸钠发生器,特别是小型或简易的次氯酸钠发生器,通常为边生产边应用的方式运转,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持续地进行原料盐的添加,现有技术所使用的原料盐一般是通过吊装、人工装填等方式向溶盐罐中添加,容易造成盐粒添加的不稳定性,同时盐粒的溶解情况也不易控制。本专利技术人对此进行研究,专门研发出一种次氯酸钠发生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产生过程中盐粒添加不稳定和盐粒溶解控制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次氯酸钠发生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产生过程中盐粒添加不稳定和盐粒溶解控制差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次氯酸钠发生器,包括盐粒料斗和溶盐部件,所述盐粒料斗下方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后端连接有螺杆电机,所述螺杆的前端开口,所述溶盐部件包括斜向布置的第一溶盐管道和水平布置的第二溶盐管道,所述第一溶盐管道布置在第二溶盐管道的上方,并且两者为连通状态,其内部均布置有螺旋形翼片,该螺旋形翼片的一端均布置有驱动电机,第二溶盐管道的后端连接有溶盐罐,所述第一溶盐管道的顶部通过连接管与盐粒料斗的螺杆前端开口连接;所述第一溶盐管道的侧壁连接有进水管,所述溶盐罐的侧壁连接有水管和水泵,所述水管的后端连接有电解槽,所述电解槽的后端连接有阀门和出液管。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成折弯结构设计。在向下输送盐粒时,延缓盐粒下滑的速度,防止溅起较大的水花。进一步的,所述盐粒料斗的侧壁设有搅拌部件,所述搅拌部件包括搅拌桨和连接在搅拌桨后端的搅拌桨电机。通过搅拌部件可以防止盐粒结块而卡在盐粒料斗的侧边上。进一步的,所述盐粒料斗的侧壁设有观察窗。用于观察盐粒料斗内部的盐粒数量。进一步的,所溶盐罐的侧壁设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成水平布置状态,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溶盐管道连通。可以使溶盐部件内的盐液实现循环流动状态,提高盐液浓度的平衡性。进一步的,所述连通管上设有单向阀。能够保证盐液从溶盐罐向第一溶盐管道输送,但防止第一溶盐管道向溶盐罐流动。采用本方案后,对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好处:本方案的溶盐部件由相对密封的多个管体贯通而成,其中斜向布置的第一溶盐管道,用于混合原水和盐粒,在其内部的螺旋形翼片的搅拌和混合作用下,能够将盐粒和原水进行充分的均匀混合,即使有部分盐粒没有被充分溶解,在水平布置的第二溶盐管道及其中的螺旋形翼片的作用下,能够彻底完全溶解,从而是盐粒溶解更加彻底均匀,为后期电解槽进行完全地化学反应提供支持;在盐粒料斗处通过螺杆及螺杆电机,将盐粒有序均匀地释放,能够和原水的输送进行匹配,从而保证了盐粒添加的稳定性,并使溶盐部件的盐液的浓度保持稳定;本方案结构简单,方便可控,使用稳定,特别适合小型的或即产即用型的消毒操作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优选实施例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盐粒料斗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溶盐部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初衷是设计一种使用便捷,稳定且无需值守的,小型化即产即用型的次氯酸钠发生器,特别适合应用在如游泳池水体消毒、工业循环水或医院污水等高效快捷的消毒灭菌操作。参考图1,一种次氯酸钠发生器,包括盐粒料斗1和溶盐部件2,在溶盐部件2的前端连接进水管30,用于输入原水,在溶盐部件2的后方连接有水管31,水管31驳接有水泵32,水管31的末端分别连接第一电解槽33和第二电解槽34,第一电机槽33和第二电机槽34之间的水管中设有单向阀35,确保溶液单向从第一电解槽33向第二电解槽34单向流动,在第二电解槽34的后端连接出液管36,用于输出次氯酸钠溶液。