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装梯井道外立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579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装梯井道外立面结构。一种加装梯井道外立面结构,包括由外立柱围设形成电梯井道,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相邻外立柱之间具有中空内腔的多功能板,所述外立柱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密封槽,所述外立柱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的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分别位于所述外立柱相交设置的两侧壁上;所述的多功能板的一端卡接在两相邻设置的一立柱的第一密封槽内,另一端卡接在所述两相邻设置的另一立柱的第二密封槽内,所述的外立柱与电梯井道之间对应多功能板位置处设置有密封条。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能够起到长时间的防水和防雨效果的同时便于安装及后期维护,并且施工周期短,施工安全性高,对环境影响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装梯井道外立面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加装梯井道外立面结构。
技术介绍
在电梯钢结构井道系统领域中,电梯钢结构系统主要由电梯钢结构井道框架及井道的外立面组成。其中井道的外立面目前均采用玻璃、铝板、铝塑板、复合板材等材料构成,其具有体积大、重量大、容易损坏不便于后期维护等诸多弊端。现有技术的井道外立面的防水均采用耐候结构胶,其施工质量难以保障且长期暴露在外容易损坏及失去防水性能。现有技术的井道外立面在遇到现场吊装作业空间不足需要现场组装施工钢结构及其外立面时,其存在施工周期过长、施工安全问题突出,噪音、废弃物对环境影响大,占用及破坏小区道路及绿化等问题,特别是对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伴随国家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下,传统的产品结构特点、施工工艺均不能满足当前人民群主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求。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6783059U,于2017年12月22日公告的一种框架装配式外加电梯井道,包括多个框架节,所述每个框架节均为矩形框架,其内部空间与电梯轿厢相匹配;每个框架节截面形状相同,并在端面处以灌浆方式相互连接,形成所需高度的电梯井道;所述框架节通过附着桁架连接到建筑物上,确保所述电梯井道的稳固。该技术将外加电梯井道分解成多个框架结,使其可在工厂内制作成型,再到现场通过压力灌注高强砂浆或螺栓快速连接,具有构造简单、组装方便、连接可靠、成本低廉等特点,可充分满足外架电梯安装的需求,但是在对该电梯井道的外立面进行加装时,由于采用玻璃、铝板、铝塑板、复合板材等材料构成,其具有体积大、重量大、容易损坏不便于后期维护等诸多弊端,防水均采用耐候结构胶,其施工质量难以保障且长期暴露在外容易损坏及失去防水性能,且会存在施工周期过长、施工安全问题突出,噪音、废弃物对环境影响大,占用及破坏小区道路及绿化等问题,特别是对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针对目前在对在对电梯井道的外立面进行加装时,由于采用玻璃、铝板、铝塑板、复合板材等材料构成,导致其具有体积大、重量大、容易损坏不便于后期维护等诸多弊端,由于防水均采用耐候结构胶,导致其施工质量难以保障且长期暴露在外容易损坏及失去防水性能,且会存在施工周期过长、施工安全问题突出,噪音、废弃物对环境影响大,占用及破坏小区道路及绿化,特别是对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的问题,提供一种在能够起到长时间的防水和防雨效果的同时便于安装及后期维护,并且施工周期短,施工安全性高,对环境影响小,不会对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的加装梯井道外立面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加装梯井道外立面结构,包括由外立柱围设形成电梯井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相邻外立柱之间具有中空内腔的多功能板,所述外立柱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密封槽,所述外立柱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的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分别位于所述外立柱相交设置的两侧壁上;所述的多功能板的一端卡接在两相邻设置的一立柱的第一密封槽内,另一端卡接在所述两相邻设置的另一立柱的第二密封槽内,所述的外立柱与电梯井道之间对应多功能板位置处设置有密封条。多功能板的设计主要对于电梯井道外立面的外观起到覆盖、装饰、防护的综合作用,多功能板采用了中空设计,能够合理利用材料特性,生产且装配后的强度远远大于同等板材类型的结构强度,在保障了结构强度的同时大量的节约了社会资源密封条的设置可以让多功能板与外立柱的接合面达到非常好的防水性能,并且由于密封条设置在内侧,能够避免长期暴露在外,提高了密封条的耐久性,密封条的寿命和防水性能得到更大的保障。优选的,所述的多功能板的靠近电梯井道的一侧为与密封条相贴合的密封面,所述的多功能板的远离电梯井道的一侧为倾斜设置的外护面,所述的多功能板的顶端设置有卡条,所述的多功能板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卡条卡接的卡槽。多功能板的顶端设置有卡条,多功能板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卡条卡接的卡槽,在具体安装时,先将外立柱和密封条安装在电梯井道上,再将多功能板卡入外立柱上的第一密封槽与第二密封槽内,然后直接将多块多功能板相互之间通过卡条和卡槽卡接在一起即可,该设计不仅有利于多块多功能板之间的固定结合,还有利于外立面的防水,同时当外立面通过此方案安装固定后,其结构组成了一个整体,整体的固定强度原因大于同等板材类型的结构强度。作为优选,所述的外立柱的两侧均通过卡扣连接有用于防水的防水盖板。外立柱的两侧均通过卡扣连接有用于防水的防水盖板,防水盖板是安装在外立柱上的,在安装后对外立面起到了很好的挡水、防水、引导水流的作用,防水盖板与外立柱采用了可拆卸的现有的卡扣式结构来连接固定,便于安装、维护。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密封槽的深度大于第二密封槽的深度。第一密封槽的深度大于第二密封槽的深度,从而能够便于多功能板的安装。作为优选,所述的密封面为与密封条贴合的平面,所述的外护面为上方往靠近密封面方向倾斜的斜面。密封面为与密封条贴合的平面,在多功能板与外立柱安装时,密封面为平面的设计能够提高多功能板与外立柱之间的贴合程度,并且使得密封条与多功能板之间的接触面最大最合理,保障防水了性能,外护面为上方往靠近密封面方向倾斜的斜面,利用了水的引流作用,从而便于雨水滴落,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水性能。作为优选,所述的外护面的底部设置有滴水凸起。外护面的底部设置有滴水凸起,滴水凸起的底部为滴水线,外护面为斜面的设计能够将水能够引导至滴水线上,使得雨水能够在滴水线上快速滴落,避免了长期雨水侵蚀后外立面外观腐蚀、污浊的影响。作为优选,所述的中空内腔内填充有保温材料或耐火材料或隔热材料。中空内腔内填充有保温材料或耐火材料或隔热材料,从而能够满足不同地区的用户的需求。作为优选,所述的外立柱由型材或型钢制作而成。外立柱由型材或型钢制作而成,生产加工较为方便。作为优选,所述的密封条呈L型,所述的密封条的两条边上对应外立柱的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分别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的密封装置包括设置在密封条的远离电梯井道的一侧上并呈L型的外密封凸块,所述的外密封凸块的一端连接在密封条上,所述的外密封凸块的另一端与密封条之间形成与外立柱的侧壁相配合的密封间隙,所述的密封条的靠近电梯井道的一侧上对应外密封凸块设置有内密封凸块,所述的外密封凸块内设置有密封腔,所述的内密封凸块内设置有膨胀腔,所述的密封腔与膨胀腔之间通过导气通道连接。密封条呈L型,密封条的两条边上对应外立柱的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分别设置有密封装置,一个密封条上的密封装置的数量为两个,密封装置包括设置在密封条的远离电梯井道的一侧上并呈L型的外密封凸块,外密封凸块的一端连接在密封条上,外密封凸块的另一端与密封条之间形成与外立柱的侧壁相配合的密封间隙,密封间隙与外立柱的侧壁的壁厚相匹配,密封条的靠近电梯井道的一侧上对应外密封凸块设置有内密封凸块,外密封凸块内设置有密封腔,内密封凸块内设置有膨胀腔,密封腔与膨胀腔之间通过导气通道连接,在安装时,当多功能板卡入第一密封槽或第二密封槽后,多功能板上的密封面会抵在外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装梯井道外立面结构,包括由外立柱围设形成电梯井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相邻外立柱之间具有中空内腔的多功能板,所述外立柱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密封槽,所述外立柱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的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分别位于所述外立柱相交设置的两侧壁上;所述的多功能板的一端卡接在两相邻设置的一立柱的第一密封槽内,另一端卡接在所述两相邻设置的另一立柱的第二密封槽内,所述的外立柱与电梯井道之间对应多功能板位置处设置有密封条。/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525 CN 20201044956531.一种加装梯井道外立面结构,包括由外立柱围设形成电梯井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相邻外立柱之间具有中空内腔的多功能板,所述外立柱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密封槽,所述外立柱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的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分别位于所述外立柱相交设置的两侧壁上;所述的多功能板的一端卡接在两相邻设置的一立柱的第一密封槽内,另一端卡接在所述两相邻设置的另一立柱的第二密封槽内,所述的外立柱与电梯井道之间对应多功能板位置处设置有密封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装梯井道外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功能板的靠近电梯井道的一侧为与密封条相贴合的密封面,所述的多功能板的远离电梯井道的一侧为倾斜设置的外护面,所述的多功能板的顶端设置有卡条,所述的多功能板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卡条卡接的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装梯井道外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立柱的两侧均通过卡扣连接有用于防水的防水盖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装梯井道外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密封槽的深度大于第二密封槽的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装梯井道外立面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政王国卿李光耀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