参考图2,盐粒料斗1内放置有细颗粒状的工业用盐,盐粒料斗1成漏斗型,其顶部设有上盖17,用于实现相对隔离空气的作用,防止水汽的进入,在其侧壁上开设有透明的垂直观察窗16,用于观察盐粒料斗1内部工业用盐的存量的高度,在盐粒料斗1靠近漏斗口下方的侧边设有搅拌部件15,搅拌部件15包括三叶状的搅拌桨和驱动搅拌桨转动的搅拌桨电机,通过搅拌部件15可以防止盐粒结块而卡在盐粒料斗1的底部;在盐粒料斗1底部的开口处设有管状结构11,其内部水平布置有螺杆12,螺杆12的后端的连接有螺杆电机13,其用于驱动螺杆12转动,在管状结构11前端的下侧,连接有连接管14,连接管14有弯折结构,当下输送盐粒时,可以延缓盐粒下滑的速度,防止溅起较大的水花。参考图3,溶盐部件2包括第一溶盐管道21、第二溶盐管道24和溶盐罐27,其中第一溶盐管道21成四十五度倾斜布置,其顶部和连接管14对接,用于接纳工业用盐颗粒,其顶部的一侧和进水管30对接,用于输入或间歇性输入原水,在第一溶盐管道21的内部布置有螺旋形翼片22,螺旋形翼片22通过其中轴,并在第一溶盐管道21的顶部连接有电机23,电机23用于驱动螺旋形翼片22转动;第二溶盐管道24成水平布置状态,其直径大于第一溶盐管道21的直径,第一溶盐管道21的末端和第二溶盐管道24的顶部贯穿,在第二溶盐管道24的内部结构和第一溶盐管道21的类似,其布置有螺旋形翼片25和电机26,在第二溶盐管道24的后端和溶盐罐27贯通连接,溶盐罐27用于存放溶解好的盐液,在第一溶盐管道21和溶盐罐27之间设有连接彼此的成水平方向布置的连通管28,连通管28处设有膜瓣式单向阀29,可以使溶盐部件2内的盐液实现循环流动状态,提高盐液浓度的平衡性,并能够保证盐液从溶盐罐27向第一溶盐管道21输送,但防止反向流动,水管31的取水口设置在溶盐罐27中部偏上的位置,有利于其吸取浓度稳定的盐液。当本方案一种次氯酸钠发生器工作时,原水从进水管30处被输送或压力输送进入第一溶盐管道21内部,在盐粒料斗1的底部,通过螺杆电机13及螺杆12的作用下,向第一溶盐管道21输入一定量的工业用盐颗粒,在第一溶盐管道21和第二溶盐管道24处,通过螺旋翼片的转动、输送及搅拌,从而生成浓度稳定的稀盐水,并存放在溶盐罐27内部,当需要次氯酸钠溶液时,在水泵32的作用下,通过水管31在溶盐罐27中汲取盐液,并输送至第一电解槽33及第二电解槽34处,在第一电解槽33和第二电解槽34内部具有阴阳极管组成的夹层结构或板结构,通过其电离作用下,就生成出标准的次氯酸钠溶液,后通过出液管36输出,以便于存储或直接加投加操作。综上所述,本方案结构简单,方便可控,使用稳定,特别适合小型的或即产即用型的消毒操作应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次氯酸钠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盐粒料斗和溶盐部件,所述盐粒料斗下方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后端连接有螺杆电机,所述螺杆的前端开口,所述溶盐部件包括斜向布置的第一溶盐管道和水平布置的第二溶盐管道,所述第一溶盐管道布置在第二溶盐管道的上方,并且两者为连通状态,其内部均布置有螺旋形翼片,该螺旋形翼片的一端均布置有驱动电机,第二溶盐管道的后端连接有溶盐罐,所述第一溶盐管道的顶部通过连接管与盐粒料斗的螺杆前端开口连接;/n所述第一溶盐管道的侧壁连接有进水管,所述溶盐罐的侧壁连接有水管和水泵,所述水管的后端连接有电解槽,所述电解槽的后端连接有阀门和出液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次氯酸钠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盐粒料斗和溶盐部件,所述盐粒料斗下方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后端连接有螺杆电机,所述螺杆的前端开口,所述溶盐部件包括斜向布置的第一溶盐管道和水平布置的第二溶盐管道,所述第一溶盐管道布置在第二溶盐管道的上方,并且两者为连通状态,其内部均布置有螺旋形翼片,该螺旋形翼片的一端均布置有驱动电机,第二溶盐管道的后端连接有溶盐罐,所述第一溶盐管道的顶部通过连接管与盐粒料斗的螺杆前端开口连接;
所述第一溶盐管道的侧壁连接有进水管,所述溶盐罐的侧壁连接有水管和水泵,所述水管的后端连接有电解槽,所述电解槽的后端连接有阀门和出液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舒涛叶开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晨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